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寄語馬習會─天下為公、民族寬容,和解典範

2015-11-06 05:50

? 人氣

「講經濟合作,前提是要有一個和平的預期。這是兩岸關係最基本的問題。對這個預期的任何傷害,都會產生巨大的不利影響。」2002年在北京的「新世紀兩岸經濟合作機制研討會」上,天則研究所的茅于軾以「兩岸合作,匹夫有責」為題,在開場白提出了以上的建言。茅于軾又說:「不肯鬆動自己的立場,不從自己一方做出調整,只知道要求對方如何如何,兩岸關係是不可能前進的。」如果雙方有吸取過去三十年的歷史教訓,以雙方經濟合作的經驗為借鏡,從ECFA到服貿、貨貿的折騰;要在政治上突破,不能只是單方面的調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章太炎的孫子,大陸對台工作的重要幕僚,章念馳說過:「九二共識需要與時俱進,內涵需進一步豐富。」今年初,章念馳在一篇專文的結尾又說:

「2015年是中華民族,也是兩岸關係的關鍵一年,我們要有新思維來迎接2016年,這是我們的機遇,我們要真正體現出『兩岸一家親』,創造出『新統一論述』,建立起『新統派隊伍』,超越藍綠、超越『統獨』,超越對抗。習近平已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思想與辦法,值得我們珍惜。歷史將這責任交給了中國共産黨人,交給了臺灣的國民黨、也交給了臺灣民進黨……,讓我們來創造2015,創造未來!」

2008年,馬英九在總統就職演說,有一段「台灣的傳承與願景」:

「從宣誓就職的這一刻開始,英九深知個人已經肩負二千三百萬人民的付託,這是我一生最光榮的職務,也是我一生最重大的責任。英九雖然不是在台灣出生,但台灣是我成長的故鄉,是我親人埋骨的所在。我尤其感念台灣社會對我這樣一個戰後新移民的包容之義、栽培之恩與擁抱之情。我義無反顧,別無懸念,只有勇往直前,全力以赴!」

對於他所說的「包容之義、栽培之恩與擁抱之情」,我們可以相信他。

馬英九這一次新加坡之行,也可說是替下一任台灣總統和大陸的交往鋪路。泛綠陣營在謾罵、質疑之外,也要想想對台灣而言,錯過時機,時不我予!

做為全球注視的可能衝突點之一,海峽兩岸的交往,是否能從情感糾結的反應進入到理性智慧的處理,貢獻一個寬容和解的典範給世人?也許我們可以從愛因斯坦這一位和平主義者學到一點啟示,他在〈反對製造氫彈〉一文說:「歸根究柢,人類的和平共處,首先是靠相互信任,……而信任的基礎是一種互讓關係。」

兩岸之間如果多發揮「善解方便」的精神,互動言行上多一點善意的解釋,做一些互讓一步的措施,達成「海峽不再戰,兩岸共繁榮」,才是安定發展的保障。如果習近平明白宣示,放棄以武力方式解決兩岸問題,那將是世界上民族寬容和解的典範,是海峽兩岸對人類文明的大貢獻,會得到諾貝爾和平獎。

*作者為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專欄作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