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直播班中國走紅:屏幕能否改寫寒門學子命運?

2018-12-15 15:53

? 人氣

中國近年持續提高教育投資,但城市和偏遠鄉村教育水平仍相差甚遠。(圖/BBC中文網)

中國近年持續提高教育投資,但城市和偏遠鄉村教育水平仍相差甚遠。(圖/BBC中文網)

你是否曾想過,當你坐在高中的課堂裏,與你朝夕相處3年的同學,是遠在千里之外的200多所學校的學生?

鐘李雋仁4年前從成都七中畢業,他對BBC中文說,他中學所在的班級被稱為「前端」——被當做示範錄像的班級。在網絡的另一端,是觀看他們上課直播的、中國200餘所貧困和偏遠地區的學校。

周四(12月13日),中國媒體《冰點周刊》一篇講述「直播班」故事的名為《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的報道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刷屏,甚至有網友表示「看哭了」。

刷屏的背後,是中國城鄉教育水平之間難填的巨大鴻溝。頂尖名校北京大學2016年數據顯示,當年該校錄取農村考生人數僅佔本科總錄取人數的16%,而參加高考的農村考生比城市考生人數還多。

同步上課

據《冰點周刊》報道,中國200餘所貧困地區中學的7.2萬名中學生,過去數年間接入了名校成都第七中學的課程直播,全天候跟隨成都七中學生一起上課,考入大學的比例「漲了幾倍、十幾倍」。

該報導作者來到雲南省貧困縣祿勸的一所中學,學校孩子們透過屏幕和成都七中一起上課。當地很多學生至今沒出過縣城,但「聽著七中學生發言說『遊覽』了英國、美國,圍觀他們用自己聞所未聞的材料去分析政治、歷史、地理。」

曾在四川高縣中學就讀的王沁,也畢業自一個「直播班」,她對BBC中文說,她高中三年都通過投影儀,跟隨成都七中同步上課,學校老師只負責晚自習輔導或周末對課程內容進行補充。

「他們的課程和我們之前不一樣,他們特別強調學習的自主性和思維擴展性,學習不死板也不功利性的感覺,」王沁說。「同學的反應兩極分化,有的人不喜歡聽那邊講課,他們喜歡自己埋頭自學,有些人很喜歡聽。」

在網絡另一端,成都七中「被直播」班級的鐘李雋仁對BBC中文說,從高一開始,班上便安裝有攝像頭和話筒,並有專門的導播中心負責鏡頭切換、調整PPT、接入遠端學校的提問等。

「我們當時就像小『網紅』,會有很多遠端的學生到貼吧(網絡論壇)來找我們聊天,所以我們都挺想在課堂上表現自己的。」鐘李雋仁說。

爭議

《冰點周刊》的報道發出後,迅速在中國社交媒體引發熱議,微博上的閲讀量達到4000萬。有網友留言稱,「共享什麼都不如共享知識,有教無類,大德善哉。」

網易公司創辦人丁磊表示,他的公司願意捐出1億元,「支持更多學校落地這個模式」。

不過,該報道也引發少數質疑之聲。有網友表示,祿勸的中學有1300多名高三學生,但僅兩個網絡班學生可以看視頻,「這是一種新的不公平」。

據了解,成都七中的直播課程並非免費提供,而是該中學與東方聞道公司合作的產品。中國媒體《Vista看天下》曾在今年10月的一篇報道中稱,「對接一個直播班,每學期的標凖收費是7萬元」。

在報道中,廣西一所中學選擇篩選進校成績較好的同學進入直播班,其他同學則觀看遲一天的「錄播」。

此外,還有網友擔心,讓不同地域和進度的同學在一起學習,會不會「揠苗助長」。

王沁對BBC中文說,她在上課時感到不適應的情況確實存在,「特別是英語課,因為聽不懂,很多人都哭了,因為他們都是全英文教學,而我們都是中文講課」,但她表示,一段時間後會逐漸適應。

為了跟上進度,報導中的祿勸中學老師長期加班,學生晚自習到晚上11點,還有老師周末給學生補課。

「所以,真正起作用的不是在線教育,而是借『直播班』名義的應試教育,」教育學者熊丙奇對BBC中文說。

鴻溝

中國近年持續提高教育投資,2017年中國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超過3.4萬億元,2000年這個數字為2562億元。

然而,發達城市和偏遠鄉村之間的教育水平仍相差甚遠。北京2017年高考狀元熊軒昂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童言無忌的一句「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的大學」,戳中了很多網友心田。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2015年啟動鄉村教師計劃,對鄉村小學的老師和校長進行幫扶,並在一年一度的晚會上頒獎。(圖/BBC中文網)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2015年啟動鄉村教師計劃,對鄉村小學的老師和校長進行幫扶,並在一年一度的晚會上頒獎。(圖/BBC中文網)

熊軒昂並非隨口一說,根據北京大學2016年數據顯示,北大當年錄取農村考生人數僅佔本科總錄取人數的16%,而參加高考的農村考生比城市考生人數還多。

2017年,中國媒體「澎湃新聞」對全國高考狀元進行調查。在回收的40份有效問卷中,40名高考狀元有6位來自農村,其餘85%的狀元均來自城鎮。

在這樣的背景下,從成都七中畢業的鐘李雋仁走入大學後,發起了社會組織「林蔭公益」,該組織為四川攀枝花的一所學校免費提供直播課程。

鐘李雋仁對BBC中文說,政府對於被評上貧困縣的學校都有補貼,需要幫助的反而是比貧困縣好一些,但實際上也很落後的地方。

但鐘李雋仁稱,相比教育水平的鴻溝,社會更需要填補的是視野的鴻溝。

「這些學生需要看到外面是什麼樣子的,這樣才能激發他們自身的奮鬥和上進的心態,這是他們最好的老師,」鐘李雋仁說。

原文、圖經授權轉載自BBC中文網

責任編輯/陳秉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