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新創如何把AT力場全開

2015-10-16 06:00

? 人氣

網絡效應

我們終於抵達新創的聖杯:網絡效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其實這也不是新鮮的玩意兒,人類的商業史上充滿了無數網絡效應的經典案例。以電話為例,當只有幾戶人家有電話時,就沒有太多人對電話有需求。但是當擁有電話的戶數成長到一定規模後,突然間每個人能夠在那電話網絡中聯絡到的對象變多了,就提高了對於對話的需求,最後就是滾雪球:越多人有電話,電話就越有用,需要電話的人就越多。而最先跨過那個門檻的貝爾電信,就變成十足的獨佔事業,直到美國政府介入將其分拆。

使用網絡效應來防禦自己的商業模式的新創,幾乎都是最可怕的,最難以取代的。

例如大多數的市集類新創(market place)都有類似效應:越多賣家將商品上架,就越多買家上門,越多買家上門,就越吸引賣家來將商品上架。從最早的eBay到近代的Airbnb,都是靠著網絡效應開創全新市場並稱霸一方的公司,唯一的差別是Airbnb最少還重視美觀的設計,eBay則完全只靠網絡效應就把長年的買家賣家給留著,網站簡陋十數年如一日,可見得網絡效應的可怕威力。

當然講到網絡效應的最佳例子,莫過於社群相關的新創。不管是臉書、推特、Instagram等,都是迅速達到網絡效應而使對手望塵莫及。

猶記得2011年Google推出自家的社群服務Google+時,其簡潔美麗的使用者介面和流暢的使用者經驗,讓許多抱怨多年的臉書用戶高喊著轉換平台的口號。但其實當時的風險資本家們都知道:戰爭已經結束,臉書已經贏了。因為當你的親朋好友都在臉書上的時候,你不會自己轉換到別的平台去,社群網路的本質就是社交,如果不能社交,再好的使用者經驗和介面都是白談。

結論

以上列出的五大類防禦機制,不過是很粗略的分類,如果仔細分析世界上現存的上百隻獨角獸們,不但能找到大量後面這三類的現代防禦手段,更能看到許多讓人嘆為觀止的精細操作。不論如何,我們的確處在一個新創的黃金年代,只要有足夠細膩的心思和創業家的特質,你不需要有可口可樂的大保險庫或者高通的專利軍火庫,也有機會張開能夠產生第三次衝擊的AT力場,從而培養出獨霸一方的成功新創!

後話:不知道「第三次衝擊」為何的讀者,請回去請教兒子、孫子、宅男男友或者同人誌迷女友。

*作者台灣大學電機畢業,在台灣、矽谷和巴黎從事IC設計超過十年,包含創業四年。在巴黎工作期間於HEC Paris取得MBA 學位,轉進風險投資領域,現為Hardware Club合夥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