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中國遊客訪日「爆買」的質變

2015-10-08 15:24

? 人氣

日本政府觀光局還未公布今年中國國慶假期有關訪日中國遊客的統計,不過今年2月訪日中國遊客人數近36萬人次。(BBC中文網資料照片)

日本政府觀光局還未公布今年中國國慶假期有關訪日中國遊客的統計,不過今年2月訪日中國遊客人數近36萬人次。(BBC中文網資料照片)

中國國慶假期剛剛結束,經過一周迎接中國遊客的日本各大都市商業區、景點周四開始整理貨架、盤點過去一周的得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國慶本來與日本風馬牛不相及,但近年日本許多都市、旅遊景點,在中國國慶節期間不僅裝飾得像節日,卯足勁的吆喝聲也營造出近似日本過年的氣氛。基於中國遊客在日本「爆買」現象,今年國慶假期前,商家、旅遊景點未雨綢繆,紛紛出盡奇謀方便中國遊客「爆買」,以加快「爆買」流程、迎接更多蜂擁而至的中國遊客。

東京淺草寺為了迎接國慶假期的中國遊客,周邊部分商店張燈結彩、裝飾一新;銀座松屋百貨店對BBC中文網說「特別推出提供中國遊客購買化妝品的專櫃,配備了會講中國話的店員,同時也把中國遊客謀求的熱門化妝品集中陳列,希望提升購物效率,不影響他們的其它行程,尤其是團體客時間有限」。不過對日本傳媒,松屋還加上一種解釋:此舉也是為了「不影響日本人的購物氣氛」。

驕人數字

儘管獨立行政法人日本政府觀光局還未公布今年中國國慶假期有關訪日中國遊客的統計,不過今年2月訪日中國遊客人數近36萬人次,已超越以往通常最多的韓國遊客人數約32萬人次,成為最多的訪日外國人,並持續該勢頭到公布統計的最後8月。除了3月外,每月增超去年同期100%,例如8月是59萬人次,同比增加131%。今年頭8個月中國遊客總數近335萬人,超過約255萬韓國遊客總數,也已大幅突破去年全年241萬中國遊客人數。一向踴躍訪日、高踞華人圈訪日人次榜首的台灣遊客去年全年是283萬,但今年頭8個月247萬,要加上香港99萬才抵上中國遊客人次。

不過,日本最關注的焦點主要不是人數,而是消費力。中國遊客的「爆買」使他們成為各大傳媒的新聞人物。以觀光局發表的今年第二季度調查為例,在訪日外國遊客包括食宿開支在內的人均消費143508日元(約1206美元)中,韓國遊客人均消費63185日元(約531美元)、台灣遊客人均消費102750日元(約863美元)、香港遊客人均消費130355日元(約1095美元),而中國遊客人均消費232919日元(約1957美元),高踞訪日外國遊客人均消費榜首。其中,中國遊客購物消費人均近10萬日元(約840美元),是中國遊客狂購在日本家喻戶曉的「爆買」。

購勢不減

東京銀座早已是東京人劃為「外地人和外國人去的地方」,百貨店商法在日本早已凋零,物質飽和的日本人購物刁鑽、謀求專門店,例如買筷子要去筷子專賣店,沒有陳列到天花板的筷子供選購,日本人難免覺得「太無選擇,不買也罷」。

百貨店的營業額每年下降是日本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泡沫經濟崩潰以後的常態,不過在「山窮水盡疑無路」時,中國遊客「爆買」令他們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以日本4大百貨店報告的9月營業額為例,大丸·松阪屋比去年9月增加2.6%、三越伊勢丹同比增1.2%、高島屋同比增3.9%、崇光·西武同比增0.9%。各百貨店都說明,訪日外國遊客,特別是中國遊客「爆買」首飾、化妝品等帶來顯著效益,但基於6月以來中國股災為主的經濟減速影響的憂慮,各大百貨店都為國慶假期營業額捏一把汗。

追求日貨

連日訪日中國遊客的「爆買」勢頭看來不減,百貨店生意興隆之外,新形勢是醫藥品商店興隆。但松屋百貨店說,中國遊客購物動態有點變化,「也不知與股災有沒有直接關聯,中國觀光客不如去年那樣求購高級品,他們現在更追求『日本制』產品。具體營業額還沒統計,但有可能不如去年」。

日光亞細亞大學亞洲研究所教授遊川和郎疑慮訪日中國遊客的行為可能最終導致政治問題。(BBC中文網)
日光亞細亞大學亞洲研究所教授遊川和郎疑慮訪日中國遊客的行為可能最終導致政治問題。(BBC中文網)

東京新宿某醫藥品商店,用中文標出了「日本神藥」人氣排行榜,據說參考了中國網絡上流傳「去日本不得不買的12種神藥」。店內購物的中國人朱小姐買了近10萬日元(約840美元)醫藥品,她對BBC中文網記者說:「我的朋友說很好用,介紹我買,我自己買了些,然後還有同事、朋友托我買的,我相信日本貨安全、可靠,服用起來安心,而且價格不貴」。一名香港遊客梁小姐來買牙膏,她對記者說:「香港也有賣,但價格貴都算了,好像放久了還變得較乾,種類也沒這麼多,我每次來日本都會帶幾支回去自己用或當手信(伴手禮)送人。」

日本《東洋經濟》最近發表一篇分析中國遊客「爆買」的文章說,「中國人對中國製造的不信感很強,富裕層不買國產品,就算貴也買進口貨的傾向顯著。但在中國,進口貨極為昂貴,例如在日本200日元的日貨,在中國隨便就賣到500至600左右,現在人民幣匯率再下跌,進口貨就更貴。買高價日貨不如去日本買的想法許多人都有,與其說『爆買』是一時的,不如說『爆買』存在合理性」。

危機潛伏

隨著中國遊客增多,中國人消費惡習也開始暴露並被少數主要是非主流的傳媒報導。具體包括還沒付款就打開商品包裝看或吃,在北海道因為這種糾紛,還發生中國遊客出手打店員而被捕的個案;在北海道千歲機場,中國遊客因為搭乘的香港航空誤點,哄鬧示威要求免費飲食和藥品的新聞上了日本電視新聞;在京都,一名中國遊客施展「碰瓷」技術,結果在醫院被驗證「毫無受傷」而涉嫌敲詐罪;在東京銀座,有中國遊客購買整個架子的名牌商品幾天後全部退貨,退回的商品全被拆過包裝,涉嫌仿製、假冒商品而為。

不過日本主流傳媒無論左、中、右,至今報導中國遊客的行動還是以「爆買」主流為題,基本不涉及中國遊客的惡習和惡行,但亞細亞大學亞洲研究所教授遊川和郎對BBC中文網記者說:「中國遊客在香港引起的嫌惡感應該讓日本借鑑和預防,香港和中國大陸是一國同胞,習性糾紛還不至於非常政治化,但日中本來就有歷史問題糾紛,現在兩國國民彼此印象也不佳,訪日中國遊客如果增加到像到香港那樣的規模,並在日本發生同樣惡習或惡行,令傳媒輿論不可忽視的話,就可能造成非常惡劣的政治影響並且惡性循環,如果日本人對訪日中國人表現出像香港人那樣的厭惡態度,中國人就難免會把這些歸咎於民族歧視,進而演變成仇視」。

撰稿:童倩 BBC中文網日本特約記者
責編:蕭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