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安觀點:歷史與文化的「清洗」! 國民黨命運解析

2015-11-03 06:30

? 人氣

「中壢暴動」和「美麗島事件」是中國國民黨,在台灣面臨的第一次實質挑戰,雖然享有高速增長的物質生活,但民眾還是希望打破「外來政權」威權統治對權力的獨享。而當今國民黨、馬政府所面對,是「外來政權」第二次最為嚴重的生存保衛戰,其內涵及性質則與前次完全不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歷史與文化的清洗

當2008年,馬英九以765萬票,得票率58.45% 當選總統,國民黨又贏得七成以上的國會席次時,他和他的黨都以為,台灣百姓終究因為穩健和務實,把信任和支持回歸投向這間百年老店。但他們沒有看到意識形態的暗潮洶湧正在悄悄吞噬其生存的根基。

90年代初期,台灣無分老幼總是把彼岸稱為「大陸」,媒體也專門設立大陸新聞版面或欄位。但自李登輝在任內喊出對國民黨「外來政權」的稱謂,又在接受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採訪時,吐露出「生為台灣人的悲哀」哀怨後,一場歷史和文化清洗正在展開。

李、扁時期,開始以行政權修改教課書,其一是修正國民政府過度膨脹的自我吹捧,其二則是凸顯「台灣主體」或「揚日抑中」,用來疏離兩岸文化歷史的共通性。不僅一本萬利,迎合綠營的政治主張,也毫無「明獨」的政治風險。

有殖民意涵的字詞「日據」,修改為「日治」,并強調日本為台灣帶來「工業化」以及「守時」、「衛生」、「文明」等「現代化」功績 ;用「接收台灣」取代「台灣光復」 ,將《開羅宣言》定位為不具法律效力的「新聞公報」,教科書中也正式記載「台灣地位未定論」之說。 以上種種雖未明言台獨,但卻有處處有著「去中」的伏筆。

與此同時,各類「傾綠」、「傾獨」的基金會、研究院、協會、新媒體也應運而生。藍營除了應付教育領域的「去中國化」挑戰,也要面對思想研究、媒體輿論、文化歷史等各方面日益蜂擁而至,全面性對殘留中國文化與歷史的清洗。

過去兩個月裡,綠營的精神導師李登輝、台獨大佬辜寬敏、前總統府吳澧培,不約而同發表新書,博得媒體的曝光,鞏固綠營選舉、「去中」意識的支持板塊。 無論公營或民間的研究學者,則不斷以各種名目發表「研究報告」、「調查結果」,其內涵無不印證,「去中」的合理性和「大勢所趨」。或是拋出日新月異的「去中」、「抗中」思維。媒體言論中,藍綠與統獨的傾向早已翻轉。演繹兩岸同屬一國的「大陸」用詞,成為媒體或名嘴口中的稀有名詞品。

「去中」的大結局

凡與中國有關的人、事、物,在過去二十年裡,都被打著多元包容、回歸真相的名義,重新解讀和撰寫。在藍綠的攻防中,根本講不清是非,分不出對錯。而民意傾向,大多偏移向綠營所提出的主張,所有的文化和歷史重新來過一遍。

喜歡這篇文章嗎?

韋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