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坤良專欄:劇場不在大,觀眾能親近則靈—戲曲小劇場的三朝大醮

2018-12-20 05:50

? 人氣

《扈三娘》王英(周慎行)、扈三娘(張珈羚)。(國光劇團提供)

《扈三娘》王英(周慎行)、扈三娘(張珈羚)。(國光劇團提供)

台北市的劇場數及其演出質量,雖不能與紐約、倫敦、巴黎、東京等國際大都會相比,但在國內確是獨佔鰲頭,從大大小小劇院到戶外野台,幾乎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演出。華麗壯觀、設備新穎的大表演廳完整呈現劇場效果,小表演廳或另類場地也能施展空間魅力,大小劇場、室內室外看戲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臺灣戲曲中心小劇場僅300個座位,沒有懸吊系統與特別的舞台設計,燈光效果,表演區在平面,觀眾席拾級而上,居高臨下,看到的是完全以演員與文武場為中心的素樸劇場,而戲是否好看,歸根究底,皆在表演者身上。

國光劇團三天的檔期,等同做了三朝大醮,擺明就是要展現兵強馬壯、戰將如雲,演員「文武崑亂不擋」的「誇富宴」,並把這裡當作操兵的校場,讓大咖、小咖,青壯代、中生代、新生代輪番上陣。年輕演員演完自己的戲,一轉身又扮演龍套,咚咚鑼鼓聲中,眾人一擁而上,令觀眾目不暇給,一不小心就會看到李家德、徐挺芳「混」在隊伍中翻滾。

小小的表演區像是魔術台,以前看起來單薄的小孩演員,一旦有戲給他們,鳳冠霞披、披甲紮靠,一身武生武旦勁裝,或一襲青衣花衫,好像就瞬間轉大人了。近距離的觀劇,演員的體型、唱作難逃過觀眾「法眼」,張口開唱嘴巴裡的牙套也看得一清二楚。坐第一排位置很容易不自禁地融入情境,並由一齣戲文聯想另一齣戲文,劇中人物在腦裡翻滾,在眼前浮動,以戲證戲,以角色證角色,有一種看戲的愜意,但也突然有些莫名地害怕,什麼時候哪條筋不對,戲看到一半,衝到表演區彎身撿拾演員掉下來的小裝飾,或以「自已人」心態走到文武場旁看戲。

MITSU:圖一:《小商河》楊再興(徐挺芳)。(國光劇團提供)
《小商河》楊再興(徐挺芳)。(國光劇團提供)

第一天第一齣的《小商河》,徐挺芳的楊再興,並非以扮相取勝,他的唱作功力深厚,腳步穩健,連續翻身,單腳揚起,另一腿蹭步移動,邊舞邊唱,崑曲曲牌〈醉花陰〉、〈喜遷鶯〉、〈刮地風〉、〈水仙子〉唱起來格外蒼勁。網路可搜尋得到的中國《小商河》影片很多,徐挺芳相較包括奚中路在內的其他「楊再興們」並不遜色。 

MITSU:圖X:《絮閣》唐明皇(溫宇航)、楊貴妃(劉珈后)。(國光劇團提供)
《絮閣》唐明皇(溫宇航)、楊貴妃(劉珈后)。(國光劇團提供)

鄒慈愛、鄒子敏的《逼休》是崑劇〈爛柯山〉的一折,大鄒帶小鄒把這齣戲演得很好看,既具傳統劇場套路,又富當代現實趣味。第一天檔期的壓軸,是溫宇航與劉珈后的《絮閣》,兩人聲腔高昂,極具韻味,把楊貴妃的善忌、矯情與明皇劈腿心虛,極力安撫的神情拿捏合宜。

MITSU:圖二:《逼休》崔氏(鄒子敏)、朱買臣(鄒慈愛)。(國光劇團提供)
《逼休》崔氏(鄒子敏)、朱買臣(鄒慈愛)。(國光劇團提供)

原來在大劇場不易被看見的鄒子敏,與鄒慈愛演對手戲遇強則強,第三天再由《逼休》的潑辣旦崔氏,搖身一變為《失子驚瘋》的青衣胡氏,因痛失愛子,整個人幾近崩潰,角色轉換靈活。跟她搭擋的許立縈飾演小花旦壽春,扮相清新可愛,戲雖不多,卻讓人印象深刻。

MITSU:圖三:《失子驚瘋》胡氏(鄒子敏)、壽春(許立縈)。(國光劇團提供)
《失子驚瘋》胡氏(鄒子敏)、壽春(許立縈)。(國光劇團提供)

安排《大登殿》這齣內行、票友都常演的戲,原因大概也是為培養新秀,總不能一直由唐文華、魏海敏主演到底。觀眾看到林庭瑜、黃詩雅的精彩演出,聽到由老生轉行老旦的蔡佳音清亮、動聽的嗓音。這天因事提早離席,以致最後一齣劉海苑主演的《杜十娘》未能看到,十分可惜。

MITSU:圖四:《大登殿》王寶釧(黃詩雅)、王夫人(蔡佳君)、代戰(林庭瑜)、薛平貴(黃鈞晟)。(國光劇團提供)
《大登殿》王寶釧(黃詩雅)、王夫人(蔡佳君)、代戰(林庭瑜)、薛平貴(黃鈞晟)。(國光劇團提供)

第二天頭一齣李慶虹的《紅線盜盒》是梅派戲,只演紅線走邊的獨角戲,她是薛仁貴之孫潞州節度使薛嵩的侍兒,專程去警告意圖進犯的魏博節度使田承嗣。慶虹演出中規中矩,一開場唱了一段西皮倒板,再接原板,國光「層峰」讓她當駐唱歌星單獨打頭場,應該是為了給她更多磨練的機會。

MITSU:圖五:《紅線盜盒》紅線女(李慶虹)。(國光劇團提供).JPG
《紅線盜盒》紅線女(李慶虹)。(國光劇團提供).JPG

《扈三娘》裡張珈羚扮起的扈三娘非常秀麗,她率領家丁力抗梁山人馬,從王英、李逵、黃信到林沖,舞台上的起霸、翻身到耍槍、開打,非常到味,她的臉上始終掛著笑容,直到最後被林沖所擒,才收起臉孔。這齣戲扈三娘載歌載舞唱〈醉花陰〉套曲,梁山主帥林沖唱的卻是〈西皮倒板〉接〈原板〉。

源出《兒女英雄傳》的《十三妹》演出時間雖不長,但故事完整,溫宇航扮演的書獃子安公子人物鮮活,十三妹朱勝麗與陳清河等幾位丑角也都稱職。

MITSU:圖六:《十三妹》安公子(溫宇航)、十三妹(朱勝麗)。(國光劇團提供)
《十三妹》安公子(溫宇航)、十三妹(朱勝麗)。(國光劇團提供)

《賀后罵殿》是唐文華、王耀星夫婦對手戲,戲裡反映一段「燭影搖紅」太宗弒兄的歷史公案。唐文華是祖師爺賞飯賞最多的演員,不管日常生活形態如何,扮起角色必然英姿煥發。他的嗓音行雲流水,發放自如,這次飾演的趙光義,不知是否因嗓子不舒服,或覺得小小劇場聲音不必太用力,唱唸輕細,穿加假音,似乎只運用三分功力。

扮賀后的王耀星走的是程派路子,很注意嘴型、咬字,罵起舞台上的宋太宗——現實生活的丈夫,言語凌厲。演趙德昭的王佩宣,以前大劇場看她都覺得造型稍嫌微薄,前一天才與林庭瑜合演《紅梨記》中〈亭會〉,依然一副羞澀小文青模樣,這次近距離觀看,發覺她扮像清麗,罵起宋太宗意正辭嚴,角色的個性完全出來。

MITSU:圖七:《亭會》謝素秋(林庭瑜)、趙汝舟(王佩宣)。(國光劇團提供)
《亭會》謝素秋(林庭瑜)、趙汝舟(王佩宣)。(國光劇團提供)

第三天的《界牌關盤腸戰》,講述羅成之子羅通勇冠三軍,遇到番邦老兵卻槍法大亂,扮演羅通的潘守和原來以演馬夫聞名,短打的身手矯健,連翻開打,唱起〈僥僥令〉嗓音宏亮,最後腸挑肚外,身體平躍上高台並持續滑行,而後連續倒翻,再一而躍下,雙腳在上,上身翻滾。看這齣戲的觀眾,如果知道《羅通掃北》以及他與屠爐公主的一段孽緣,更會明白盤腸之戰的前因後果,羅通與屠爐公主立誓,若辜負公主將死於八十老兵槍尖之手,卻又在新婚之夜殺死公主,果然在界牌關應驗, 

MITSU:圖八:《界牌關盤腸戰》羅通(潘守和)、王班超(劉育志)。(國光劇團提供)
《界牌關盤腸戰》羅通(潘守和)、王班超(劉育志)。(國光劇團提供)

看楊再興時,也可聯想岳飛陣營的兩位名將之後,一是楊再興,另一人是《八大錘》的狄雷,分別是楊令公、狄青的後代。楊再興在九龍山落草為寇,著翎子狐尾、全身紅靠,他的楊家槍法厲害,岳飛久戰不勝,老的本子還有楊令公托夢授岳飛槍法,方才收服楊再興,《小商河》時從穿關看到他的身份、心境上的變化 ,同樣是紅靠,但已不穿戴象徵外族、綠林的翎子、狐尾了。

MITSU:圖九:《賀后罵殿》賀后(王耀星)、潘豹(歐陽霆)、趙光義(唐文華)。(國光劇團提供)
《賀后罵殿》賀后(王耀星)、潘豹(歐陽霆)、趙光義(唐文華)。(國光劇團提供)

壓軸的《賀后罵殿》其實為宋朝許多歷史傳奇做了破題,劇中潘洪、潘強、潘豹父子,因楊繼業未上殿慶賀新皇登基參了一本,等於為潘家父子的奸臣事業做了伏筆。趙德芳這個童生角色從頭到尾無半句台詞,卻讓觀眾明白「八賢王」是這樣來的?在楊家將、狄青、李辰妃戲劇中,當忠貞之士有難,八賢王像及時雨一般,經常出面力挺,而他有此特權是因為宋太宗虧欠賀后母子,賜他「挖面金鞭,上打昏君,下打奸臣」。

我以往在這個小型劇場雖有多次觀賞經驗,感覺只像在看彩排場或實驗場,不太能從空間進去深刻感受。日前坐在第一排中間看戲,連續三天同一位置,離紅氈毹咫尺之間,文武場置側邊,演員在眼前。看見青壯派、中生代、新生代一一華麗登場,也開始對以往較沒認識、尚未嶄露頭角的新新生代演員留下印象。

*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邱坤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