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同時解決「瘋狂房租」與「老人孤獨死」?德國發展新興租屋模式「以助代租」

2018-12-10 13:03

? 人氣

德國居大不易,許多年輕人與老年屋主發展出「以助代租」模式(AP)

德國居大不易,許多年輕人與老年屋主發展出「以助代租」模式(AP)

德國近年房租節節攀升,甚至出現「瘋狂房租」一詞,特別是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或者大學城,更是一室難求。另一方面,德國社會也正逐漸衰老中,高齡化使得長照問題成為政府的燙手山芋,更帶來如「老人孤獨死」的社會現象。在這樣的社會狀況下,有一種新興的租屋模式應運而生—「以助代租」,希望能以房東與房客的互助互惠為基礎,成為克服高房價與高齡化的一帖解方。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以助代租」指的是,房客藉由協助房東處理家務、打理房子、維持屋況而免除租金的新興租屋模式。這樣的模式源自於房客難以負擔高額租金、而老邁房東無力照顧房子的雙重困境,並期望能夠透過新的租屋文化,在房東與房客間建立更有溫度的新關係。在科隆,目前每年都新增約80例這樣的「同居關係」,其他德國城市也正陸續跟上科隆的腳步。《德國之聲》到科隆採訪一對採取「以助代租」模式的房東與房客,了解他們之間的相處,也訪問推動計畫的負責人,想知道這個好點子如何真正落實。

互信互助而非為租而租

21歲的大男孩鮑格特(Oliver Baumgärtel)來自拜昂(Bayern)的鄉村,在兩年前離家來到科隆這座大都市求學。不過,這座城市一開始就對他不太友善,他說:「我為了唸大學搬到這裡,當時我真的很難找到房子。」鮑格特在網路上找到的租屋物件若非貴得離譜就是品質奇差,而他也沒有好運到能順利申請學生宿舍。當年,灰心的他就這樣來到了83歲的愛玻特(Marianne Appolt)太太家門前。而現在,鮑格特與愛玻特已經當了兩年的室友。

科隆(Köln)是德國西部的大城市,截至2017年底約有108萬人口。(圖為科隆大教堂,取自Pixabay)
科隆(Köln)是德國西部的大城市,截至2017年底約有108萬人口。(圖為科隆大教堂,取自Pixabay)

鮑格特住在愛玻特家的一樓,他有一間很大間的臥室(還附陽台)、自己的浴室甚至是專用的小廚房。為此,他要負擔的「租金」是:幫忙打理家裡和花園,更確切一點來說則是除草、吸地板、擦窗戶和幫忙搬重物。在金錢方面,他只需要付如水電網路的費用,大約每月100歐元(約3500新台幣)左右。

鮑格特笑著說:「我有時候在花園工作了兩小時,但是看起來好像沒差多少!」愛玻特則接著說:「不過,所有我還做得了的事情,都是我們一起完成的。」這位老太太認真地說:「這對我來說很重要,因為我到最後才能夠說出『我們做得可真好!』」

這個租屋模式背後的概念來自於「為助而住」(Wohnen für Hilfe)計畫的構想。「為助而住」計畫指的是,房間坪數決定的是每月幫忙家務的時數多寡,而非租金高低。德國各地的大學城都嘗試推動這個計畫,在科隆,每年都有80個左右的案件「成交」。除了科隆以外,在德國另外30個城市也都有「為助而住」計畫,在像科隆這類的大城市成功推動計畫後,越來越多小城市也跟上腳步。

根據科隆大學負責這項計畫的維格勒(Sandra Wiegeler)表示,雖然這個計畫只要有空房的人都能申請參與,不過目前大部分提供房間者都是上了年紀的老年人。科隆的租屋需求非常大,維格勒說,該校有5萬名在校生,不過僅有4500人能住進宿舍。

鮑格特正是住不進宿舍的其中一名學生,在求房無門下參與這個計畫,那麼愛玻特又為什麼會對「以助代租」感興趣呢?這位年邁的女士告訴記者:「我的腳受傷了,儘管如此,身為舞蹈老師,我還是非常需要用到我的腳。」為了要讓她的雙腿能好好休養,她沒辦法再負擔整理花園之類的工作,這時,愛玻特在報紙上讀到了關於此計畫的報導。愛玻特說:「我的丈夫和孩子都不在這房子了,空間上來說的話,是足夠的。」

愛玻特認為,要讓這種「同居」能夠順利運作,信任不可或缺。愛玻特一開始要登記參加時,就有朋友建議她別這麼做,畢竟,家裏大門怎麼能夠對外敞開呢?不過,愛玻特說:「可是我沒有照做。我們人從一開始就是很有同理心的。」在雙方第一次碰面時,鮑格特還帶著他的媽媽一起來,而在幾天後,他就順利搬進愛玻特家了。鮑格特說:「我第一眼就喜歡這裡了!我在鄉下長大,住的是獨棟的房子,這裡跟我家沒有太大的差別。」

德國鄉間常見的獨棟房子(Einfamilienhaus)。(圖取自Pixabay)
德國鄉間常見的獨棟房子(Einfamilienhaus)。(圖取自Pixabay)

並非廉價出租,消除老年孤獨

不過,不同世代的同居關係真的能純靠「信任」就順利維繫嗎?科隆大學的「仲介」布蘭特(Lilian Brandt)笑著說:「我總是拿相親來跟這比較。在最一開始,要有化學反應才行。」不過,她認為,相處上的契合除了「看個性」以外,也有一些基本工作是能夠提前做好的。

布蘭特說,在有興趣的雙方「對上眼」之前,必須先弄清楚一些庶務上的項目。房客與房東最一開始得填好問卷,確定一些基本規則,比方說抽不抽煙、會不會對寵物過敏、房客能接受多長的通勤時間等等。而在前去拜訪時,居住空間和屋主都得經過仔細檢查、確認。不過,布蘭特強調,無論如何,金錢上的考量都不應該被擺在第一位。她說:「我總是清楚告訴學生,這並不是廉價租屋。你們必須準備好,以後要跟屋主共度閒暇時光。」

老人(圖取自Pixabay)
目前大部分參與「為助而住」計畫,提供學生房間的,都是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圖取自Pixabay)

不過,許多人都沒被這點嚇跑。布蘭特分析:「剛上大學的新生第一次離開爸媽,獨自來到新的城市,往往會想要找到家的歸屬感。」除此之外,也有學生日後想要從事社會服務領域的職業,對於這些人來說,跟需要幫助的人一起生活,是相當有價值、有意義的體驗。

不過,其實有些屋主在日常起居上並不真的需要什麼特殊的支援,他們只是單純想要多點陪伴。這樣的案例越來越頻繁,也反映出這個社會需要什麼樣的「幫助」。布蘭特說:「我們就有過一位屋主,單純想要找到能陪他一起看電視節目的房客。也有人想找『牌品好、不惱羞』的玩伴,或者是可以經常一起去散步的人。」愛玻特與鮑格特的關係也並非只建立在「幫老人打理花園」上,而是一起共度日常生活,這位老太太說:「我有8個孫子,不過他們都散佈在世界各地。鮑格特就是我的乾孫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