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義仁專文:現階段,日本的中國對策芻議

2015-10-05 06:40

? 人氣

我們當然了解,任何一個民主國家想要協助另一個不民主國家進行民主化的工程,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有「顛覆政權的陰謀」。因此,以美國為例,美國成立「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是由美國國會撥款推動成立的,並非美國行政部門,而且維持該基金會的獨立性。這樣性質的機構與工作,雖然仍會引起一些疑慮,但比起由行政部門直接設立機構來推動,疑慮總是會比較小一些。日本可以仿效美國的作法,由日本國會推動成立類似的「民主基金會」,協助中國進行民主化的工程,比方說,剛開始時先設立論壇,探討民主化與市場化的關係,釐清「民主化」是否為「市場化」的必要條件?或是充分條件?或是完全不相干?逐步地,去探討各種民主制度的運行情況;也可比較民主制度與不民主制度的優劣等等問題。一步一步地,去除許多不必要的誤解,使中國人民與領導層對民主化與民主制度有更深入的瞭解,終至完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邁入民主行列的偉大工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二、經濟發展面

中國經濟已進入轉型期。一方面,依賴加工出口帶動經濟成長,因歐、美市場的萎縮使得成長減緩,又因其他新興國家的勞動力與土地價格比中國更具競爭力,使得過去二十多年雙位數成長的榮景不再;另一方面,依賴國內投資維持高速經濟成長,也因生產過剩,泡沫浮現,不得不回過頭來檢討此一發展策略。這些現象,都不是中國特有的,一些依賴出口推動經濟成長的國家,如:日本、韓國、台灣,都曾經歷過轉型的階段。

中國面對經濟轉型,一般來說,有三種未來發展的模式可供選擇:1、繼續擴大國內的投資,但選擇不同於以往的投資項目,如:林毅夫先生的主張。2、以擴大內需,刺激國內消費來帶動經濟成長。3、以技術升級,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使中國經濟得以持續成長。這三種模式並不必然互相排斥,只是有優先順序上的差別而已。

如果採行第一種模式,中國現在已經浮現的難題並沒解決。事實上,中國經濟成長依賴國內投資來拉動,其金額已佔了中國GDP的半數,伴隨而來的低效率(浪費)以及生產過剩,甚至泡沫化的壓力,(中國房地產泡沫化的壓力最突出),至今仍揮之不去。

至於投資項目的選擇,與選定項目後的執行如何避免貪汙,更非市場機制能夠監督的。有權力決定投資項目或執行的人,並不必然會像「理性選擇」(rational choice)理論所提到的「政治企業家」(Political entrepreneurs)那樣,為了完成「個人的使命」,而去選擇投資報酬率比較高的項目。因為基於相同的「理性選擇」理論,有權力的人也可能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尋租」(rent-seeking),而選擇低效率(浪費)的項目。同一個理論可以導出兩個南轅北轍的結果,這說明了,若要避免貪汙,不是仰仗有權者的「自我使命感」,而是有賴監督機制的建立。這就涉及上一節所談到的中國民主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