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信觀點:蔡英文的價值觀

2018-12-20 06:40

? 人氣

「沈青松教授提醒小英與民進黨:當我們在說現在的中國不民主,『到底你民主之後要往哪裡走?」這才是更要緊的方向問題。」(資料照,顏麟宇攝)

「沈青松教授提醒小英與民進黨:當我們在說現在的中國不民主,『到底你民主之後要往哪裡走?」這才是更要緊的方向問題。」(資料照,顏麟宇攝)

1124敗選後第四天小英在臉書上寫了〈給黨員的一封信〉(可以說是「罪己詔」),這是小英慣有的模式:遇到重大挫敗會先有神隱接著再來在臉書上向大家吐露自己的心聲。在這封信內她流露出自己這種思維與作風:「當我為了降低社會衝突,刻意在價值分歧的議題上,選擇沉默或模糊時,人民不會因為我的沉默而停止分裂。我雖然做出決策,但沒有站在第一線領導,這導致了社會更分裂。」原來她的經常神隱或模糊的原因是她刻意的,她認為這樣做是能夠「降低社會衝突」,她想讓價值分歧的議題,能夠「因她的沉默而停止分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看到這段話,才驚覺:原來這兩年多來,小英都是用這樣的模式來治國,特別是在重大而又有爭議的議題上,她常選擇了「沉默」。結果就是讓民進黨從政黨員拚命「揣摩上意」,進而「擅作主張」「膽大妄為」,……這些連環效應讓小英的施政與改革加速度進行,在立法院的「多數優勢」中,黨籍立委全盤服膺、甲級動員、全力配合演出,陶醉在「轉型正義」的快感之中,多數黨籍立委可能連立法的內容與未來的影響都還沒有深究,就完全配合黨意,誰叫民進黨從2016年起完全執政呢?

在韓非的法家哲學主要結構就是「法、術、勢」。兩年多來經常神隱的小英,在立法院有多數優勢下,「轉型正義」、「勞基法修正案」⋯⋯等各項法案無一不是強渡關山,打得國民黨是毫無招架餘地,這些法案讓她推動「改革」得到更大的授權,黨產會、促轉會等獨立機關因「法」而生,成了直接「監督(壓迫)」國民黨的執行機關;然而,就是年金改革引起如影隨行的抗議人潮,讓她心頭驚驚,於是動用警察權,還有築起更高更多的圍牆,當然她的座車更是高檔的防彈車,讓自己的總統之「勢」愈來愈「雲裡霧裡」,當然離開人民是愈來愈遠;至於小英的用人與御下之「術」,從陳金德一直到吳音寧、蔡碧仲、張天欽……等等,他/她們都是「有權無責」,出了事,「轉進」之後,沒事繼續擔任要職,至於所有要對全民交代的責任或事情時,文青式的發言或FB上的感言就會向全民發表,就像這「罪己詔」一樣,什麼錯都由她一人扛起,最後是誰也不需要負責!1021普悠瑪高速出軌慘案,迄今有誰來擔起責任?同樣1124敗選重責,民進黨有誰扛下來呢?

20181021-台鐵普悠瑪翻車事故,宜蘭蘇澳新馬車站。(顏麟宇攝)
「什麼錯都由她一人扛起,最後是誰也不需要負責!1021普悠瑪高速出軌慘案,迄今有誰來擔起責任?同樣1124敗選重責,民進黨有誰扛下來呢?」圖為宜蘭蘇澳新馬車站台鐵普悠瑪翻車事故。(資料照,顏麟宇攝)

小英的施政列車除了快速「推動改革」之外,更強調自己是最會溝通政府,在〈給黨員的一封信〉中小英提到,「改革沒有錯,但我們在這次選舉當中,用很大的力氣告訴人民改革的重要性,以及我們改革的決心。」小英自認為,「我或許可以告訴人民,我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但是過去改革的過程中,累積下來人民對執政者的不滿,確實在這一次衝擊了我們選舉的表現。」從上台之後就強調最會溝通,可是為何在改革中,民眾卻是不滿再加不滿……,累積起來不就是這次的大「韓流」嗎?所有民進黨的施政溝通為何都「失效」?這次大選還花了很大力氣來告訴人民「改革的重要性」與「我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做的都是種種的正確、對的事,為何人民不能理解,反而心生怨恨?

在小英的這封「罪己」信中,流露出的疑惑,不正顯示了她根本不了解人民,根本不認識她治理的中華民國,更不知道這次大選的「韓流」就是要給民進黨重新安置一個ATP,(其實,小英根本不了解,這波「韓流」就是反改革的全面匯流,向小英抗議:你自認的改革是遠離民意的改革!)讓小英的改革列車先減速,回歸正軌,不然的話,悲劇隨時可能發生。可惜的是從小英的筆意與心意中,根本沒有意識到這波「韓流」對民進黨的價值,她還「沉溺」在敗選的怨恨中,只是身為黨主席,不得不出面認錯,當然得辭去黨主席以示負責!當然在她筆下的歉意是完全離開人民的,依舊停留在自己「想當然爾」的層次,更不用說接地氣了!

敗選後,小英迅速發動了「聆聽之旅」,要傾聽各地敗選的原因;接著又別出心裁地仿效歐巴馬的「迴廊談話」(這時候她在兩旁開始擺了國旗了!大概是注意到韓流造勢每一場國旗都在飄揚)說是沒有宮廷內鬥,又談吳寶春的困境,卻避談她的兩岸政策對台商所造成的進退失據,二次「迴廊談話」又要替機車族發聲,至於高麗菜價崩,她好像沒看到,所以沒提!……「不一樣的總統」在短短三個星期內有著不一樣的變化,開始站在一線了!只是在她微笑進場,結束時快速離去的身影中,人民卻「沒有什麼大改變」的感覺,打假新聞的法案照推;管中閔在教育部長「一步之遙」的說法中還是不能就任台大校長;高麗菜價還是依舊低迷,……選舉後一切漸漸恢復往昔,蔡政府的所有敗選檢討好像有又好像沒有,改變和改革一樣說的比做的還要多!

看看小英的「罪己詔」,檢討敗選原因之後,小英深切體會到,「做為執政團隊的領導者,我要負起責任,也一定會深切反省。」至於怎樣反省呢?又有多深切呢?小英還是沒有具體交代!

第一,「我忽略了總統應該成為這個國家的主要溝通者。尤其是應該將人民的感情及感受,注入到行政團隊,讓人民對施政有感。」

第二,「我雖然做出決策,但沒有站在第一線領導,這導致了社會更分裂。」

第三,「在很多議題上,我們希望時間換取空間,也能有較多的時間,和不同意見者溝通,但一拖再拖的結果,終究導致人民的不耐與不滿,讓支持者失去熱情,甚至讓整個台灣有一種被困住了的感覺。」

第四,「我們察覺到社會劇烈的變化,但是我們跟社會溝通的方式顯然跟不上變化的速度。現在,台灣人民用選票給我們上了一課。整個執政團隊都要展開檢討,政治要明快,要有節奏感,要讓人民有感。政治其實就是給答案。」

從「我的領導風格」到「我們執政團隊」,小英所做的深切反省當然很深切,問題是沒有任何具體的執行方略與內容。小英只強調沒有她當主席的民進黨會「展開一場轟轟烈烈的檢討。我們不會閉門造車,而是要打開大門,接受社會的批判,進行改造。」問題是所有執政系統沒有一個人為敗選而下台負責(迄今只有吳音寧和吳宏謀、李應元和林聰賢等三部會首長下台),最核心的執政團隊還是選前的「小英—花媽—賴揆」鐵三角依舊文風不動,所有的黨務檢討再怎樣轟轟烈烈,門再開多大,接受再多的批評,對於鐵三角來說,可聽可不聽!那樣轟轟烈烈的檢討還有什麼意義與價值呢?

唉!1124全民大翻轉帶給民進黨全體上下,竟然只有這樣的「轟轟烈烈」一下,接著中生代接班,大家都趕緊忙著立委補選事宜,還有接踵而來2020大選,反正小英還想要連任,民進黨在誰也不敢承擔之下,只有繼續挺小英的這個前提下,「轟轟烈烈」地檢討完了!大家就各保各官位,繼續「忙、盲、茫」下去了!

九合一敗選後,蔡英文總統啟動下鄉傾聽之旅,第五站至雲林。(民進黨中央提供).jpg
「1124全民大翻轉帶給民進黨全體上下,竟然只有這樣的『轟轟烈烈』一下⋯⋯」九合一敗選後,蔡英文總統啟動下鄉傾聽之旅。(民進黨中央提供)

只知選舉而不知文化與生活的小英政府和民進黨檢討敗選原因,只停留在「韓流」與其「外溢效應」,怪自己黨內在網路上傳不利,空軍沒有搶占到空優,讓韓國瑜接著在陸戰上「三山造勢」一波比一波帶勁,結果聲勢上來了,吞噬掉高雄原本綠營的票倉,連帶影響了台中、雲林、彰化、嘉義市等地選情。選後,陳其邁也充分運用網路溫馨號召粉絲喝咖啡、唱歌,同樣也徵集不少鐵粉,換言之,不是綠營網軍不夠力,根本就是「高雄又老又窮」的事實重重打在民進黨的臉上!所以韓營接著而來的「貨賣得出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簡明扼要地點破這場大選,既不是「改革/反改革」的對決,更不是藍綠對決,基本上就是「貧窮/擺脫貧窮」的對決!小英所自詡的經濟數據再亮麗,民眾根本毫無感覺,因為在現實生活上,大家的口袋沒有以往那麼深,相對地許多好機會一再流失,無法改善全民生活的施政,人民當然是不會認同的!

至於小英所堅持的「轉型正義」,兩年多來民進黨汲汲營營的黨產會與促轉會忙著的「轉型正義」,依著剛過世的哲學家沈清松教授的觀察,「都是屬於報復的正義」,他建議小英與民進黨「應該更開闊地思考道德的正義,如何尊重人,還有隨後的分配正義和貿易的正義等等,才能轉至報復的正義。」兩年多來民進黨對於人與歷史的強烈「去中國化」,基本上就是打破人與人的相互尊重,刻意忽視多年來台灣在中華文化的建設與薰陶成就出來的競爭力與創新力,處處搬出「報復性的正義」,甚且立法並且在課綱內刻意「排中」(刻意將「中國」與「中共」畫上等號,事實上中共根本不能代表中國)想要形成「台灣自成一格」的框架,凡不符合者就要被排除(這就是被「台獨意識」綁架),這種自我設限的思維,根本就是封閉自己、只是自我感覺良好!後果就是人才快速外流,北漂、西進族紛紛出現,……這些全民都不想看到的現象,不就是被民進黨這種「門戶之見」給逼迫出來的嗎?

還有小英所沾沾自喜的進步價值,沈清松教授也深深地觀察到像歐洲在自由主義與經驗主義勃發初期,西方經驗主義者主張「人心如白板」,只知道「把信仰、生命意義放在白板或者『無知之幕』(約翰‧羅爾斯所提出的)裡面,不要討論,只討論眼睛看得見、手摸得著的經驗事實。」因為這樣的檢證原則,沈教授批評這樣做讓「經驗主義然對於科學與民主有貢獻,然而對於人生命意義何在,對於信仰的問題,卑之無甚高論。」

經驗主義大家洛克,在人權與民主上有著貢獻,可是對於跨文化視野和人生意義卻毫無深刻思考;理性主義大師萊布尼茲則是以開放的態度歡迎中國儒家能派傳教士到歐洲,期待歐亞兩大洲能夠合作,把歐洲的科學與亞洲的道德結合起來,提升世界文化。沈教授提醒小英與民進黨:當我們在說現在的中國不民主,「到底你民主之後要往哪裡走?」這才是更要緊的方向問題。進步的價值不是在貶抑對手來抬高自己身價,而是在民主進程中,我們對民主與人權的尊重、建構有多大的貢獻,進而能夠影響大陸與全球,這才是最重要的普世價值與進步價值。

沈教授特別關注文化創造與發展,他更「提醒台灣,要記取經驗主義與自由主義初期時的教訓,有必要去追問:文化創造與生命意義何在?須知,中華文化一向關心這個重大問題。」請教身為文化總會的小英總統,兩年多來您對「台灣價值」體驗頗深,特別還以此質疑柯P,對於他主張「兩岸一家親」表達了強烈不滿;還在敗選檢討時指著民眾跟不上您的「進步價值」。您的「台灣價值」與「進步價值」是否認真地正視了人民安身立命的問題?是否正視了文化創造與生命意義?還是如您一往的言行作為一樣,只是選舉式語言?只是文青式的反應而已?

*作者為銘傳大學新聞系主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

孔令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