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沙龍《一個約旦將軍的角度》:打擊伊斯蘭國是全世界的事

2015-11-09 08:10

? 人氣

阿里將軍回答現場提問。(簡嘉宏攝)

阿里將軍回答現場提問。(簡嘉宏攝)

「對抗伊斯蘭國不只是美國、北約或是俄羅斯的事而已,它是個全球問題。」

約旦王國陸軍准將穆罕默德・阿里(Moh’d Ali Khawaldeh)

《ISIS伊斯蘭震撼》

約旦王國陸軍准將穆罕默德・阿里(Moh’d Ali Khawaldeh),以及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袁力強,7日應邀參加由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所主辦的思沙龍《大時代》系列:《IS是怎麼回事?―一個約旦將軍的角度》講座,2人共同解說了伊斯蘭國的崛起、特徵、代表價值,現場湧入眾多民眾與媒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現場湧入不少民眾。(簡嘉宏攝)
現場湧入不少民眾。(簡嘉宏攝)

講座進行之前,現場先播映了由美國公共電視網(PBS)製作人史密斯(Martin Smith)所製作的紀錄片《ISIS伊斯蘭震撼》(The Rise of ISIS),片中從美國2011年12月18日自伊拉克撤軍談起,新成立的伊拉克什葉派馬利基內閣(Nouri al-Maliki)排擠迫害境內遜尼派(Sunnis)人口,同時剷除異己。

當時,甫掌權的馬利基心中的不安全感極強,除了大肆把遜尼派人口關押至大牢外,連內閣中的遜尼派要員也成為馬利基整肅的對象,包括副總統哈希米(Tariq Al-Hashemi)被指控策劃暗殺馬利基,財政部長埃薩維(Rafi al-Essawi)也遭無故撤職,馬利基內閣搖搖欲墜,伊拉克境內人心惶惶。

包括美國駐伊拉克大使傑佛瑞(James Jeffrey)以及駐敘利亞大使福特(Robert Ford)先後返美述職,並向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指稱伊敘兩國情況危殆,請歐巴馬慎重考慮提供協助,甚至重新派兵。

 

 

在美軍撤離伊拉克之前,當地的溫和遜尼派放下了教派間的成見,與馬利基新政權合作,對抗遜尼派的激進組織,史稱「遜尼派覺醒」(Sunni Awakening)。但在馬利基政府的迫害下,遜尼派群起抗議,在馬利基政府派出軍隊鎮壓後,情況開始不同。

 

 

伊斯蘭國崛起,美國難辭其咎

在2003年遭美國驅趕的海珊政權(Saddam Hussein)即屬遜尼派,海珊所屬的復興黨(Ba'ath Party)四處逃亡,加上由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Al-Qaeda in Iraq, AQI)改名的伊拉克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of Iraq, ISI),馬利基讓復興黨人及ISI團結起來,他們偷襲政府軍隊、殺害警察甚至劫獄,日益壯大。

 

 

復以2011年3月爆發的敘利亞內戰,ISI在敘利亞、伊拉克兩國間的三不管地帶積極佔領土地,並於2014年6月底宣布成立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IS)。

延伸閱讀:《ISIL宣佈建國 號召全球穆斯林效忠》

西方國家的冷眼對待直到2014年的8月才結束。

當時,IS攻進了伊拉克北方庫德族自治區的首都艾比爾(Erbil),由於許多西方石油公司都在當地設置了探勘油井,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美國組成了反伊斯蘭國聯軍,開始空襲IS的據點。

IS採取的報復方式,便是拍攝斬首影片在網路上散播,藉以恫嚇美國與西方國家,但由於缺乏地面部隊,IS至今仍繼續存在,成為影響中東及世界秩序的變數,影片播放至此結束。

手段成功,價值觀無共鳴

聯合國安理會於2015年2月12日全體通過一項《第2199號決議案》(UNSC Resolution 2199),譴責IS對伊拉克與敘利亞境內古文物的破壞行徑,並追查流落文物的下落,禁止買賣,更重要的,這項決議案強調聯合國全體會員國將在《聯合國憲章》(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精神下,共同打擊恐怖主義。

袁力強歸納,未來西方國家因應IS的對策有3R:襲擊(Raid)、拉卡(Raqqa)、拉瑪迪(Ramadi)。

襲擊包括了目前進行的空襲,不排除美國特種部隊將來進入敘利亞或伊拉克的可能性;拉卡為IS的「首都」,美國與聯軍規劃有效摧毀拉卡,迫使IS潰散;拉瑪迪則為伊拉克中部大城,2015年5月遭IS攻占至今,極具戰略地位,美軍計畫重新奪回。

袁力強上校講解分析伊斯蘭國。(簡嘉宏攝)
袁力強上校講解分析伊斯蘭國。(簡嘉宏攝)

袁力強分析,就恐怖組織而言,IS積極的攻城掠地,至今有效佔領了原屬於敘利亞及伊拉克兩國的領土,這點是成功的,不過,他們過於偏激的價值觀與殘忍無道的殺戮與斬首,不但無法引起廣泛的共鳴,就長久治理國家來說,更非正道。

袁力強表示,ISIS就是危機(CRISIS)。(簡嘉宏攝)
袁力強表示,ISIS就是危機(CRISIS)。(簡嘉宏攝)

約旦要確保邊界安全

曾在聯合國維和部隊任職的阿里將軍則表示,IS的崛起對於約旦有兩層意義:跨國與國內。

在跨國問題部分,因為內戰與IS所造成的難民不斷向外逃難,與歐洲國家相同,約旦面臨了大批的敘利亞難民潮,保守估計約有150萬人。

對約旦政府來說,人道救援是一個大挑戰,尤其是在境內興建難民營,成本高負擔重,約旦選擇與國際組織合作,共同分攤。

阿里將軍分享參與UN維和部隊的心得。(簡嘉宏攝)
阿里將軍分享參與UN維和部隊的心得。(簡嘉宏攝)

在國內問題部分,約旦與敘利亞、伊拉克共享很長的邊界,如何確保邊界安全也成了約旦政府的燙手山芋。

IS建國後,剷除了伊拉克與敘利亞比鄰的人為國界,這使得約旦心生警戒,提防有心進行自殺攻擊的聖戰士進入約旦境內,更甚者,IS還可能利用先進武器對約旦採取長程遠距攻擊,造成嚴重傷亡。

俄國介入原因多

在座談後的現場問答部分,觀眾提問為何至今仍有國家願意資助IS,袁力強指出,除了IS外,卡達、沙烏地阿拉伯均由遜尼派掌權,部分金主仍持有包圍伊朗等什葉派國家的夢想,但IS本身的賺錢能力也不容小覷。

阿里則強調,IS絕對不等於伊斯蘭教,伊斯蘭教不會強迫異教徒信教,但是IS以牙還牙的偏激作法,卻常令人對伊斯蘭教產生不正確的負面觀感。

阿里將軍回答現場提問。(簡嘉宏攝)
阿里將軍回答現場提問。(簡嘉宏攝)

另有觀眾問及,俄國為什麼要介入敘利亞內戰?

袁力強提出,俄羅斯除了與敘利亞交好,不希望阿塞德政權(Bashar al-Assad)垮台之外,俄羅斯希望將IS阻擋在境外,不願境內伊斯蘭獨立分子藉機與IS串連,成為隱憂。

另外,俄國長期租用敘利亞的基地與海港,也是普京(Vladimir Putin)積極介入的原因,最後,打擊IS對俄羅斯來說也是個絕佳的練兵時機,既可測試武器性能、練習沙漠作戰技巧、還能校正俄製衛星定位系統Glonass的精準性。

最後,阿里語重心長的表示,打擊IS並非是美國或俄羅斯的責任,它是一件對全球秩序影響甚巨的事情,沒有人可以自外其中。

袁上校與阿里將軍回答現場提問。(簡嘉宏攝)
袁上校與阿里將軍回答現場提問。(簡嘉宏攝)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