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臺灣最後堡壘半導體產業江山的崩塌危機

2015-11-18 06:50

? 人氣

台積電大砍資本支出顯示未來的危機,台灣過度向半導體傾斜,也讓人憂心未來的經濟與產業。(資料照片,余志偉攝)

台積電大砍資本支出顯示未來的危機,台灣過度向半導體傾斜,也讓人憂心未來的經濟與產業。(資料照片,余志偉攝)

創造長達30年臺灣經濟奇蹟,讓臺灣社會從貧困落後躍升到創新先進的產業經濟部門,在最近二十年間出現了嚴重逆轉凍縮現象,更連帶有了「無端空洞化」加速度向下頹退之嚴重傾向;尤其是,當今臺灣產業經濟最後堡壘的半導體產業之極可能「急遽大淡出」,勢將是壓垮臺灣經濟及社會駱駝的那一根稻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全球半導體產業景氣「零成長」

臺灣半導體產業的失勢與淡出,應該是當前政府及整個民間社會所最必須嚴正面對的「國安」大問題。祇可惜,今日舉目之所見,整個臺灣社會竟都依舊淪陷在一片競逐「虛幻政治權位」及權謀盜奪「理盲無知選票」的爛泥巴死水坑之中,而無一能夠自拔自救,令人驚歎也令人憂心有加。

就在不久幾天之前,世界級晶圓代工大廠台積電於2015年第四季初啟時刻,對外公開下修2015年全球半導體景氣為「零成長」,同時配合其他競爭者廠商的作法,大幅度砍低了年度資本支出27%(約25億美元),使得台積電今年全年資本支出總額,祇剩下不到80億美元。

嚴重衝擊已然過度傾斜的臺灣產業結構

台積電不但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社群的龍頭級大公司,也最當今臺灣產業經濟的骨幹中的骨幹產業。早在十年之前,就有許多產業經濟專家及宏觀經濟學者嚴正出警告,認為臺灣產業經濟結構,過度嚴重向半導體產業傾斜,半導體產業已然是以決定臺灣經濟的生與死,而在尚且看不到有任何可替代功能地位的新生或新興產業類項產生之前,臺灣的經濟命脈,幾乎完全繫於半導體一項,即使已有人認為生物科技產業勢必是下一波臺灣新骨幹產業,但直到今天仍然看不出有此一可能性的「任何蛛絲馬跡」事實或數據來支撐此一論述之為可信。

而更令人倍感危殆的是,在臺灣的出口經濟部門中,台積電更是唯一足堪國家級經濟懸繫或依存的高科技大廠商,光是一家企業的營運及進出口數量規模,幾已占據科技產業出口廠商的七成份額以上,台積電的良窳好壞,幾可絕對性取決臺灣對外出口經濟的命脈。

半導體產業經濟江山大崩塌危機

在這樣的背景條件狀況下,看到了台積電對2015年半導體產業「零成長」預測及資本投資支出預定「減縮將近三分之一」的極悲觀展望,不得不令人對於當今臺灣半導體產業經濟江山的未來,生出嚴重「可能發生大崩塌」的危機感。

面對當前全球半導體產業「零成長」危機警訊,台積電當局祇是輕描淡寫地用「庫存調節」及「中國智慧型手機銷售趨緩」這兩個「個體經濟事件因素」來予以界定,恐怕祇會造成整個社會,對全球大市場結構轉型變化的益發刻意輕忽。

完全依存於經濟社會「智慧化」發展

過去三十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成長發展,幾乎完全建立在經濟社會產業「智慧型發展」(intelligent)及消費使用「智慧化成長」(Smart)之上。

全球化知識經濟時代的最重要關鍵特徵,正是供給面經濟的全面深化「智慧型」產銷與運作,以及需求面經濟的全方位普化「智慧化」使用與消費,特別是,根本完全寄託於訊視影音裝置設備、儀表機具及系統整併簡化的「融合匯流」發展之上,這些硬軟體的生產製造,以至其再造重組整合利用,幾乎都必須要大大提高對於半導體及其衍生產品的「極高度依存性」;就是基於這樣子的產業經濟價值鏈之基本運作理則,使得半導體產業,一路在變革創新,利用空間格局愈撐愈大,規模規格典範越來越輕薄短小,而加值比重則越提越高,這使得半導體使用消費市場規模也越發擴張而越大也越多元,其對半導體產品服務功能效率的需求,也更加日異千里,這種態勢情境,當然足以支撐整個半導體產業經濟,在過去半個世紀,不斷呈現持續「量的跳躍」(quantum jump)倍增成長率與規模經濟性。

後海嘯危機的重大市場變遷

不過,在世界金融海嘯危機後,國際產業經濟市場及個體消費需求與行為出現了幾個重大變遷。

第一個重大的變遷是,智慧型與智慧化發展,促進了視訊影音網路乃至能源供給網路的匯流融合。從各網獨自分立,到二網合一、三網合一,以至即將進入智慧大聯網的所謂四網合一甚或五網合一的新時代;過去定製型、桌面設施形式的網路裝置,在今天都已經變成了高度「行動裝置化」(speedy smart mobility),尤其最近手機與掌上型PC的整併,更是驚天動地的大變化。這一變化,無形中也極大規模幅度地,縮減了對於半導體產業產品的「多樣多元需求依存度」,更重要的是,也因此更加嚴肅地大大縮減了對半導體產業產品的「大數額供給依存度」。從這個角度看,幾乎已經可以察覺到半導體生產供給的峰頂天花板(peak value)絕對值,恐怕早已被「翻越而過」了,此即表示,全球半導體產業市場,已然真正進入了「加速度遞減式成長」的全新階段。

消費市場使用者的「更新替換率」加速度遞減中

第二個重大變遷是,後賈伯斯(Steve Jobs)時代,行動裝置產品的創意創新,無論是生產製造或是消費使用,乃至功能外觀變化,已經到了「江郎才盡」地步,消費市場使用者的「更新替換率」,無論是數量或比率,都呈現極嚴肅的加速度遞減現象,十年前每三個月推出新機種新產品的「循環週期」,已然急速漸凍地,變成「半年一更換」、「一年一更換」,甚至更為延伸加長其更新替換的循環週期。這種情況,與1950年代直到2000年之前,汽車產業的更新替換周期之不斷延伸延長的歷史經驗,幾乎是如出一轍的。發生在過去半世紀汽車產業的「消費疲乏」與「消費大鈍化」趨勢現象,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道路上,全面性複製重現。

引申出越趨嚴重的「工業生產過剩」新風暴

這兩個重大市場變遷變數的加速度演進,所代表的,至少兩個重大政策意涵是:第一,全球半導體需求市場已然飽和,並事實邁進了收縮期,已是必然之大局勢;第二是,全球半導體產業在「新生/新興使用者市場」尚未真正崛興出現之前,其「工業生產過剩」(excessive outputs)問題,將會越來越趨嚴重。

特別是對臺灣經濟而言,這種生產過剩問題,勢必惡性擴散到所有半導體周邊產業及其關聯價值鏈產業產品的「工業生產過剩」。

在這種背景態勢之下,正當全球市場大勢驅使半導體產業的大停滯大凍餒時刻,台積電固然不得不跟隨其他國家競爭者的步調,也因勢委屈地,做出了「產業市場零成長」的判斷,並做成「大砍甚至暫時終止大資本投資」計劃與行動。

可是相對於此一時刻,全世界半導體產業一哥的英特爾(Intel)公司,卻正在中國大連,大張旗鼓地,加碼大投資擴建廠房設備設施能量,顯現出一付要將整個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產製量能,都一舉予以完全競奪吞噬。英特爾擺出這樣姿態的政治大意涵是,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大陸市場,乃至整個亞太區域市場,與乎全世界半導體大市場,台積電都大有被「一次性大擠出」的生死交關挑戰臨頭。

經濟大危機腳步節節逼近

倘若半導體這項骨幹中骨幹的臺灣產業經濟部門,一旦出現了「顯見的工業生產過剩」大問題,則臺灣整體產業經濟大危機的爆發,恐怕就不能避免了。

相信這個時候,整個臺灣社會理當痛心疾首後悔,當年屈從扈隨於李登輝的「戒急用忍」、陳水扁的仇中反中保台「鎖國政策」,乃至於馬英九之無能扭正而「隨扁」繼續框束了臺灣半導體產業之及早攻佔大陸市場,乃至及早壟斷大陸市場的「絕佳優勢機遇」,是個多麼錯誤的「經濟治國」政策啊。

可惜今天,這一切都完了,在此一時此一刻,臺灣社會似乎祇能眼睜睜看著,臺灣半導體產業的大凍縮與大淡出,眼睜睜看著,經濟大危機的腳步節節逼近。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理財新知:一張圖 掌握全球經濟脈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