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新創如何把AT力場全開

2015-10-16 06:00

? 人氣

客戶切換成本

客戶切換成本(switching cost)其實也是一種很古老的防禦機制,但不同於保密或者專利,這個老把戲到今天仍然相當管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客戶切換成本指的是當客戶使用一家公司的產品或服務一陣子後,轉換到對手產品或服務的有形或無形代價實在太高,所以不管滿不滿意,都會繼續使用下去。

例如Youtube,其實以現代網站技術而言並不是太難達成,但因為大部分的使用者都已經上傳許多影片在自己的Youtube帳號中,要把那些影片下載,重新追加標籤或評語,再上傳到別的影片網站去,實在得花費太多的時間成本,卻換不來多少好處(超高解析度?無廣告?),因此對手不管怎麼競爭,大概都無法正面取得任何進展。(臉書的影片播放則是用另一種策略進軍Youtube市場,這必須另外闢文討論)

另外,網路硬碟類的雲端新創中的先行者,例如Dropbox,也都有切換成本的優勢,一旦使用者有大量資料以某種方式存在該服務中,切換到另一個雲端平台的成本就存在,因此某種程度可以更有效地留住使用者。

使用者經驗

使用者經驗乍看之下似乎是很現代的防禦機制,但其實自古以來人類消費產品或服務就不是只為了功能更多是為了消費體驗。

例如巴黎那間全世界最古老(也最典雅)的百貨公司Le Bon Marché,早在十九世紀末他們就創新地招募年輕女子們、訓練應對進退、統一打扮,讓她們擔任專業的銷售工作,提供崛起中的中產階級更好的使用者經驗。

今日新創之所以特別強調使用者經驗,其實是因為九十年代的新創太過側重技術的日新月異。反之在這個摩爾定律早已遠超過消費者需求的年代,使用者經驗反而左右勝負更鉅。

好的使用者經驗不只可以提高新用戶成長,更能提高舊用戶留存度。而且高度愉悅的使用者經驗還可以增加有形或者無形的客戶切換成本,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蘋果電腦的產品:不管是Mac OS X或者iOS,在各種行動裝置上都有著對手陣營無法挑戰的使用者經驗,因此當蘋果電腦使用者偶爾動心想切換陣營,往往都會被憋手蹩腳的切換經驗給嚇退,沒多久又乖乖縮回果粉的世界中。

值得一提的是:lean startups風潮走了十餘年,今天使用者經驗已經不是差異化的工具,而是「必備」的基本條件。換言之,如果連良好的使用者經驗都達不到,例如網站開啟來找半天找不到要到哪裡登錄電子信,那基本上就可以收工了——因為外面還有幾十間做類似服務或產品的新創,有著遠比你更好更有效的landing page,使用者們絕對沒有義務去花時間理解你的與眾不同。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