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獎風波:政治因素影響下的兩岸電影業,如何「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

2018-11-22 21:00

? 人氣

藝術與政治

在兩岸關係逐漸緊張的當下,傅榆一番話觸碰到眾人敏感的神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徐靜雯稱,作為與中國合作的業界人士,她認為傅榆的得獎感言有負面效應,但是作為普通人,台灣是言論自由的地方,這是傅榆的自由。「兩岸的緊張關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個事情如果不在金馬獎典禮上發生,可能還是會在別的場合上出現。」

當BBC中文嘗試聯繫一位中國電影業內人士時,這位人士表示,「電影人不討論政治」。也有不少人表示,希望「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

「這只是一個借口,」岑朗天笑著說。「這句話的潛台詞是,讓政治干預藝術,你不要做什麼回應。」

「藝術從來都是政治的一部分,政治也一直滲透在各個方面。」岑朗天認為,藝術家之所以需要干預政治,正是為了「防止政治干預藝術」。

然而對於中國來說,敏感問題的存在是不爭的事實。

2013年林正盛執導電影《世界第一麥方》曾有計劃進入內地市場。這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講述的是台灣麵包師吳寶春在法國比賽中獲得冠軍的故事。林正盛回憶,影片結尾的一幕中,奪冠的吳寶春身後出現了台灣的青天白日旗,看到這裡,中國片方直截了當告訴他電影不可能過審。這部電影最終沒能在內地上映。

「自我審查」與未來

,
本屆金馬獎李安擔任執委會主席,鞏俐擔任評委會主席。

在作品的完整性和面對龐大的市場之間,林正盛有自己的選擇標凖。但對更多人來講,面對中國的商業機遇,政治風險很難避免。

徐靜雯稱,在跟中國合作時,許多台灣人會有意識地不觸碰敏感內容,這是「避免不了」的,而當需要在政治立場上做出讓步時,每個人的尺度也不盡相同。

「這樣的統治和威脅裡面,會讓人民先做判斷,我們在心裡面先剪掉了,這個才是最可怕的,」林正盛說。

中國電影人大多不願對這件事情發表評論,BBC中文嘗試聯繫幾位人士,大家均表示不方便回應,但有人表示,目前業內普遍考慮慎用台灣藝人。

在岑朗天看來,中國電影人現在面對的問題,應該會是香港不久要面對的問題。「這不是未來的香港,其實就是當下的香港」,「同意也好,不同意也好,應該會出現了。」

有中國朋友告訴林正盛,「台灣要挺住,金馬獎要辦好」。這位59歲的導演希望,在當前局勢下,兩岸可以多一些同理心,互相了解、尊重。「我相信幾乎沒有一個台灣導演會說,我不要中國,我不理他,他如果怎樣我們就不要跟他來往」,他說。「中國要跟台灣打交道,希望跟台灣有交流,要懂得台灣是民主社會,不要誰說了什麼話就去放大」,「希望中國電影界的朋友,一起努力爭取創作最重要的東西,就是自由。」

注:為尊重受訪者意願,文中徐靜雯為化名。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