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恐攻》現場發現敘利亞護照 歐洲難民潮的政治難題

2015-11-15 15:18

? 人氣

當時基社盟(CSU, 梅克爾領導的基民盟(CDU)的姊妹黨)領袖澤霍費爾(Horst Seehofer)否認移民政策與恐怖攻擊的關聯,並要求反伊斯蘭教的「愛國歐洲人反對西方伊斯蘭化」(Pegida)組織取消示威活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愛國歐洲人反對西方伊斯蘭化」於德國遊行時的海報,將梅克爾描繪為身著似納粹制服的領袖(美聯社)
「愛國歐洲人反對西方伊斯蘭化」於德國遊行時的海報,將梅克爾描繪為身著似納粹制服的領袖。(美聯社)

但13日的多起攻擊事件並非鎖定任一媒體,而顯得隨機許多,以一般平民作為目標。這一次,反對將恐怖攻擊與中東移民連結起來的聲浪顯得躊躇許多。

巴伐利亞州總理澤霍費爾顯著地改變了立場。他表示,「我們必須知道哪些人進入我們的國家,我們必須採取更多安全措施,對歐盟與國家邊界進行更完善的控管。」巴伐利亞州財政部長索德爾(Markus Söder)也說,巴黎改變了一切,這場攻擊事件是「開放性移民政策的終結」。

德國開放移民政策更顯艱難

巴黎攻擊事件對德國的難民開放政策是一大打擊,可能會施壓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改變其路線。德國警方在邊界已對移民進行指紋掃描,並與國際犯罪資料庫進行比對,但批評者認為邊境控管程序中仍有諸多漏洞。

德國難民收容處牆面被寫上「離開」與「狗」等字樣(美聯社)
德國難民收容處牆面被寫上「離開」與「狗」等字樣。(美聯社)

梅克爾的支持者認為,這起攻擊事件帶來的傷痛,應可喚起人民對難民的同情心,但也承認這使移民政策更加複雜。

德國副總理及經濟部長加布里爾(Sigmar Gabriel)說,「我們不應只因為難民來自對我們發動攻擊的地區,就坐視他們蒙受苦難。」CDU議員、外交事務主要發言人哈爾特(Jürgen Hardt)在訪談中表示,這場攻擊會增加人民對難民遭受厄運的同情心,「但對恐怖分子混在難民之中的憂慮也會增加。」

梅克爾本人在14日上午對巴黎攻擊事件的評述中,沒有直接提及移民議題,但承諾德國會以符合本國價值觀的方式做出回應,包括「對他人的尊重與包容」。

反映難民危機失控疑慮 極端思想潛伏其中

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得主、美國作家艾普鮑姆(Anne Applebaum)在專欄文章中直言,巴黎攻擊事件與歐洲難民危機並沒有關係,而反映了人們對歐洲政府無力處理難民危機的疑慮。

艾普鮑姆表示,法國收容的難民數目不比德國或瑞典。13日的攻擊事件發生於餐廳、戲院與體育場等地,顯示攻擊者對巴黎有一定的了解。目前也已確認至少有1名攻擊者為法國公民。

於法國北部難民營排隊領取物資的難民(美聯社)
於法國北部難民營排隊領取物資的難民(美聯社)

艾普鮑姆認為,巴黎恐攻與難民議題連結在一起的深層原因,在於人民懷疑難民危機已在歐洲失去控制,伴隨著政治失能的疑慮,這顯示在極右派、疑歐派政黨支持度崛起的態勢中。

艾普鮑姆認為,歐洲現在需要重拾自信,且不能讓極端主義思想在這種不安全的氛圍中,找到見縫插針的機會,利用民眾恐慌的情緒提升自己的政治影響力。她表示,若歐洲無法解決這樣的危機,歐洲也無力幫助任何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