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馬習會之下的兩岸現實

2015-11-08 13:57

? 人氣

至於國民黨,依靠習馬會會得到一些資源,有助於穩定其選後可能出現的崩塌效應。但國民黨在定位,歷史選擇上的尷尬會依舊,暫不會有根本改觀。面對以台灣意識為主體的新生代的崛起,在大陸去台老一輩凋零、其二代也漸漸老去、式微的趨勢下所形成的國民黨的一些深層危機,都不是靠一兩次這類會面或者只靠黨產、利益平衡交換所能解決的。國民黨依然有在台最終消解的危險。它可能的新生,或許就是重歸大陸那一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現實的統一與獨立

此次習馬新加坡之會,有人樂觀地視為兩岸統一在即。但在筆者看來,兩岸關係的最終明確還是很久將來的事,將兩岸領導人的會面視為統一的開始屬於浪漫的想像。其最多也只能說是有助於兩岸的進一步和解,客觀上、歷史地講會有助於統一。兩岸最終能否統一或台灣法理獨立,取決於很多其他因素,尤其是大陸將來的演變,還有很多重要的不確定變量。許多結構性的因素都沒有絲毫改變,也暫時不會改變,談統一就如談獨立都毫無現實意義。那只是些對此感興趣、對此有信仰的人的想像和遊戲,從政治現實講,都不必當真。事實上,這方面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動作,結果也都只能是災難性的。

而兩岸交往上的深層障礙不僅沒有解決,似乎某些方面還有強化。人都是帶著過去生活在當下,走向未來的。就身份認同問題來講,台灣意識的生成是有其歷史邏輯的。從甲午戰敗後被棄,日據所逐漸形成的「亞細亞孤兒」,「棄子」的心態,到戰後「二二八」事件造成集體心理創傷,國民黨威權統治期的權力分配失衡和公民權利被剝奪,都使得台灣意識逐漸萌生,且伴隨台灣經濟社會力量的發展,在七十年代後逐漸浮現,沛然成潮。而這其中,民主化的落實,「八九事件」對台灣人心理上造成的震撼,加之北京後來一系列對台政策愚蠢的失誤,年輕一代的成長,都從內外部、代際等角度促成了台灣認同的形成。

這使得任何以大中國的統一為當然選擇的論述顯得蒼白無力。在作為現代性的一些基本原則和制度已經落實的環境裡成長的人們,與傳統接受自然傳承的身份認定的習慣不同,更傾向在認同問題上具有主體的自我選擇。正如一個年輕人可能會毫不猶豫地抗拒一個虐待他的父親、離家出走,選擇自我的生活方式,某種新的身份一樣。那種指望靠血緣、傳統關聯來固定某種當然的身份或權力的合法性是有悖現代原則和趨向的,效果也是注定有限的。

這些年隨大陸的經濟發展,兩岸在物質生活水平和方式上的差距逐漸縮小,減少了這方面雙方交流上的障礙,但在與價值和制度相連的生活和思想方式上的差距卻依然巨大。民主化的台灣已經不可能允許任何人武斷地決定台灣人的命運,而就這點看,離民主和法治的落實尚很遙遠的大陸政治現狀,顯然對台灣人尤其是民主化後成長的一代不具任何吸引力。「太陽花運動」的心理成因是複雜的,但擔心大陸對台灣現有生活方式的侵蝕,肯定是其中重要一個。切不可低估台灣人尤其是年輕一代捍衛自己生活方式的決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