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啟蒙:《我的黨外青春》選摘(2)

2015-11-25 05:20

? 人氣

衛道中學是隸屬天主教會的學校,外籍的神父、修士們遠從加拿大法語區的魁北克省來到台灣,為教育台灣人而努力。他們視學生如子女,除教學外,也輔導學生們的品行,照顧住校學生們的生活起居,他們像父親、大哥般陪伴學生們成長。因為是西式教育,比較不同於東方式的嚴父教育,啟發學生們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這樣的教育對學生們造成很好的影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初中畢業後就直升衛道高中部,高一下因為急性肝炎,父母親為方便照顧而將我轉學回到西螺高中(今之西螺農工)就讀高二,身體康復後除了愛打籃球之外,也和同學們似懂非懂的讀起志文出版社出版的叔本華和尼采的哲學書。當然,畢業後就只能拿著父母辛苦賺來的新台幣直奔「台大補習班」上課,可惜當年的三專仍以幾分差距落榜。後來回到台中補習,第二年猶名落孫山。幸運的是在兵役上抽到「補充兵役」,遂考上省立台中商專夜間部企業管理科就讀,白天在台中市稅捐處打工。因為喜愛閱讀,空閒常逛公園路及中華路的舊書攤,買一些自己喜歡的書,更透過好友李文欽介紹而認識了當時宏昌書局的老闆翁天培夫婦,他除了開書店外,同時也在公園路巷口擺攤專賣新書,更擴大了我的閱讀範圍。

舊書攤上買到的《自由中國》、《文星》、《大學》雜誌讓我更勤奮的閱讀,同時更加同情及激賞這些前輩們的努力,因而也更關心台灣未來的走向,從此大量閱讀成為我的嗜好。更因為太平路租屋室友羅子、老古、小林及雅南的鼓勵,陪他們參加當年的中部大學夜間部聯合招生考試,幸運的羅子考上中興大學、老古與小林考上東海大學、我考上逢甲工商學院,雅南則不幸落榜,但他隔年也考上逢甲經濟系。

當時因為台中商專早已註冊開學,遂回鄉秉告父親,家父要我放棄中商學籍,轉赴逢甲修習大一。我在家裡的雜誌找到《臺灣政論》創刊號(封面標示第三版),亦因而展開閱讀黨外政論雜誌的旅程。四十年來,這些政論雜誌陪我由台中、板橋、東湖、古亭、景美、新店、三峽飄移遷居而不分離,只因為當初我以為由於警備總部大量查扣銷毀,所以我應該盡力為台灣人留下一份歷史資料。

以下就是四十年前開始的故事。

作者新作《我的黨外青春》(允晨文化》。(發自允晨臉書)
作者新作《我的黨外青春》(允晨文化》。(發自允晨臉書)

*作者曾任書報社發行經理,出版社行銷企劃,雜誌社發行副理,書報公司總經理,出版社發行人,出版社社長,從事文化工作逾三十年。本文選自作者新作《我的黨外青春》(允晨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