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潛艦在幹嘛? 美國五角大廈嚴密防範海底電纜遭破壞

2015-10-27 20:45

? 人氣

美軍防範俄羅斯潛艦破壞海底電纜。(取自推特)

美軍防範俄羅斯潛艦破壞海底電纜。(取自推特)

2015年下半年開始,美國軍方與情報人員發現,俄羅斯的潛艦「異常靠近」海底電纜,在這些維繫全球電子通訊與商務的重要命脈附近作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軍想要釐清的是,俄羅斯海軍潛艦在這些海底電纜附近頻繁作業的目的,除了這些海纜是許多西方國家政治、經濟與通訊仰賴甚深的重要通道,更甚者,美軍深知俄軍如今的實力不僅停留在冷戰時期駭入通訊的技巧,俄軍可以直接切斷海底電纜。

俄羅斯的海軍實力

根據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報導,雖然美國軍方鮮少公開評論俄羅斯的海軍實力,但卻有不少將領私下對《紐時》透露,從2014年的烏克蘭危機伊始,美軍已開始注意俄羅斯海軍不斷茁壯(growing)的實力。

擔任美國駐太平洋潛艦司令的羅吉少將(Rear Adm. Frederick Roegge)表示,他每天都在擔心俄羅斯海軍對美國產生的潛在威脅,海軍發言人馬克斯中校(Cmdr. William Marks)則指出,有人存心「破壞」(tampering)海底電纜當然值得關切,「但基於保密原則,我們不會公開談論」。

《紐時》報導指稱,從北海(North Sea)到東北亞甚至是美國沿岸,在在顯示出俄羅斯潛艦在這些重要海底電纜附近作業的頻繁。

 

 

海陸空全面擴張

9月中,搭載2具深海作業自動推進引擎的俄羅斯間諜船「琥珀號」(Yantar),出現在美國東岸,沿著一條通往古巴的海底電纜緩慢移動,不論是從美國衛星、船隻、或偵查機所傳回的影像顯示,船上載有水下作業小型船隻的「琥珀號」,足以切斷好幾英哩深的海底電纜。

 

 

1位不具名的歐洲資深外交官透露,俄羅斯潛艦的活動頻率程度,甚至遠超過冷戰時期的前蘇聯潛艦。北約(NATO)會員國之一的挪威對此已密切關注,並積極追蹤俄羅斯潛艦的下落。

曾為北約前任高階司令,現任佛萊契法律與外交學院(Fletcher School of Law and Diplomacy)院長的史塔里迪斯上將(Adm. James Stavridis)直言,從俄羅斯積極干涉克里米亞、烏克蘭與敘利亞的行為來看,俄國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正在進行海、陸、空全面的軍事擴張。

尋找美軍專用電纜

曾擔任美國國防部、哈佛(Harvard)麻省理工學院(MIT)等計畫執行人的謝克里斯(Michael Sechrist)分析,海底電纜會遭受到的傷害包括:船隻忘記收起而拖行的錨,或是自然傷害。

「不過,這些都屬於距離岸邊近且容易修復的傷害」,謝克里斯提醒,俄羅斯潛艦擁有破壞與切斷海底電纜的能力,「偽裝能力也是高人一等」。同時,由於在1860年代鋪設時,這些海底電纜的行經路線大多類似,不具隱密性,俄羅斯潛艦的行蹤也顯得相對容易掌握。

五角大廈官員向《紐時》表示,美軍所防範的,除了不讓民用海底電纜被俄羅斯破壞之外,「還包括了沒有標示在地圖上的美軍專屬電纜」。

「常春藤鈴」駭入前蘇聯通訊電纜

美國國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有鑒於海底電纜的敏感與重要性,特地列出海底電纜登陸的紐約、佛州邁阿密以及加州洛杉磯等3處為「重要基礎建設地點」,需要格外注意。

冷戰時期,美國潛艦「大比目魚(Halibut)」號進入日本北方的鄂霍次克海(Sea of Okhotsk),奉命執行一項任務名稱為「常春藤鈴(Ivy Bells)」的水下任務,大比目魚負責將銅鈴形狀的竊聽裝置與前蘇聯專屬的電纜綁在一起,進行竊聽。

由於任務機密程度極高,當時大比目魚艦上的所屬官兵大多不知道任務細節,僅能奉命行事。據悉,「常春藤鈴」任務阻止了前蘇聯計畫竊聽全球通訊的野心。

 

 

俄:「琥珀號」不是間諜船

針對美軍的猜測,俄國國防部水下研究部門主管波里立契夫(Alexei Burilichev)表示,琥珀號只是一艘負責蒐集水文資料的海洋探測船隻,不論是停靠或是航行,都不會對對任何國家產生危害。

但是,美國駐歐州海軍司令佛格森少將(Adm. Mark Ferguson)回應,俄羅斯今年的海軍活動頻率比起2014年確實增加了近50%。

更別提俄羅斯積極興建北極基地、投入240億元(約合新台幣7200億元)進行擴充建軍的黑海艦隊(Black Sea Fleet),甚至是研發可攜帶小型核子彈頭的水下無人潛艇。

佛格森少將表示,美軍關切俄羅斯破壞海底電纜其來有自,因為俄羅斯正以太空戰、網路戰及資訊戰等混合戰術(Hybrid warfare)「企圖癱瘓北約和美國」,扮演通訊命脈的海底電纜自然是重中之重。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