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開放40年》改革之路,矛盾叢生「總設計師」」鄧小平的決策細節與歷史遺產

2018-12-18 11:19

? 人氣

這一仗後,勝利者們形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共識,但如何建設經濟,又將彼時中國政壇一分為二——一邊是以鄧小平為首,主張市場經濟的「改革派」;另一邊是以陳雲為首,主張計劃經濟的「保守派」。傅高義將其稱之為「一山二虎」;楊繼繩則稱其為「雙峰政治」;趙紫陽在《改革歷程》中也確認,在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方面,鄧小平和陳雲自始至終持兩種不同的主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整個80年代,不同經濟主張的互相博弈,頻密展開——首先是經濟增長目標的分歧,改革派認為目標要高一些,以實現2000年翻兩番,保守派認為目標過高,會導致混亂,分歧之大,以至於1981年全國人大既沒有通過年度預算,也沒有明確「六五」計劃的增長目標;1983年,保守派公開批評「指導性計劃」,捍衛「指令性計劃」;1984年,鄧小平視察並肯定深圳的建設,並將開放擴大到14個城市;1985年,陳雲則利用數據上的財政赤字和通脹,把快步前進的改革派拉了回來,並提出「社會主義經濟,還是要有計劃按比例」;1987年,鄧小平直接否定陳雲的主張,在講話中稱「(過去)講以計劃經濟為主,現在不要再講這個了」;1988年,鄧決定取消大量價格管制,然而他錯誤估計形勢,致使物價過快上漲,引發恐慌性搶購,政策被快速叫停,經濟決策權也從改革派的趙紫陽手上,交到支持陳雲緊縮政策的李鵬手上。

鄧小平與家人
Getty Images 1992年鄧小平南巡,通過一系列講話和表態,迫使江澤民公開支持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

經濟路線的博弈一直持續到鄧小平政治生涯的最終章。1992年,鄧小平南巡中一邊參觀一邊表態,走到珠海召開了一個由兩位軍委副主席參加的軍事會議,會議上,鄧卻沒談軍事,強調「誰不改革,誰就下台」。傅高義在其著作中稱,「出席會議的軍隊領導人的強大陣容表明,如有必要,軍隊高層願意擁護一個新的領導人」。江澤民感受到這股壓力,五天後,他給鄧小平打電話拜年,並在其後成為堅定的改革派。

鄧小平的南巡講話在輿論中也得到普遍擁護,直至隨後的中共十四大,才正式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改革派與保守派的經濟路線之爭才落下帷幕,此時距改革開放開始已經過去14年。

楊繼繩形容,此後,一方面大力推進市場經濟,一方面強化中共領導,由鄧小平奠定的「威權政治加市場經濟」的模式,貫穿整個江澤民和胡錦濤執政時期。這也成為鄧小平對中國經濟改革的最顯的影響。

兩次政改與遺產的揚棄——失敗的嘗試

或許很多人並不知曉,改革開放之初,對中共統治狀況最嚴厲的批評之一來自鄧小平——1980年8月18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鄧發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講話,指出黨內存在政治弊端,比如濫用權力、脫離實際、脫離群眾、思想僵化、墨守成規、不負責任、壓制民主、貪贓枉法。講話內容雖未到改變中共執政地位的地步,但對民主表達積極評價。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