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 七公投成案否定執政路線,小英反省到什麼?

2018-12-13 17:00

? 人氣

東奧正名高票失敗值得玩味

一種可能性是,台灣民眾對蔡政府太反感,只要蔡政府主張的政策,民眾都反對;反蔡政府的政治團體提出的政策都贊成。

第二種可能是,其實當初支持蔡英文上台的選民,並非支持其進步理念;和今天一樣,只是當初選民對馬政府太反感,不論當時蔡英文提出什麼理念,只要和馬政府唱反調就好。

第三種可能是,當初支持蔡政府上台的選民很大一部分是保守的,而他們認同民進黨政府的原因,是民進黨標舉的其他價值,例如對台灣主權地位的堅持,而非人權、平等。

除了防禦性公投,主權議題已在《公投法》中被排除。這次公投和主權議題較相關的提案就是東奧正名,它也是在所有沒有過關的案子中,贊成比例最高的。這個高贊成比例值得玩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公投不是審議民主,不在求共識

回到公投制度本身。到底哪些政策適合公投?應無標準答案。有人以瑞士為例指出,瑞士公投頻繁、大小議題都可公投。不過台灣最早草擬出《公投法》草案的林濁水,卻對瑞士雞毛蒜皮的公投提出不少批評。瑞士選民參與公投的比例也逐年下降。

到底有沒有「公投綁大選」效應?這次通過的公投案中,有效同意票數占投票權人數百分比最高的是反空汙(四○.三%),而各縣市此案同意率最高的是台中四四.一三%,台中市長當選人盧秀燕也是此案的提案人,的確達到公投綁大選的效果。
一般認為公投可補代議制不足,因為代議制下的代議士與人民資訊不對等,很容易操控決策過程,把人民排除在外。此外,直接民主可以分拆議題(issue unbundling),例如選民可能支持民進黨執政,但對民進黨主張的同婚議題並不支持。

不過,公投過程畢竟不如審議民主,不是在求共識,而是YES/NO間做選擇,而且這次台灣公投案也多未經嚴謹政策評估分析。本次公投辯論,只在約三周內由五家電視台各對十個公投案舉行一場辯論,共五十場。這種在公投過程最後端舉行密集辯論,目的在辯贏對方,而非取得社會共識。

一個沒有審慎評估、未經過公民討論的政策公投,也許實施兩年後又有一批人跳出來要提反對的公投,等於大約三到五年就可能對同樣議題公投一次。這種公投周期就和代議制的選舉周期沒什麼兩樣,它的意義到底有多大?
如今民進黨立委已準備提案修《公投法》。最重要的是,政府如何在公投過程中,做好政策說服與溝通,才能避免出現這次公投對政策長期規畫不利、增加社會各種不穩定風險(包括企業投資)的無效資源浪費。

公投失利,小英反省到什麼?

在決策上,為了降低社會衝突,在很多分歧性議題上,我選擇了沉默跟模糊,而沒有站在第一線上來引導這個社會共同面對問題。我的做法不但沒有平息爭議,反而讓這個社會在這些議題上更加地對立。
蔡英文在選後如此自我反省,未來一年中,她真的能做到多少?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

新新聞顧爾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