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珍專欄:柯文哲VS.韓國瑜─討厭國民黨VS.討厭民進黨

2018-11-25 14:56

? 人氣

2018年11月24日台北市長選舉投票,經過馬拉松式地近12小時開票,柯文哲挺住民意海嘯與藍綠夾殺,宣布勝選(AP)

2018年11月24日台北市長選舉投票,經過馬拉松式地近12小時開票,柯文哲挺住民意海嘯與藍綠夾殺,宣布勝選(AP)

九合一選舉結束,意外也不意外,在「韓流逆襲」的催動下,藍天綠地大翻轉,國民黨拿下了三都加十二縣市,全面執政的民進黨只守住二都五縣市,總人口數六百多萬,不到台灣總人口的四分之一,而縣市議員的整體得票率也足足落後國民黨近十個百分點。就地方執政版圖而言,民進黨紮紮實實地打了一個近乎全面潰堤的大敗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平地而起的「新民意海嘯」來得太快太猛,就像二0一四打得國民黨回不了魂般,第一時間請辭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似乎仍未體會海嘯從何而來?將何而止?而勝選的國民黨在勝選記者會上,儘管製造了「吳主席選總統」的呼聲,但迎來的噓聲更多;標舉「超越藍綠」競選連任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在藍綠夾殺下,最終以千分之二的些微票差勝出;所謂「藍綠基本盤」徹底被打爛,可以這麼說,敗的是民進黨,贏的却不盡然是國民黨。

「討厭民進黨」的工廠就在民進黨

先談民進黨,蔡英文在第一時間為敗選向支持者表達歉意,並請辭黨主席,但看不出有何檢討,在她的邏輯裡「黨務要改組」,所以「行政團隊要保持穩定」,能否為民意、甚至黨內接受,實在大有問題。

四年前,有一個巨大的「太陽花浪潮」推倒國民黨,四年後推倒民進黨的卻是各色各樣抗爭議題,彼此還未必相容,對當年的太陽花青年而言,蔡政府令人失望的是勞基法二修、婚姻平權走一半、環保與非核左支右絀;對軍公教而言,當然是年改後遺症,對這樁民調多數支持的年改為什麼會有後遺症,蔡英文始終莫名所以,比方說公教改而司法官不改,公教大改而軍小改,失衡的改革就是破碎的改革;對民進黨始終不相信「中間選民」而言,最嚴重的是蔡英文輾壓式的「正義」,完全摧毀人們對台灣民主化以來逐漸成型的法治信心,最嚴重最惡劣的是「但為權力故,行政不依法」, 為搶位子可以從台大吃到北農,為肅清政敵可以不經法院裁判扣押人民(包括企業和人團)資產,連轉型正義都可以搞出「東廠」…,如果有「新民意海嘯」,都是民進黨東造一個大浪四推一個小浪,硬生生逼出從四面八方湧至的浪潮,終至吞沒自己。

20181124-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與秘書長洪耀福發表選後感言。(蔡親傑攝)
民進黨自己成了「討厭民進黨」的工廠。圖為黨主席蔡英文與秘書長洪耀福雙雙請辭黨職。(蔡親傑攝)

簡單講,「討厭民進黨」的工廠就在民進黨,是民進黨一筆再一筆讓自己面目可憎。誰該負責?蔡英文要當然要負責,她沒有能力應付或擺平從黨內到派各種七搖八搖的尾巴,尾巴搖到狗都失了方向;賴清德能不負責嗎?激起民怨的哪一樁不是中央執政的問題?教育部搞不定台大,農委會搞不定北農,法務部搞不定通緝犯,交通部搞不定普攸瑪,陸委會搞不定維持現狀,環保署亂搞深澳和藻礁,促轉會亂搞東廠,還有政務委員亂搞故宮,連中選會都能亂搞公投最後創下史上最荒唐的投開票…。

蔡英文和賴清德為選舉亂了方寸,忘了自己是中華民國總統和行政院長,只記得自己是黨主席,是民進黨的行政院長,甚至是新潮流的行政院長,黨性、派性優先,這個問題最用力輔選的總統府秘書長陳菊同樣嚴重,三巨頭治下連選情報告都只能粉飾太平,吹哨子壯膽,枉顧國家體制拚選舉,海基會要輔選,文化總會要輔選,駐外使節請假拚輔選,國營事業連假有沒有都不知道也拚輔選,民進黨不是沒有執政過,陳水扁當總統不論怎麼貪汙,也不會亂搞政府體制。這樣的民進黨,豈能不倒?

民意海嘯來襲,「討厭國民黨」依舊存在

再談國民黨,勝選之功功在「韓流」吸納了民憤民怨,和國民黨中央關係不大,以三都而論,「探子、燕子、禿子」都是國民黨提名,但哪一個貼著藍營基本盤?打治安牌、打空汙牌、打經濟牌,就是盡量少打國民黨牌;過去傳統思維中的「藍區」,基隆市、新竹市、桃園市,民進黨現任市長屹立不搖,而民進黨「綠區」,從高雄市、宜蘭縣、雲林縣翻動的是民心而非藍綠版圖。

20181124-由於本屆地方公職選舉投票出現不少瑕疵,以3000多票落選的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丁守中無法接受,由團隊律師控告選舉無效。(蘇仲泓攝)
2由於本屆地方公職選舉投票出現不少瑕疵,以3000多票落選的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丁守中無法接受,由團隊律師控告選舉無效。(蘇仲泓攝)

「藍綠版圖」框住了國民黨的進取心,台北市是最典型的案例,丁守中從一開始就鎖定自己可以藉由姚文智分票勝選,死守「基本盤」,而且是最保守的基本盤,儘管票數有異,但和死守「深綠基本盤」的姚文智有何差別?不相信中間選民的結果就是被中間選民拋棄,結果丁守中不但守不住基本盤,還取代了連勝文,把自己選成史上最弱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

反觀柯文哲,儘管得票數也超越不了連勝文,但卻讓台北經歷兩次結構性的改變,四年前和民進黨合作,打破了藍大於綠的選民結構;四年後在藍綠夾殺下,硬拚出線,堅持挺柯的百分之四十一選票,從此再難定義是藍是綠,柯文哲或許沒打破藍綠高牆,卻在「新民意海嘯」中挺住了一片天,他在夾縫中反而壓縮了藍綠空間,在這片空間裡,「討厭民進黨」與「討厭國民黨」算不準哪一邊比較大。

丁守中如果不服氣,看看韓國瑜怎麼在綠色圍籬中殺出藍海,四年前的陳菊以全面殲滅式地以近七成選票勝選,四年後,韓國瑜一路揮舞國旗拿下近五成四選票,幾乎複製四年前柯文哲的版塊位移,結構性摧毀綠大於藍的迷思,但是,當然不能定義藍就此大於綠,而是他打出非藍非綠的空間,在這片空間裡,「討厭民進黨」可能比「討厭國民黨」多一點。

2018年11月24日,國民黨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舉行勝選記者會。(AP)
2018年11月24日,國民黨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舉行勝選記者會。(AP)

「九二共識」只能拚經濟不能用來拚政治

馬英九經過六年碰到海嘯,蔡英文三年就碰到海嘯,除了民進黨施政問題,還有選民加速度往中間位移,網路元素強化這樣的動能,政黨若還迷信「基本盤」,就只能窩在老巢新亭對泣。

最後,因為藍天綠地的翻轉,可能也會帶來對兩岸關係發展不切實際的期待。包括韓國瑜承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表明選後成立兩岸工作小組,盧秀燕含蓄表明台中拚經濟拚民生,九二共識是現況下可以讓經濟更好的兩岸共識;但不論如何這次選舉只是地方選舉,縣市首長即便想加大兩岸交流力度,也只能在法令許可之下,能不能改變或影響蔡政府的決策,大有疑問。北京若因為選舉結果對藍綠執政縣市企圖以差別待遇,影響台灣民意,結果可能適得其反。台灣民心是「拚經濟已達,拚統一還早」,萬萬別想多了。

本篇文章共 23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075

喜歡這篇文章嗎?

夏珍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