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餘專欄:台灣多數人為何不支持國民黨?

2015-11-02 06:30

? 人氣

不只年輕人及中間選民不支持國民黨,更嚴重的是,馬英九及朱立倫民調這麼低,主要與部分藍營基本盤的離心離德有關。馬最得意的兩岸政策,在越來越多選民心目中,已成為最失敗的政策。只顧和平而不顧國家安全,只談物質和平紅利而不談國家法律保障,甚至輕忽或放棄國家主權。其結果,不只經濟過度依賴中國,中國經濟衰退台灣跟著衰退,而且幫中國培養一大堆政治買辦及第五縦隊,公開涉入台灣選舉與重大政策。更不用說台灣大街小巷到處是大陸口音,台灣各產業被大陸人有計劃一步步蠶食。而馬政府卻以聽之任之、削弱台灣國防(自喪遏止共軍犯台能力)為回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馬政府兩岸政策失敗、經濟政策失敗,連最簡單的民生問題也普遍失敗。其中高房價及食安風暴等的「 政商勾結,犧牲小民」,社會已有太多檢討。而近年每逢颱風之前之後,菜價長時間不合理的飈漲,更使人民感覺台灣不是「無政府」(政府極度無能),就是政商勾結「目無人民」。農委會主委說,我們不能要求菜價不斷低下。但目前的菜價並沒有回饋到農民身上,根本是放任商人炒作。例如蘇迪勒、巨爵颱風還遠在千里外,菜價已經大漲特漲,颱風離去一個月,菜價還居高不下。這種完全違反供需法則的飈漲,不能以預期心理解釋,其情形更像國民黨大陸政權崩潰前夕的金圓券及物價炒作。

國民黨一直強調馬英九清廉。而人民看到的卻是馬政府截然不同的景象。這種國民黨與民間印象的落差,也許湯恩比的「文明停滯(僵死)」論可以提供答案。他以攀登懸崖為比喻,說有些文明(歷史悠久的政黨也適用)不是自己爬上去的,是被人抬上去的,所以在山上造成不能前進也無法後退的窘境,也就是「面對挑戰」與「回應挑戰」的能力都消失了。

台灣的民主進程並非國民黨主動促成。蔣經國說「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也在變」,國民黨必須相應改變時,國民黨絕大多數人是不贊成及抵制的。李登輝完成「中華民國第二共和」,想讓國民黨更適存於世,結果換來「正統」國民黨員對他永久的仇恨與開除。這樣沒有民主文化傳統,也非心甘情願走向民主,在民主改革實現前長期敵視民主運動,民主實現後又在立法院阻擋進一步民主進程的政黨,可以說它是被「抬上」民主之山,以威權政黨之質享受民主之利而與民主格格不入的。當民智尚未大開,國民黨還可以濫竽充數。當民智已開,也就是法蘭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一書所說「可問責的政府得以出現」的條件俱備時,國民黨就無法再濫竽充數了。

福山指出,成功的自由民主制度,需要強有力的國家機器、完備的法治及能逼國家接受「可問責制」的社會;亦即必須「強國家」與「強社會」之間取得平衡,民主才得以順利運行。過去的台灣只有「強國家」,國民黨一黨獨大,有識之士對國民黨無可奈何。現在人民覺醒,「強社會」正在出現,多數人之不支持欠缺民主素質的國民黨,毋寧是理所當然了。

*作者為時事評論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