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核廢「只」需要26公頃的土地,卻是台灣40年來解不開的習題

2018-12-17 08:20

? 人氣

曾代表政府站在第一線溝通核安及核廢問題的前原能會主委蔡春鴻,也有類似感受。福島核災後近一個月,蔡春鴻每天早上7點半就進總統府開會,確認核電廠體檢及輻射檢測工作,下午2點則還固定召開記者會對外說明進度,民眾、環團卻還是擔心台灣也會有核災。蔡春鴻說,自己當時主動接受媒體專訪、拜會環團,核電最後卻總是被抨擊不夠安全,「核能問題就像假新聞一樣澄清不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原能會主委蔡春鴻。(顏麟宇攝)
前原能會主委蔡春鴻說,福島核災後,自己主動接受媒體專訪、拜會環團,核電最後卻總是被抨擊不夠安全,「核能問題就像假新聞一樣澄清不完。」(資料照,顏麟宇攝)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蔡雅瀅則反駁,要把「不好」的東西放在一處,必須要尊重當地人的意見,不應碰到反對就歸咎為政治因素,「不是專家說安全,就能隨便霸凌別人。」她以乾貯問題為例,指居民多年前就提出室內乾貯建議,台電都不正視,即使來拜訪環團或居民,最後也未改變決策,居民自然很難接受。

溝通「取徑」錯誤,也被環團視為核廢問題停滯的原因。台電內的核能溝通小組,每年編列億元以上經費在台東、金門兩縣進行溝通工作,希望舉辦低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址設置公投,至今卻沒有任何進展。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指出,台電過去的溝通工作,以補助鄉里活動、招待民代出國旅遊等方式試圖拉攏民心,卻沒有正視其他人擔心的存放安全等問題,導致民眾及環團已不相信台電能公正處理。

20181206-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崔愫欣秘書長6日出席環境法律人協會「安全至上 如期除役」記者會。(簡必丞攝)
台電希望在台東、金門兩縣舉辦低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址設置公投,但至今毫無進展,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圖中)認為,台電未正視存放安全等問題,導致民眾及環團已不相信台電能公正處理。(資料照,簡必丞攝)

溝通不良怎麼辦?政府改弦易轍這樣做…

當常人憂心對比專家保證,已成為核能議題裡永遠無法逃離的癥結,政大公行系教授杜文苓分析,受過體制內訓練的核工專家,多認定核電的技術及管理過程嚴謹,並會透過不斷修正、讓系統更安全;然而對一般人來說,當種種管制下還是發生核災,正代表無法全然相信專家的保證。

杜文苓因此建議,當溝通碰壁,核能專業工作者應認清工程、技術的極限,並理解單靠技術無法解決的風險風配及環境正義問題,才能為核安、以至於核廢問題提出更細緻的解決方案。

沿著這樣的思路,經濟部為了化解社會長久以來對台電的不信任,正準備成立一名為「放射性廢棄物管理中心」的行政法人組織,待立法院通過組織條例後,將接手所有台電目前負責的核廢料選址及溝通工作。

20181101-今(1)日風傳媒專訪核一廠長,圖為核一標章。(簡必丞攝)
核工專家多認定核電的技術及管理過程嚴謹,但一般人仍對核能的安全有所疑慮,導致雙方溝通總是碰壁。圖為核一廠內高掛的標語。(簡必丞攝)

「核能是學溝通的人看過最極端的難題,」放射性廢棄物管理中心籌備小組主任胡文中說,長久以來學核能的都進台電、原能會,對環團一知半解;此外,台電既是製造核廢者、又得與外界溝通,相較之下必然遇到不少障礙,此時若有一由民間、學界可參與的第三方組織,可望緩解雙方衝突。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也說,過去許多複雜問題,因為溝通不夠準確,導致不少誤會,未來必須讓誤會變少,才可能找到共識。

埋起來就看不到?核廢料是每個人的問題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尹俞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