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忠專欄:梅克爾留下來的政治遺產

2018-12-07 07:10

? 人氣

基民黨左傾,版圖被極右派搶占

其次,過去十三年間,基民黨從原本的右派政黨逐步向左翼靠攏,甚至已被視為「中間偏左」。基民黨的「社民黨化」,搶走原本社民黨的支持基礎,卻也滋養了極右派力量的興起。極右的「另類選擇黨」(AFD)高舉「反移民」大旗,在地方與聯邦國會攻城掠地。另一方面,梅克爾初期標榜以人道主義處理難民問題,獲得社民黨與綠黨的認同,結果基民黨原本的版圖被極右的AFD搶占,左翼的綠黨也擴張了政治勢力。未來基民黨選出新的黨魁,在政策路線向左或向右是關鍵所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7德國大選:極右派「德國另類選擇黨」(AfD)成為第3大黨,圖為領導人威德爾(右)(AP)
2017德國大選極右派「德國另類選擇黨」(AfD)成為第3大黨,圖為領導人威德爾(右)(資料照,AP)

而梅克爾等「戰後嬰兒潮時代」(Baby Boomers)的德國政治人物也與年輕族群出現世代差距,讓德國社會更形分裂。例如,在法蘭克福等大城市,早期的移民已經融入德國社會,但部分極右派陣營仍打著「反移民牌」進行妖魔化移民的政治操作。選票的壓力卻讓執政的梅克爾政府不得不低頭讓步,減少接納移民數量,也放緩推動移民政策的速度。

然而,對多數新世代而言,他們在乎的是政府對於工作、育兒、養老以及環境政策上的周延性,他們對於移民反而是持多元開放的心胸。前述在巴伐利亞的地方選舉中,綠黨就是由平均不到四十歲的新世代政治人物領軍,獲得許多支持,年輕選民認同綠黨在移民政策上的多元主張。

未能與時俱進,梅克爾時代告終

如此世代差距反映在既有建制裡,老一輩政治人物總是呼籲要凝聚共識,但往往在選票考量下變得立場模糊,兩邊不敢得罪,也兩邊不討好。年輕世代期待的新社會秩序,是針對移民、環保、同性、種族等敏感議題,能夠有更透明與公開的討論。他們並不擔心移民增加的後遺症,他們爭取的是政府必須在接納多元族裔的同時,確保他們的居住、工作與老人照顧權利。

梅克爾的冷靜、執著性格與堅定奉行自由主義實踐,是她能在政壇屹立十三年的資本。但她未能適當調整與時代並進,是終結「梅克爾時代」的主因。她強勢主導以短期緊縮財政政策處理歐元危機,並無法化解最近在南歐國家死灰復燃的經濟風暴。她的「妥協版」難民政策也讓她付出重大代價。更遑論在部分中東歐國家,開始出現對威權領導的反撲。她的政治遺產,理應平衡看待。

*作者為外貿協會副董事長,本文原刊新新聞第1657期,授權轉載。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購買本期《新新聞》

➤加《新新聞》LINE好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