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寒冬再臨?國際通訊社《路透》母公司:未來2年裁員3200人

2018-12-05 20:00

? 人氣

位於英國倫敦金絲雀碼頭的《路透》通訊社大樓。(GhostInTheMachine  @ Wikipedia / CC BY-SA 2.0)

位於英國倫敦金絲雀碼頭的《路透》通訊社大樓。(GhostInTheMachine @ Wikipedia / CC BY-SA 2.0)

世界三大通訊社之一的《路透》母公司「湯森路透」4日宣布,將在未來兩年內裁員3200人,相當於全公司12%的職位,作為公司精簡業務,降低支出的一部份。消息一出,湯森路透股價4日飆漲2.37%,收在51美元(新台幣1585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集團10月以170億美元(新台幣5280億元)的價碼,將金融與風險部門55%的股權賣給黑石集團(Blackstone Group)之後,4日在加拿大多倫多的股東會上公布裁員消息,預計在2020年之前,裁員3200人,原本2萬7000人的員工數,將縮減至2萬3800人。

湯森路透拚「瘦身」關閉55個據點

目前湯森路透並未透露裁員的部門,不過共同營運長馬斯特森(Neil Masterson)向投資人表示,員工已經得知90%預計裁員的員工數。湯森路透預計在2020年之前,將公司的年度銷售成長率從3.5%提升至4.5%,執行長史密斯(Jim Smith)也說,湯森路透除了要讓現有的客戶購買更多商品之外,還要吸引更多客戶,公司也要縮減其販售的商品數量。

史密斯說:「我們要盡我們一切所能簡化公司,致力於加強銷售的成效,讓客戶更容易與我們作生意,前線推銷人員也能在組織中探索。」除了裁員之外,湯森路透的「瘦身計畫」中,也預計於2020年之前關閉55個,約占30%的公司據點,來到133個據點。全公司的資本支出也要從目前的10%降低至2020年的7%至8%。湯森路透的財報顯示,湯森路透去年虧損2.53億美元(新台幣78.6億元)。

《路透》營收僅占集團6% 新聞工作者飯碗恐不保

湯森路透把公司目標放在法律與稅務的生意,在取得170億美元的交易款之後,湯森路透已經將20億美元(新台幣621億元)投注在法律與稅務部門。目前湯森路透有43%的營收來自法律部門,23%營收來自企業客戶,稅務部門則占15%營收,至於《路透》新聞營收僅占全公司的6%。

史密斯特別指出,在《路透》新任總裁弗來登堡(Michael Friedenberg)3日上任後,仍然是公司的關鍵部門,「我們相信他能讓《路透》新聞成為我們成長的故事中,更加重要的一部分。」

湯森路透執行長點出《路透》新聞的重要性,但在《路透》工作的新聞工作者就超過2000人。儘管尚不知道《路透》的裁員人數,BBC資深財經記者桑托雷莉(Leisha Santorelli)在推特(Twitter)表示,她相信有許多新聞工作者會飯碗不保。

《路透》屹立167年 並列全球三大通訊社

1851年由英國德裔記者路透(Paul Reuter)在倫敦創立的《路透》通訊社,運用電報與飛鴿,協助倫敦皇家交易所(London Royal Exchange)獲取歐洲大陸的股市資訊,之後也將觸角延伸至新聞業。1865年,時任美國總統林肯(Abraham Lincoln)遭暗殺身亡,《路透》也是第一家將訊息傳遞至歐洲的通訊社。

《路透》通訊社創辦人保羅.路透(Paul Reuter)。(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路透》通訊社創辦人保羅.路透(Paul Reuter)。(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此後《路透》與時俱進,隨著陸上電報線與海底纜線鋪設完畢,1872年、1874年分別將營運觸角拓展到東亞、南美洲,並於1960年代成為運用電腦跨洋傳輸金融資訊的先驅。2002年《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Britannica)將《路透》與《美聯社》(AP)、《法新社》(AFP)並列全球3大通訊社。2008年,《路透》獲加拿大湯森集團(Thomson Corporation)併購,合組湯森路透集團,以提供新聞服務、財經軟體、圖像與法律服務著稱。

湯森路透不是今年唯一裁員的西方媒體集團,紐約紙媒《紐約每日新聞》(New York Daily News)的母公司特朗克(Tronc)集團今年7月宣布,將裁掉編輯部所有85名員工的近50%。而今年10月,《法新社》也宣布將在未來5年內裁員125人,約占整體員工5%。

《路透》數據中心。(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路透》數據中心。(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亦寧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