檯面下的暗潮洶湧…中方去年秋天已將「馬習會」提上議事日程

2015-11-07 00:10

? 人氣

否決APEC會議見面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中共召開十八大,習近平執政。多年來,北京堅持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兩岸中國人自己的事,不需要借助國際會議的場合的原則。二零一三年十月,馬英九參加在北京召開的二零一四年APEC年會,實現兩岸的領導人會面的傳言甚囂塵上。對此,北京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表示,台灣方面人士參加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問題,應根據APEC有關諒解備忘錄的規定處理。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兩岸中國人自己的事,不需要借助國際會議的場合。北京希望在「一中框架」內談兩岸,不希望將兩岸問題放到國際上談,也不希望給其他國家插手的機會。習近平全面掌控中南海後,兩岸學界和媒體,呼籲「習馬會」的聲音不絕於耳,但終因時機不成熟而呼聲漸漸淡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度提議香港會談

日前,國台辦一位官員對亞洲週刊透露,打破拒絕國際場合的思維,是習近平拍板的,習提出要在二零一六年台灣大選前,安排與馬英九會面,有歷史定位,以防民進黨大選獲勝而執政,改變兩岸既定航向,引致重大結構性轉變。北京不是簡單地將「習馬會」視作一場「秀」,更期待透過「習馬會」形成兩岸高層直接交流機制,讓雙方可以切實解決一些實質問題,而不是寒暄過後,徒留口水。大陸會要求台灣加快推進兩岸貨物貿易協定商談,年內取得積極成果,推動服貿、租稅、飛安等已簽協議盡快生效實施。前些時候,北京兩岸問題專家曾建議,選擇「九二共識」簽署地香港舉行「習馬會」,符合「家事家辦」原則,香港以其獨特地位在兩岸關係中扮演著特殊而重要的角色,只是香港社會近來的泛政治化,不適宜舉行「習馬會」,一旦習近平到訪,激進分子不知又會佔領哪裏。

新加坡以往就樂衷於擔任台海兩岸中間人角色,這次又居中斡旋。據悉,習近平將於十一月六日下午從越南飛抵新加坡,先到總統府參加歡迎儀式並會見總統陳慶炎,接著參加國宴。七日上午為中國文化中心主持開幕儀式,接著在新加坡大學為新加坡講座發表演講,然後赴總統府會見李顯龍總理,見證幾份諒解備忘錄的簽署儀式,再攜夫人彭麗媛到植物園參加胡姬花命名儀式,中午則與李顯龍伉儷私人午宴。據悉,下午三點,習近平和馬英九會在香格里拉飯店登場會面,而後共晉晚餐。會後馬習兩人將各自舉行記者會對外說明。是晚習近平和馬英九各自返回北京、台北。

新加坡頗具特殊歷史意義,能避免敏感的政治議題,她所處的位置,距離北京和台北都不遠,這座獅城竟然一再寫進台海兩岸互動史冊。

毋忘汪道涵思想遺產

再過一個月,即十二月二十四日,是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逝世十週年。二十二年前,即一九九三年四月,汪道涵和辜振甫的首屆「汪辜會談」,也在新加坡舉行,會談打破了海峽兩岸四十餘年政治上的僵局。

面對今天「習馬會」,人們紛紛緬懷汪道涵。當年在新加坡,汪道涵說,為了中華民族包括兩千萬台灣人民的根本利益,兩岸應更具前瞻性地去面對未來,沒有什麽不能坐下來談的問題。儘管該次會談定位為「民間性、經濟性、事務性、功能性」,但畢竟是海峽兩岸四十餘年來首次由高層人士直接會面商談,在兩岸關係上寫下歷史性一頁。汪道涵強調,一個中國要牢牢堅持,兩岸協商一定要做到平等,即一個中國、平等協商、共議統一。他提出著名的「共同締造論」,把鄧小平的「誰也不吃掉誰」和江澤民的「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作了最佳演繹。汪道涵的對台新思維中,強調統一的過程就是兩岸融合的過程,人民情感的融合;兩岸利益結合,經濟為先;融合需要時間和耐心;統一分步走,對話,求同,再協議。

從「汪辜會談」到「習馬會」,緊鑼密鼓登場,全球中國人期望兩岸關係能繼續在「深水區」難中求進。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亞洲週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