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豆腐西施的山中傳奇─從需求、想望到渴望

2015-09-11 06:20

? 人氣

四小時後,士官長手提著已經被晃碎的豆腐回到營區,在大門盤著手等著他的是輔導長,因為白天找他不著,盤問了幾個二兵後才約略知道情事。輔導長一手接過了豆腐,一手環上了士官長的肩膀,低聲問道:「所以西施到底有多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士官長聞言精神一振:「我告訴你,他媽的我看過幾千隻A片,沒有一個女優比得上豆腐西施,她那個⋯⋯⋯⋯」

這是一個我們當兵時代的老笑話,在那個一下部隊深似海的年代,每個人都是累積了好幾個禮拜的慾求不滿,才會遇到一次休假,別說像笑話中那樣把黑的說成白的,嚴重的時候可能自己都把黑的看成白的,滿街都是西施。

講這個故事的目的是要帶出今天專欄的重點,也就是從「需求/需要(need)」出發,創造出「想要/想望(Want)」,乃至於提升為「渴望/慾望(desire)」的過程。

在上面那個故事中,阿兵哥們的生理「需求」雖然是真的,但如果只是要解決需求,二兵們可以在廁所靠自己的一雙手和一本雜誌就搞定(輔導長和士官長則可以輪流使用配有影音系統的中山室)。但是一個小販讓他們對一個從未謀面的女生起了「想望」,再加上取得該產品的不易,終於取得這個產品的幸運兒們無不加油添醋的大力宣揚,讓還未入手的消費者們把自己的「想望」提升為「渴望」,就這樣一個接一個心甘情願地付出高昂的代價(一天假期以及八小時的山路健行),來得到滿足。

故事裡,在每個人終於輪到自己去到豆腐店之前,豆腐西施都只是一個形象,是一個由軍用品小販和同僚所描繪出來的畫面,是完全的「感受性價值(Perceived Values)」。而建立這個感受性價值,靠的不是花大錢廣告的傳統行銷方式,而是更為強大的「口碑(Word of mouth)」和「社群」。

在口碑和社群的循環交流下,阿兵哥消費者的渴望逐步提升,最終付出高昂價格(一天假期以及八小時的山路健行)取得該產品(服務),而後更因為非理性的原因(總不能只有我一個人上當),而大力向同儕推薦該產品(服務)——這正是社群效應最強大的地方,也是這個新時代最有效的行銷工具。

由於這幾個關鍵因子的結合,我們不難想像在上述的軍營中,豆腐西施將會逐步擴大市佔率到100%為止,最後一個上鉤的消費者將是營長,在掛上老婆打來的電話後,忙不迭地換上便服,開著自己專用的軍車翻山越嶺尋芳去也。

我上面這段看似惡搞的分析,絕非玩笑話。新時代的消費者硬體新創必須要超越「需求(Need)」,創造出「想要(Want)」和「渴望(Desire)」,才能夠創造出空前的成功,成為獨角獸。

更深入的案例分析,敬請期待下週專欄。

*作者台灣大學電機畢業,在台灣、矽谷和巴黎從事IC設計超過十年,包含創業四年。在巴黎工作期間於HEC Paris取得MBA 學位,轉進風險投資領域,現為Hardware Club合夥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