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外資在今天 為什麼見到臺灣就拐彎?

2015-12-02 06:30

? 人氣

失去清晰願景與大策略大方向的國家

第一是,臺灣已被認為是沒有願景與方向的國家社會。目前臺灣的整體國家經濟政策,既完全讓人無法看得到清晰未來願景,也嚴重欠缺整體性的大策略、大方向感。參照歷史演進之驗證,國際間外人外資企業廠商之所以會對一個國家經濟社會進行較為永續性長期投資,最需要的是一個前提要件,就是必須確認這一國家經濟社會的未來,具有持續發展高遠願景,以及能夠實現發展願景的具體政策之完整樣貌,也就是說,在過去這二十年間,外人外資看臺灣,與1980年代以前所見,已然大為不同。看李登輝「戒急用忍」及陳水扁「鎖國自閉政策」,而馬英九「跟進保護主義」,已然嚴重造成了過去二十五年,在臺灣令國人痛心、讓外人外資完全失去信心的「政府政策祇顧眼前理盲民粹與自私抗爭,完全喪失了面對未來的長遠願景,也根本失去了應有的一致性策略之整體規畫」的難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這種情況之下,當然外人外資卻步,國人國資也不敢放手。

在多數外人外資企業廠商的眼中,臺灣政府部門所提出的產業經濟發展政策,大多屬為零散瑣碎的個別性策略,不但缺乏整個國家一體共有的未來願景及整體性一致推展政策,尤其更加嚴重的是,還經常祇因為媒體報導、民嘴爆料或並不具有太高代表性的局部激進社會民粹的抗爭主張意見,中央政府既定政策或長期計畫方案措施,就可以「立時跳下馬來」,一夕之間豬羊變色地通盤變更或全面撤銷,特別是今天最為緊迫必要的兩岸政策、少子化暨高齡化並臻效應衝擊下的人口政策及國家人力資本政策,乃至臺灣絕對高度永續依存的國際經貿課題上,讓國人也讓外人外資企業廠商都同樣「看不到、也感受不到」有任何大願景大方向的存在,凡此等等無一不讓國人外商在臺灣,都根本沒有辦法擬定具有更高更遠的策略性中長期投資計畫。

政策承諾的翻臉如翻書問題嚴重

第二是,臺灣已被認為是個沒有政策承諾能力的國家社會。在臺灣,無論在中央或在地方政府的「政策不連續性」、「政策承諾的翻臉如翻書」、「政府締訂契約方式之完全悖逆國際商業契約基本理則」,祇要遇有政權更迭、首長交替,動輒就會爆發「政策大變動」「政策大扭轉」的戲碼不斷,甚至是百分之百純粹與政府部門直接締結的50年以上長期契約內容,也往往在不到三、五年時間就橫遭惡性更改變卦情事。2015年柯文哲入主臺北市不到一周之內,立即發動的「五大弊案秀」,就是肇致一夕惡化「外資見到臺灣就拐彎」情勢的經典大戲代表作。

以李登輝時代啟動並大力爭取國內外大投資的民營電廠(IPP)計畫為例,既是中央政府主力推動,本應該更有高度「政府治國誠信」政策意涵,但是就國資及外資企業廠商投資的IPP,必須與國營事業台電公司重新檢討「購售電合約」並進行協商的同時,立法院卻已單方面徹底修定改變了「電業法」相關條款,對既已完簽長期商業營運契約的所有IPP公司嚴重不利與打擊,令全體外商普遍感到莫大困擾與挫折;再就是馬英九掌政時期的國家級桃園航空城計畫之例,當初桃園政府為推廣航空城,曾針對所有外商進行說明,不少歐美日外商也都已針對桃園航空城計畫進行了嚴正深刻評估研究,並已擬議了諸多直接參與投資之大規劃,然則一旦主辦城市市長換了政黨換了人之後,整個航空城計畫立即付諸停擺,最讓所有外資外商大為震驚錯愕也倍感無所適從。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