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中日韓新新三國演義對臺灣傷很大

2015-11-04 06:30

? 人氣

中日韓新新三國演義對臺灣傷很大。圖為韓中日領導人會議,(左起)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南韓總統朴槿惠、中國總理李克強舉行記者會(美聯社)

中日韓新新三國演義對臺灣傷很大。圖為韓中日領導人會議,(左起)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南韓總統朴槿惠、中國總理李克強舉行記者會(美聯社)

十七年來,中日韓企圖建構一體化整合「東北亞經濟圈」的顛簸過程,被稱為「新新三國演義」,在日前的突破性成功領袖峰會中,達成的進展與共識方向決定,很可能對臺灣未來「傷很大」,不能等閒以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邁向更大的區域經濟整合

歷經中斷休止三年半之後,中日韓三國領袖高峰會2015年11月1日在南韓首爾重啟舉行。三國領袖會中強調「這次峰會已完全恢復三方合作,是我們的共識」,顯示目前國內都各自陷入經濟困境的三國,為擴大貿易,都暫時擱置了歷史問題和主權爭議等歷史恩仇,通過會談成果宣言,同意全面恢復合作,從自由貿易到因應北韓核武計畫,共同致力於區域貿易與安全,是「邁向確保和平與繁榮的一大步」,試圖為三方貿易關係挹注新動力,扭轉減緩的經濟成長,還承諾邁向更大的經濟整合,儘快讓16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中日韓三方自由貿易協定拍板定案,以更快的步伐共同齊力向前推進。三國同時同意恢復定期召開峰會,敲定下次峰會2016年在日本舉行。

祇求嫌隙消除與關係修補

七年前,中日韓三國在2007年3月首度開始召開年度峰會,後來因為中日爆發領土爭議,且日本被指意圖以修改歷史教科書等方式,掩飾其二戰罪行,導致三國峰會於2012年後停止舉行。

理財新知:投資就得花心

因此,這次首爾峰會的成功舉行,被視為安倍晉三的一項外交突破,此前他曾一再試圖與朴槿惠舉行一對一會談,乃至要求恢復中日韓三方峰會,都一直得不到要領而未果;對朴槿惠言,首爾高峰會祇是一項平衡動作,南韓與中國大陸正快速發展雙方關係,但同時卻又飽受美國壓力,必須尋求與美國核心盟友日本,儘快修補關係。不過,李克強則認為,在峰會中,日本掃除「不正視二戰歷史」以及提升東南亞國家互諒的疑慮,則顯然仍嫌不足。

此次首爾高峰會,可謂是國際政治外交上的象徵意義,遠遠超過了經濟上的實質性重大突破,顯示七年前峰會中止因素並未完全消除,今天東亞三大經濟體所企圖做到的,祇不過就是想「及早修補緊繃關係」罷了。

中日韓三方彼此相需相求

事先紐約時報早就引述權威國際觀察家論斷認為,中日韓三國高峰會議前,本皆沒有任何重要協議達成之期待,三國領袖能夠聚首坐下來會談本身,應該就是最重大的進展了,但這也反映出,這三個世界重要經濟體,在各自努力拚經濟成長方面,的確都還是必須互相依賴,才能夠有所維繫與突破:中國大陸「新常態」經濟大放緩、日本「安倍經濟學」迄今根本無法讓日本「失落二十年」經濟恢復成長動力,而以中國大陸為最大出口國的南韓,則因為中國大陸經濟放緩衝擊,肇致出口導向經濟連續十個月嚴厲下滑,成為南韓經濟發展的莫大警訊。

因此,中國大陸亟欲促進對日韓的雙邊貿易,以期急遽降溫的「新常態」經濟注入重要活水。此次領袖峰會乃循往例由負責經濟事務的總理李克強出席,而不是國家主席習近平,李克強的技術官僚風格,更能讓會談易於聚焦經濟合作,而避開敏感議題;尤其在李克強與安倍晉三高峰會談,兩人達成共識認為,中日雙方應進一步改善關係,同意恢復自2010年中斷至今的高層經濟對話,分由兩國財政、經貿和外交部長,深入討論全球經濟挑戰之因應和彼此之間的深化合作。

協力推進RCEP與TPP及早成行

由於日本與美國等11國已然談成「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也讓未參與談判的南韓和中國大陸倍感心急。因此三方同意,要儘快敲定涵蓋16國的自由貿易區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以與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及時接軌聯結。

日韓兩國都清楚看到,由中國大陸主催推動的RCEP,將創造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但是中國刻意放慢腳步情況下,談判進展相當緩慢,必須恢復中日韓三方高峰對話,才有加速促進之可能,重啟中日韓領袖高峰會議機制,可以同時為三個國家注入經濟成長新動力,促進產業提升、拓展,有利於平衡TPP的戰略壓力,也讓中日韓三國合作的加乘效應,也都能高效回到共榮成長的正軌。

而接下來中日韓三國在金融經濟及產業經濟領域,特別是在東北亞經濟區域內外,正受到全世界廣泛矚目的中日韓自貿區(FTA)談判問題上,會加快步伐推進。

重塑並提升東亞經濟新願景

「中日韓領袖高峰會」是三國間最高層級的政治互動機制。最早起步於十七年前的1999年,這次2015年首爾峰會已是進入第六屆。先前因為2012年後,中日和韓日間,在領土及歷史問題上出現激烈爭議,而陷入停滯超過三年半。其中,自第五屆高峰會議已經三方同意共同推動外界最所關注的「中日韓FTA」;迄今為止,「中日韓FTA」已經舉行過八個回合談判,但是進展一直並不順利。2015年6月中國與南韓之間已率先完成FTA簽署,對日本尤其構成巨大壓力。國際間的觀察判斷認為,本屆中日韓三方首爾峰會的順利完成,必然可以為2015年12月即將在日本舉行的第九回合談判,注入新的正面積極動力。

這次中日韓領袖高峰會在首爾重啟,不論其實質層面的進展狀況,光是象徵性政策意涵,就已足夠給予三國政府官方和民間產業企業廠商的合作,帶來相當積極的正向信號,並可以因此而逐步釋放出過去七年多以來,中日韓三國推進合作過程中,長期被政治議題所抑制的動能與動力,對於進一步推動未來中日韓自貿區,以及東北亞經濟整合,以至於更進一步重塑和積極提升成長已顯乏力的東亞經濟,將具有極其不容低估的意義。

加速東北亞產業經濟價值鏈的升級融合

而在個體經濟構面的產業經濟發展策略上,首爾峰會的共識決定,尤其不容予以輕忽。

根據官方數據,中日韓三國的GDP經濟產出總量占亞洲七成、世界的兩成,對外貿易和對外投資的加總餘額,亦均高占全世界合計的兩成。國際產業經濟專家就剴切指出,中日韓三國的產業結構,彼此之間具有很強的互補性,但是直到今天為止,三國相互間的貿易依存度,卻祇有19.4%,遠低於歐盟EU的63.8%超高水準,亦與北美自貿區NAFTA的40.2%中高水準,不可同日而語;因此,進一步提升發揮中日韓三國彼此之間的貿易及投資潛力、促進整體東北亞區域產業經濟價值鏈,朝向更高層次的升級融合,尤其顯得更為迫切。

非同小可的產業經濟協力融合

在這次首爾領袖峰會中,中日韓三國已共識決定:為了挖掘新的經濟成長動力而將彼此加強深化合作,並且已具體商定,要在電子商務、文化內容等創新產業方面加強合作,建立三國之間的「創意經濟對話機制」。

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在峰會中承諾,中國大陸願意將產業體系完整、裝備製造和施工建設能力強、性價較好的優勢產業技術,與日本南韓的高階產業技術相結合;未來則希望能夠更進一步,在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機械、建材、電力等領域,開展三國之間的國際產能合作,打造可以共同分享的國際級新品牌。同時,中日韓三國也初步同意要共同在「智慧行動聯網」、「雲端計算」、「智慧城市」、「大數據」等領域,加強合作研發。

臺灣被徹底邊緣化危機

對臺灣而言,這次首爾領袖峰會所達成的進展與共識方向決定,至少有兩個方面的機遇與挑戰,勢必產生極重大的影響與衝擊:

第一是,加重臺灣經濟地位更被亞太區域經濟圈「邊緣化」大壓力。這次中日韓三國首爾領袖峰會的最關鍵性決議,就是要「挹注新動力,扭轉三國既經減緩的經濟成長,邁向更大的經濟整合,儘快讓RCEP與TPP成形,並加速落實中日韓三方自由貿易協定」。一旦決議成真,而臺灣又因為停滯了ECFA機制且根本封殺「兩岸服貿協議」的前提阻障之下,則必然要被完全屏除在加入「東北亞經濟圈」、「ASEAN 10 + X」、RCEP、AEC、TPP的可能性之外,既失去了融入亞太區域經濟大小圈的機遇,也更不可能有「從世界走向中國」的機會,則臺灣不被國際經濟社會所徹底邊緣化也難。

第二是,產業經濟升級進步及全球市場化(globally marketizations)之陷入死胡同之中。此次首爾峰會,中日韓所決議推動的「策略性產業科技協力合作發展」類項,以至基礎設施建設事項,幾乎無一不是臺灣「後台積電時代」、「後郭台銘時代」的核心骨幹產業科技新類項,一旦臺灣完全被屏除在這一中日韓「產銷價值鏈」架構之外時,臺灣還有什麼,足可以與中日韓新策略項目過招競爭,而又能高效打入全世界市場呢?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