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污染、愛滋病村、揭露中國黑暗現實... 中國攝影界良心盧廣失蹤 妻子:他被新疆國保抓走

2018-11-27 19:00

? 人氣

中國著名攝影師盧廣。(取自盧廣之妻徐小莉推特)

中國著名攝影師盧廣。(取自盧廣之妻徐小莉推特)

「每次面對那些痛苦無助的面龐,我的心就一次次被震撼。我唯有希望,通過手中的相機,為他們做點什麼。」──盧廣

中國著名獨立攝影師盧廣驚傳在新疆烏魯木齊「被失蹤」,盧廣妻子徐小莉26日在推特發布尋人啟事,指稱3日晚間與盧廣失去聯繫,「從盧廣戶籍所在地浙江永康有關方面得知,他已被新疆當地國保帶走」,現已失去下落24天,然而徐小莉仍未收到新疆警方的通知,也不知道盧廣為何遭到逮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微博撤除盧廣失蹤的熱搜,引起中國網友質疑。

妻:遭新疆國保抓走,背後原因不明

盧廣現居紐約,10月18日他出席上海一場講座,分享自己多年拍攝環境議題的成果和心得,包括如何保護自己、與工廠及官方周旋,他還透露自己將出版一本「內容敏感到無法在中國出版」的書,分享從事攝影的歷程。

根據盧廣妻子徐小莉的聲明,盧廣10月23日受朋友之邀,飛往新疆烏魯木齊與攝影同好交流,10月31日盧廣抵達喀什,11月3日返回烏魯木齊,但於當日晚間失聯。盧廣原計畫於5日從烏魯木齊飛往四川,與另名陳姓友人一同前往四川大涼山給貧困兒童贈送捐款,而陳姓友人也沒等到盧廣現身四川。

徐小莉表示,邀請盧廣前往新疆的朋友也失蹤了,該名朋友的妻子指出,盧廣和該名朋友兩人遭國保帶走。徐小莉向盧廣戶籍關係所在地浙江永康有關部門取得消息,證實盧廣確實遭新疆當地國保逮捕。徐小莉在推特(Twitter)表示:「自始至終,我作為最直接的家屬從未接到過任何的拘捕文件或通知。我多次撥打網上公布的電話,嘗試聯繫新疆警方,卻沒有找到一個接通的電話。」


2015年荷賽獎得獎作品:盧廣《開發與污染》

紀錄血淚愛滋、關注中國污染,他因此成為某些人的眼中釘

盧廣現年57歲,出生於浙江,從事紀實攝影25年,主要關注環保議題、底層百姓,攝影專題包含:西部大淘金、吸毒者、小煤窯、愛滋病村、關注中國污染等等。2001年,盧廣攝下了震驚世界的「愛滋病籠罩下的村莊」故事,在河南後楊村、文樓村等100多個村莊,多數農民因為貧窮而賣血求生,反而導致愛滋病瘋狂蔓延。盧廣冒險前進愛滋村庄內,拍攝病危前的患者、孤兒等,民眾不敢說出自己的病情,死於愛滋者只能悄悄地埋葬,「因為當地有規定,一律不准往外說」。

從事愛滋防治與公衛研究的中國學者萬延海指出,1992年河南省衛生部門大搞血漿經濟後,當地衛生單位紛紛辦起血站,官方媒體也以各種藉口動員人民賣血。愛滋病情在鄉下地區失控,直到2000初河南當地記者報導此事後才逐漸曝光這樁世紀慘劇。萬延海表示,報導河南愛滋危機的記者們遭遇多方迫害,當地政府對盧廣有專門的抓捕計畫,盧廣後來也曾講述自己數次逃脫當地政府抓捕的經歷。

盧廣說:「如果沒有紀錄,污染就等於不存在。」他從2005年開始走遍中國大山河川,從黃河流域到長江兩岸,與地方某些官員及污染企業交涉、追蹤污染來源,記錄了中國高速發展的背後對生態環境和公眾健康的損害。2009年10月,攝影作品《關注中國汙染》怵目驚心的照片震撼中國社會,鏡頭下被污染的長江漂浮著黃色污漬;在重度污染地區,天生殘缺的孩子們睜著迷茫而無辜的雙眼,盧廣靠這組作品勇奪有攝影界諾貝爾奬之稱的「尤金・史密斯人道主義攝影獎」(Eugene Smith Grant),也成為首度奪得該獎項的中國人。

一個真正的調查者

中國《南風窗》雜誌曾專訪過盧廣,他認為自己是一個真正的調查者:「我不是新聞攝影記者。記者要很客觀,儘量不投入自己的主觀觀點,把現場拍下來就完了。我會在那待著、採訪很多人,多次去把事件弄得清清楚楚,也有自己明晰的立場,表揚或是批評。」

盧廣始終致力以攝影去幫助更多的人,他接受《秘境》雜誌專訪時表示:「我所關注和拍攝的很多題材都是關於社會的『頑疾』或『毒瘤』,危害遲早會爆發,只不過是早晚而已。而作為我來說,及時地把這些問題暴露出來,表現出來,讓政府引起重視,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為取得滿意的畫面,盧廣被各方打壓過,無數次死裡逃生,無論發生什麼情況,他都會全力護著相機,邊逃離邊換記憶卡,或趕緊刪除檔案,之後再想辦法恢復。盧廣10月在上海講座表示,家人曾接到恐嚇電話,哭著求他別再冒險,但由於至今還沒出過「重大事故」,因此妻子依舊支持他。沒想到事隔一個月,盧廣竟失去下落。

今年12月4日是盧廣與徐小莉20周年結婚紀念日,徐小莉急切盼望丈夫安全返家,她的尋人啟事也透露著滿腹焦急:「他本該和我們在一起慶祝。自從他失聯,我度日如年,只盼望他們快點平安歸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

國際中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