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資金大逃走 不再愛臺灣投資?

2015-09-09 07:00

? 人氣

外資不再愛到台灣投資,台灣經濟變成以科技產品出口為主力,一旦出口變差,經濟就大受影響。(余志偉攝)

外資不再愛到台灣投資,台灣經濟變成以科技產品出口為主力,一旦出口變差,經濟就大受影響。(余志偉攝)

資金大逃走,不再愛臺灣投資,使臺灣經濟成長從3.4%預期值直直掉落到令人驚心的1.56%,也使股匯市都一起淪落見底,直教更多人更加悲觀看待,即將到來的2016年臺灣經濟前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資金逃走情勢 祇有惡化沒有好轉

過去將近一整年,臺灣資金大逃走的,本資與外資都不在少數,但卻以「外資」的流入或流出,無論任何風吹草動,都是最能引起臺灣本地投資人注意,甚至是也無一不會變成為未來「投資臺灣」前景,極可能肇致情勢變化的最關鍵指標。

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危機之後,馬政府經濟表現,在各種國際性大型排比中,幾乎都能名列前茅,在國際場域一直很是亮眼,但是,表現在國內總體構面的諸多宏觀指標,卻沒有給予國民更加出色的「有感經濟」績效展現,最主要的是,投資這一關鍵項目,自從李登輝戒急用忍「鎖國自閉政策」以來,一直祇減無增,而且是加速度遞退的世所鮮見狀況;投資的遞減與萎靡,正是過去二十多年,肇致臺灣經濟體質活力,根本銷蝕虛脫的最關鍵變數。

臺灣投資遞減與萎靡的殺傷力

從中長期宏觀經濟學角度來檢視,過去25年臺灣經濟發展,所呈現出來的資金大虛脫大外逃的階段性現象,很容易會給人一種:臺灣經濟在經歷過1980年代「臺灣奇蹟」(Taiwan Miracle)的「量的跳躍」(quantum jump)之大跨越與大躍升,而進入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境界之後,卻不幸因為國民社會惰性(inertia)之發作,破壞了既有動力動能,而使得整個國家社會」再度回墜跌落,再回過頭又一次淪陷到另一類型的「中等所得陷阱」(mid-income trap)之中,「社會有了資金可以外逃」,或者說「有條件能力階層的資金外逃」現象的崛興出線,恐怕也就正是「中等所得陷阱」社會,一種新典型的對外經濟發展病症。

資金外逃,當然嚴重虛脫了整個國家社會經濟成長率的持續遞增上升,當然弱化了國家象徵經濟櫥窗功能的股市與匯市,股票市場崩跌與外匯市場的本幣貶值,也當然成為最正常也最具必然性的對外呈現方式。

過去幾年的「基本臺灣風景」,莫非就是如此罷了。

外資大出逃才是真正問題關鍵

然則,從比較近期的短視野觀照,雖然不見得會看得到臺灣有再度淪陷到另一類型「中等所得陷阱」(mid-income trap)之中的明確症候群徵兆,但卻已然明顯可以有效指證,外資進出臺灣的大逆轉趨勢現象,確定是引申肇致2015年臺灣經濟成長遽然驟降,股市收縮減量的重要變數之首。

自從臺灣當局採取「鎖國自閉」政策,經濟國政治理策略基調,就是「脫外」與「拒外」之後,幾乎所有外資,對前來臺灣投資營運,就已越來越發閃躲迴避;尤其是,到了「無膽識無能力」馬英九當政後期,對於用臺灣作為「前進中國大陸中轉跳板基地」之可能性,已經「全然寄望破滅」之後,尤其可以說是,根本已到了「亟欲逃離臺灣」的地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