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初音ミク給新創的啟示

2015-10-30 06:30

? 人氣

如果說AKB48巧妙地將「人物」和「數字」混合在一起,賦予了製作團隊(相當於新創創業團隊)操作消費者感受性價值的空間,那麼數位偶像「初音ミク」則更上一層樓,由純粹虛擬數字中創造出徹頭徹尾的感受性價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虛擬偶像初音的樂迷們在演唱會現場同樣瘋狂)

在上面這段演唱會影片中,歌迷對著完全數位合成的音樂、歌聲、舞蹈和影像揮舞著螢光棒,整齊劃一地怒吼著,其入迷的程度和本質與八十年代麥可傑克遜或瑪丹娜的歌迷並無差異,也和帕格尼尼或李斯特的貴婦支持者們異曲同工。

而初音現象最讓我驚嘆的是:AKB48、麥可傑克遜、瑪丹娜、帕格尼尼或者李斯特的支持者,或多或少都會涉入對於偶像「能力」的爭論——別跟我說你沒遇過AKB48死忠支持者跟你辯論大島優子的演技優劣——但初音ミク則是徹頭徹尾的演算法,所有初音迷都知道這個事實,裡面沒有經紀人或者媒體宣傳的美化,初音所有完美和不完美的地方都是預設的,是數字驅動的。

換言之,所有初音迷願意為初音付出的代價,是100%他們自己腦中(和心中)所創造出來的價值,沒有任何外部的參考物。也因為如此,所以我們很難想像有第二個初音會成功,因為這種情感上的連結只有可能出現一家,要不就第一家不成功,如果第一家成功了,第二家之後的抄襲者的出現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因為第二家和第一萬家是一樣的東西,演算法再複雜、花再多錢行銷都一樣。

對應到新創來說,初音就像GoPro一樣。當他們從一個不可能的利基市場成長為一個獨一無二的感受性價值事業時,後起的對手使用規格表(對應於初音演算法)或各種行銷預算去進攻都是無效的,因為他們已經與功能無關了,而是由他們的使用者(歌迷)自己創造並體會著100%的感受性價值。

對創業家來說,真樣沒有比這樣的風險事業更讓人亢奮的,而對風險資本家來說,就算要我破壞形象拿著螢光棒,我也會義無反顧地投下去。

*作者台灣大學電機畢業,在台灣、矽谷和巴黎從事IC設計超過十年,包含創業四年。在巴黎工作期間於HEC Paris取得MBA 學位,轉進風險投資領域,現為Hardware Club合夥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