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致文觀點:我遇見庖丁,但是在開計程車

2015-11-01 06:00

? 人氣

計程車司機月收入可能高於教授。(資料照/余志偉攝)

計程車司機月收入可能高於教授。(資料照/余志偉攝)

我的天啊!我真的遇上現代的庖丁,不是在大學的講堂上,也不是一個中文系教授,這位穿越千年來到現代的庖丁,只是他不殺牛,他開計程車,他熟練的解剖他的生意,就像庖丁一樣,暨有know-how也有know-why,可是遊刃有餘躊躇滿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半年前,我跟我上大一的女兒閒聊,聽她在上什麼課?他說他們正在上《莊子》,我問企管系的老師怎麼教《莊子》,她說老師在台上講,他們在台下睡覺或滑手機,就這樣大家上課沒什麼大不了。我問她需不需要轉到國外念書,因為台灣的教育真是食古不化。這樣教《莊子》跟幾千年前的人上《莊子》有什麼不同?難道學完莊子,要寫LINE問莊子他本人對現在總統大選有什麼看法嗎?或者要問莊子對於台灣加入TPP或RCEP有什麼見解嗎?

有一次我授課完畢,上的課程是創意思考的課程,有一個大學教授他課後跟我說這些創意的方法他會運用在他的中文課的教學中。我就問他為什麼要學《莊子》?並把我女兒的故事告訴他。他明白的告訴我,學習《莊子》就是要療傷,治療心理的問題。我問他難道企管系的學生不應該學習專業的商業知識來解決多變的商業問題?他告訴我學習知識並不一定要派上用場,只要學習,就會有收穫,他還分享他在成大開課,大學生對於學習艱澀的古文有強烈的興趣,我問他學習文言文後,能運用在哪裡?他只有笑而不答,適乎嘲笑我不懂中國文學的美麗與真諦。話鋒一轉,他問我說澳幣可以繼續持有嗎?我問他這年頭誰在持有澳幣,他說他前幾年買了價值新台幣壹百萬元的澳幣定存,目前已經貶值30%,賠掉30萬元。他問我可有任何建議?我直白的告訴他趕快讀《莊子》療傷吧!未來澳幣會繼續狂貶。

昨日中午與德明財經科技大學的某教授會談完畢,步出校門口,這時恰好是中午用餐時間,德明在內湖環山路上,地處稍微偏遠,還以為需要很久時間才能招到一台計程車,可是二分鐘後,遠遠就只看到一輛計程車慢慢開過來,我只好慶幸趕緊上了這台車。我請他幫我帶到台北長庚醫院附近,車子來到紅綠燈路口,他問我要不要去買麵包吃,這時我抬頭看到車外的確有一家連鎖烘焙坊,這位計程車司機禮貌性的慫恿我去買麵包吃,他說把握時間趕快吃點東西墊飽肚子,下午可以繼續工作。這時我有點懷疑,這一個計程車司機在想什麼?沒錯,我穿著整套筆挺的西裝,他可能認為我要去趕下一個行程,貼心的替我事先想好,趕快能夠在車上邊啃麵包,下車時就可以從容面對下一個挑戰。我也隨口問他是否吃過這家的產品?他很客氣的回答,他沒吃過,只是看過這家「幾分甜」的麵包店有許多連鎖店,產品應該很好吃。

我也問他,吃過中餐嗎?他說通常下午兩點鐘用餐,因為12點鐘左右,用餐的上班族很多,所以餐廳很擠,更何況這時叫車的人也很多,所以要把握時間趕快做生意。以一個企管博士的直覺,這個司機的思想邏輯值得研究的必要,因為他不僅只是主動關注我這位顧客的需求(企業用語:顧客關係管理),而且很重視市場的動態(「幾分甜」是連鎖店)。我此時直接切入重點,一天能有多少營收?他居然侃侃而談的說,在我未坐上車前他已經收到3,500元新台幣,今天六點鐘收班回家就可以收到5,500元,扣掉油費、汽車折舊,租車費等,今天可以有3,500元現金入袋。他表明一天從早上6點開到下午6點。我說下午6點下班不就少掉下班時間到9點的下班黃金時段嗎?他說他一點都不在乎,因為他賺夠了。或許各位不知道,我已經跟上百個計程車司機談過,通常每日開車12小時,平均在台北月收入大概平均是四萬塊。我此時不得不表明我的身分,我表示我不會當他的競爭對手,那就是開計程車跟他競爭,所以我懇求他告訴我他的秘訣是什麼?

這時剛好上大直橋,他沒有像一般計程車司機加速往前亂衝,也沒有任何哈哈大笑,他說他實在不能告訴我什麼秘訣,例如他有許多長期客戶或經常跑桃園機場這種長程叫車。我懷疑他想逃脫我的福爾摩斯般的辦案與研究精神(know-why),再一次我使出對於知識的渴望與追求,低聲下氣跟他說,我是想把他的案例做成知識來研究,一點都不涉及任何營業目的,他苦思一會兒就跟我透露實情,他曾經「不小心」看過他們車隊的電話叫車大數據資料,他知道在台北所有時段的某些特定地點,叫車的人數最多。他喜歡搭乘短程的客戶,因為起跳費比較高,迴轉率也高,只要保持不斷找到客戶,他的生意就不斷上門。現在他即使不看這些數據,他直覺的知道,哪裡有許多客戶正等他去「發財」。

最後到達目的地,他秀出他的手機的LINE,他告訴我他12月只剩下10天的空檔,因為國外客人已經將他的時間包下來,甚至有8人的行程,他必須去包一台中型巴士來載,他身兼導遊與領隊,規畫好所有的行程與用餐的餐廳,客戶還堅持讓這位庖丁一起用餐。我問他這樣四天行程要多少?他說7萬8千元,我問他賺多少?他會心一笑,他說他不知道(我的心理OS:鬼才相信)。這位庖丁一個月的收入可能超過教授的收入,他氣定神閒,不需要打卡,也不需要被老闆罵,不必埋首於書堆裡研究,只要充分掌握這個行業的know-how與know-why,何必念到研究所才有好收入呢?

備註:

1. 庖丁解牛在<養生主>篇,主要就是在談「養生」,「養生」是莊子思想中的一個重要的內涵,重視「養生」的莊子,卻把對「生命的惜愛」與對「生活的安排」當作理論的目標,而不是社會國家的大勢云云。莊子主張,生命與生活是人生的大事,要以深刻的思考來面對。莊子著名的「庖丁解牛」的故事是這樣說的:有一位善於殺牛的屠夫,因為他的技術太高超了,他的殺牛就像為牛解開身上綑綁般地神乎其技,所以人人譽其為「解牛的庖丁」。

2. 有關知識的分類,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的分類,他們把知識分成四類,包括:

第一、有關事實的知識 (know-what):如北美自由貿易區有多少人、規範內容為何,此類知識可稱為「資訊」,而相關領域的專家必須擁有許多此類資訊(如律師、醫師、或專業顧問)。第二、知道為什麼的知識(know-why):與自然原理或法則有關的科學知識。此類知識是大多數產業技術發展和產品製程的基礎,而知識的產生則來自於研究實驗室或大學等特定的組織。產業界要取得此類知識,必須僱用受過科學訓練的人力,或經由契約和合作活動。第三、知道如何去做的知識(know-how):也可以稱為「技能知識」,是從事某項技能的技術與能力。know-how也是一種「內在知識」,是人們由經驗、認知和學習所獲得的重要知識,內在知識並沒有被寫下來或記錄起來供人使用,它只存於個人記憶中。第四、知道誰擁有所需要的知識(know-who):主要是關於誰知道某一事實或誰知道如何做的知識。此類知識在高度專業分工的社會尤其重要,在企業內的層次通常高於其他知識。

*作者為南澳大學企管博士

理財新知:投資就得花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