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MISFIT嫁FOSSIL,到底FIT不FIT?

2015-11-20 06:30

? 人氣

至於Fossil Group這邊,有些人會質疑說他們為什麼不自己內部建立團隊進行聯網設計,而要花兩億六千萬美元收購?這樣的質疑就完全忽略到這一波硬體新創的關鍵:問題不在於「會不會做」,而是「怎麼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Fossil Group現金收購Misfi。(來源:Fossil Group官網)
Fossil Group現金收購Misfi。(來源:Fossil Group官網)

一個有現金的大集團當然可以自建團隊開發連網應用,或甚至找專業軟硬體設計公司外包,但是像Misfit這樣的新一代硬體新創之所以能成功,不在於他們「會做」連網硬體,而在於他們做的方式,讓使用者可以產生多方面的良好使用經驗,從而產生使用黏著度。

這種追尋使用者經驗並不是很簡單的任務,在大企業裡運作的員工再怎麼努力,都很難像優秀的硬體新創那樣與消費者零距離地相濡以沫,因此創造出來的使用者介面或經驗通常會缺東缺西,徒有大品牌的優勢,卻無法完成最終使命。

換句話說,Fossil Group收購Misfit並不只是收購產品線,更不是收購帳面資產,而是收購以Sonny為首的這個成功團隊。這個團隊已經證明了他們可以在群敵環伺下,持續創造消費者感受,健康地成長。將這樣的團隊納入旗下,讓新創的基因染上集團現有的老舊產品線,其實是非常健康的企業策略。

因此當Sonny宣布自己在併購後將進入Fossil Group集團擔任技術長的工作,也就不是太令人意外的事情。一般的收購通常會安排BU Head或Managing Director的工作頭銜給收購對象的創業家,然後通常創業家也會在閉鎖期滿後就不安於室地辭職離開,也許開下一家新創,也許成為風險資本家。但像Sonny這種模式,是直接成為集團的技術長,代表的是這個收購案最少在協商階段就是以收購整個團隊的人才和know-how為前提,希望能長遠地扭轉Fossil Group的頹勢。

而對我們Hardware Club和我們的成員來說,不管如何這個併購退出都是一樁喜事,今後我們也可以期待Sonny能有更多時間可以花在我們的社群上,讓更多的硬體創業家能夠加速成長。

*作者台灣大學電機畢業,在台灣、矽谷和巴黎從事IC設計超過十年,包含創業四年。在巴黎工作期間於HEC Paris取得MBA 學位,轉進風險投資領域,現為Hardware Club合夥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