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工資調整角力 勞工想要的 資方不願給

2015-09-21 08:00

? 人氣

基本工資逐年審議,勞資每年都要上演角力賽,今年7月正式上路的新版基本工資,月薪調整為20008元。(曾原信攝)

基本工資逐年審議,勞資每年都要上演角力賽,今年7月正式上路的新版基本工資,月薪調整為20008元。(曾原信攝)

今年7月1日,去年由行政院核定的基本工資調漲案正式生效,在「照顧勞工生活」的前提下,基本工資月薪由原先的19273調整為20008元,並將每小時基本工資時薪由原先的115元調整為120元。雖然行政院標榜調漲基本工資是為了「照顧勞工生活」,但民間仍對現行20008元的基本工資有諸多不滿,勞團及政黨也紛紛提出不同的基本工資主張,好比台灣勞工陣線及社民黨主張應基本工資應調為26K,團結工聯則主張24K。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什麼民間與政府提出的基本工資差異這麼大?又為什麼不同團體對基本工資有不同的主張呢?一切須由基本工資的定義說起。

基本工資調整近來成為台灣社會的敏感議題,事實上,早在1930年,國民政府即曾批准國際勞工組織(ILO)《設釐定最低工資機構公約》,並於1936年公布《最低工資法》,規定成年工資須以維持本身足以供給無工作能力親屬2人之必要生活為準,相當符合現在勞團時常提到的國際勞工組織 131號公約的「維持勞工基本家庭生活需求」定義;不過此一保障勞工的《最低工資法》一度遭質疑會妨礙工業起步,於1986年由總統明令廢止。

基本工資逐年審議 勞資攻防年年上演

從1988年通過《基本工資審議辦法》以來,基本工資就是逐年審議。自2010年開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改由勞、資、政三方代表議決,此後每年到了第3季,勞資雙方必定上演基本工資審議角力戰,雙方以國內生產毛額(GDP)、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扶養比及貧窮線各項數據為武器,期望最終能談成符合己方需求的基本薪資。

今年勞動部更增設了「基本工資審議工作小組」,每季召開一次會議,讓勞資雙方在正式審議委員會前便能先溝通。在今年的審議委員會中,由於國內第2季GDP成長率及CPI年增率連衰,資方認為不應調漲、勞方也想等指標轉好後爭取最佳調薪時機,雙方因而決定延至11月的基本工資審議工作小組討論是否召開審議會,但勞動部長陳雄文也坦言,若景氣未回升,便沒有再召開審議會的必要,等於宣告明年基本工資可能凍漲。

勞方版本:最低生活費乘上扶養比

早在基本工資審議會召開之前,各團體便已拋出不同的計算公式及版本,各自依據不同的基準計算;其中最常見的算法為由最低生活費出發再乘上扶養比,等於讓勞工能以足以維生的最低生活水平撫養家庭,以符合ILO「維持勞工及扶養人生活需求」的基本工資定義,勞陣、施明德提出的算法都是這個邏輯,不過因採用的數字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結果。

20150912-001-SMG0035-風數據-基本工資-基本工資版本一覽表
 

其中較為特別的公式為團結工聯的算法,團結工聯延續今年五一遊行訴求,主張基本工資應以平均工資的50%計算。根據勞動黨提出的說明,採平均工資50%的理由為生活所需將視社會一般狀況而訂,因而選擇緊盯平均工資的方式以切合需求,此外也有縮短貧富差距及幫助工人團結的意義。

勞動部版本:納入GDP成長率、通膨與扶養比

儘管民間喊得火熱,勞動部卻有另一套自己的算法,早在基本工資審議會前便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進行「基本工資公式探討」,事先訂出6套公式。

20150912-002-SMG0035-風數據-基本工資-勞動部基本工資評估公式
 

此份評估報告指出,制定基本工資公式主要依據3套邏輯,一為納入GDP成長率的「成長果實分享」,加上2分之1的GDP成長率即代表勞資雙方共享成果;二為「納入通膨調整後的考量」,將物價指數增加幅度納入考量,以減低通膨對勞工購買力造成的影響;三則是「維持勞工基本家庭生活需求」,計算方式與大多數勞團計算方式較為接近,即加入扶養比因素。但負責此份研究的學者吳惠林也指出,由於2011年至2013年設算時已納入扶養比,如果扶養比沒有大變化,則此項可忽略不計。

審議會議溝通後版本:未納入扶養比

而在基本工資審議會當天,勞動部長陳雄文在會前便透露,勞動部與勞資雙方委員溝通後認為較可行的計算公式為兩項未納入扶養比的公式,包括前次核定基本工資加上一半經濟成長率(基本工資=前次核定基本工資×(1+1/2經濟成長率)),及一半經濟成長率再考量通膨(基本工資=前次核定基本工資×(1+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1+1/2經濟成長率)),不過由於該次審議會最終決議擇期再審,因此仍不確定未來會採納哪一項。

只談物價指數與經濟成長率 挨批「見數字不見人」

不過僅將CPI及GDP成長率作為調整依據的作法也引起許多批評,常被認為是「見數字不見人」。勞方委員台北市總工會理事長蔡宏駿受訪時便指出,CPI及GDP並不能代表老百姓生活所需要的東西,以CPI作為基礎的方式等於是拿交通石油、通訊費用下降來阻礙勞工調薪,相當不合理。

實際上,CPI是由許多不同商品的售價組成,其中包含各個品項,不一定都與勞工民生相關。若觀察主計總處公布的8月份消費者物價總指數,即能發現儘管CPI年減0.45%,但受颱風影響,菜價、外食價格卻仍大幅上揚;而依據所得層級觀察,可以發現所得越高的家庭,CPI減幅越大,主因是佔中、高所得家庭支出比重較高的交通及通訊類跌幅較深,而佔低所得家庭支出比重較高的食物類漲幅較大;這似乎也可以說明為何CPI連降,基層勞工卻還是覺得錢越來越小。

20150912-003-SMG0035-風數據-基本工資-所得層級別CPI年增率
 

若要討論為什麼各方對於基本工資公式歧見那麼深,仍須回到定義問題去談。儘管勞團認為基本工資應能「維持勞工基本家庭生活需求」,因而主張納入最低生活費及扶養比,但資方、官方及學界可能對基本工資抱持不同看法。

資方:基本工資調太高 不利邊際勞工

工總秘書長蔡練生表示「尊重勞團的夢」,但是影響薪水高低的因素很多,應直接由市場機制決定薪水,若硬要設立基本工資,反而可能傷害相對弱勢的邊際勞工,因此許多國家都反對設立基本工資。他以勞動部先前公告童工也適用基本工資及學生助理列為勞工為例說明,當童工與一般勞工一體適用基本工資時,業界當然選擇優先錄取一般勞工,反而傷害童工權益;而學生助理納為勞工則導致學校減少雇用助教,同樣傷害了學生權益。

身為審議會資方代表的商總副秘書長劉恒元認同基本工資應要能「維持勞工基本家庭生活需求」,但她與蔡練生同樣擔憂「如果調得太高反而對邊際勞工不利」,她認為假設基本工資真的調到與大學生畢業起薪相近,企業一定優先選用大學生,反而造成需要照顧的弱勢勞工失業。

社民黨:企業主為壓低勞工薪資找藉口

不過對於工總及商總「調太高將對邊際勞工不利」的說法,主張基本工資應調至26K的社民黨政策部主任賴建寰相當不以為然。賴建寰認為,只要企業對勞動力的總需求不變,即使基本工資調到與大學生起薪相近,大學畢業生起薪勢必也會跟著拉高,企業不可能完全不用較為弱勢的邊際勞工,況且領取基本工資者並非僅有邊際勞工,企業主「保障邊際勞工權益」的說法根本只是想繼續壓低勞工薪資水準的藉口。

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司長謝倩蒨認同基本工資就是要保障勞工基本生活所需,不過針對勞團提出的訴求,她強調早在2年前研議基本工資時便將扶養比放進去了,並非僅考量GDP及CPI,而有一些民間單位或勞工團體希望撫養人數多一點,便用另外的方式算出基本工資。謝倩蒨回憶,相較於目前勞團提出的扶養比介於2.1至2.2之間,過去研議基本工資時大約在1.53左右,而勞動部也會聆聽勞團意見,將意見帶入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中討論。

基本工資勞資落差 關鍵在扶養比

擔任審議委員的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認為,國際公約普遍認同基本工資的精神為「保障勞動者家庭合理生活水平」,這精神是無庸置疑的,但資方或部分右派學者可能會認為「為什麼照顧勞動者是雇主的責任?」因而不認同此精神。至於為何勞團提出的基本工資與現行的20008元相距甚遠,辛炳隆認為魔鬼就藏在「扶養比」之中,由於勞團目前將所有未就業者都納入扶養人口中,但如果照社會救助法來說,有些「不想去找工作就窩在家裡」的青壯年人口應該要排除在外;他也指出現行20008元的基本工資中已有「照顧勞工家庭基本生活」的精神並納入扶養比,若要再納入扶養比可能有重複計算之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