人類是否有權扮演造物者?「基因編輯的科技與倫理」掀全球熱議

2015-12-02 10:10

? 人氣

方興未艾的CRISPR-Cas9

「基因改造」主要目前應用在食品加工、精緻農業、醫療與工業,以及與人類相似基因的靈長類動物。「CRISPR-Cas9」的技術則主要被運用於人類疾病與缺陷的研究,通過剪切DNA技術來治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CRISPR-Cas9」透過融合蛋白質與RNA的方式,達到根治肌肉萎縮症的效果,不是將其修復,而是取代侵害人體的基因,達到「關閉」缺陷的療程。也可應用在帕金森氏症、唐氏症、鐮狀細胞貧血等先天性遺傳疾病。不過,人類是否能適應以及有無其他風險,皆不得而知。

「CRISPR-Cas9」的發展方興未艾,也還不穩定,但已經在生物界掀起風暴。許多公司與大學都在積極爭取專利,誰能成功,就能掌握未來基因重組的商業與利益。如同1970、1980年代基因工程技術成熟後,帶動生物科技業的旺盛。

道德操守爭議

先前提到,中國廣州中山大學在今年4月首度將CRISPR-Cas9的技術應用在人類嬰兒胚胎,報告一出,引發國際學者驚呼。《自然》(Nature)科學雜誌報導指出,廣州中山大學研究人員正嘗試改造胚胎中,與地中海貧血有關的先天性遺傳基因,這也是世界上首次有實驗團隊用「人體胚胎」做基因剪輯的實驗,先前都是使用成人基因,鮮有從嬰兒開始的實驗。

中山大學研究人員消毒表示,他們是選擇「無法存活」的胚胎來研究。86個胚胎中,有71個通過第一輪的「基因編輯」,但最後僅有28個成功和新的DNA拼接,而最後也只有一小部分成功發展為可用蛋白質,失敗率極高。最後中山大學發布實驗告吹的聲明。

儘管實驗失敗,但中國科學家這次的嘗試引起國際質疑,「對人類基因改造工程的技術,應該是普遍認為目前不能逾越的底線。」美國國立衛生所署長柯林斯(Francis Collins)當時如此評論。

負面效應未出現

美國的「再生醫學聯盟」主席、《自然》雜誌論文作者蘭菲爾(Edward Lanphier)表示,基因改組是很強大的技術,「我們是人類,不是轉基因老鼠,不應該跨界任意修改人類基因。」蘭菲爾認為,當前的技術可能「存在危險,也不被倫理道德所接受。」

目前基因編輯對人類是否有負面影響,都還未知,也因為基因編輯會透過遺傳而讓後代擁有前人的強大基因,但若有其他風險就可能難以回天,也可能失去人類的基因多樣性。打造「超級寶寶」、改變人類樣貌、超級運動員,應該不是目前國際達成的共識。目前國際科學家也都認為,在技術還不夠安全以前,不應該對人類胚胎做研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