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健銘觀點:年輕人為什麼想離「家」─新加坡大選觀察

2015-09-01 05:50

? 人氣

新加坡國會大選將於9月11日舉行,這篇文章會簡明地介紹這次選舉的各個特點,作為選舉觀察的一個導引參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選民結構有何特點?

2015年7 月23日,新加坡《聯合早報》就曾報導指,「銀髮選民力量不容忽視」,理由是在過去十年,年滿65歲的公民增加超過16萬人,增幅是老中青人口之最。在2004年到2014年間,年滿65歲人士的比率,從7.8%增至11.2%;與此同時,20到39歲人士的比率,從30.9%降至20.9% (19歲及以下的比率,亦從27.3%降至22.1%) 40-64歲人士的比率,則從34.1%增至37.7%。近年新加坡政府如「建國一代」等政策,著意聚焦於年老人口,大概與此也有關係。這些人口數字值得參考,是因為按規定,每個公民都必須投票。雖然上述新加坡統計局數字並未區分有投票權的「公民」,與沒有投票權的「永久居民」,但按《聯合早報》說法,過去十年公民佔總居民人口超過85%,所以數字有參考價值。

問題是,年老人口是否就一定會傾向支持政府?記得在上屆大選,曾到反對黨工人黨的實龍崗(Sernagoon)造勢大會觀察,見到不少在場人士,其實都介乎40-64歲,這意味,較年老人口未必就是執政黨的鐵票。

這次大選有何重大意義?

不少媒體都已指出,這是李光耀逝世後的首個大選,也是首個反對黨派會出戰每個選區的一個大選。著有《成長在李光耀時代》的李慧敏,則指這次選舉會決定新加坡「是否邁向兩黨制」。

總理李顯龍為這次選舉意義的定調,是「決定國家未來15年到20年和人民合作的團隊,以及決定新加坡下一個50年發展方向」。而在剛發表的群眾大會演說,李顯龍多次提到李光耀,藉以提醒選民執政黨與新加坡成功的關係,暗示選民要小心選擇。這是執政黨的一貫競選策略之一,即呼籲選民應參考往績(track record),不要輕率決定、以國家前途作「賭注」。

最大反對黨工人黨今次較少提到上屆提出的願景,即強各黨平衡的「邁向第一世界議會」(move towards First World Parliament),改而提出「主宰你的未來」願景(empower your future),提醒國民思考未來新加坡發展國家的位置、民間的角色這類新的權力關係政治想像。工人黨黨主席林瑞蓮指政府代表長期出現於社會每一個角落,並不健康,原因是民眾能夠自我管理,不需要政府權力滲透到社會每一處。某程度上,這理念得到和議;學者Eugene Tan認為,新加坡50週年國慶之後,更需要公民持續積極參與政事討論,且過程不一定需要國家導引。

另一個民間開始浮現的選舉意義想像,是圍繞於黨國關係的反思,即思考新加坡作為一個國家,是否與現在的執政黨人民行動黨畫上等號、愛國是否就等如支持執政黨這類問題

論大選結果,比較值得留意的,未必是反對黨的國會議席數目變化,或者會否出現變天、政黨輪替,原因是現行選區劃分,對執政黨比較有利;新加坡網媒the online citizen曾有篇文章計算過,在新的選區劃分下,執政黨只需得到26.9%的得票率,就可以保住國會中的大多數議席;要保住三分之二議席、保住修改憲法的權力,就只需要31%得票。這意味,留意今次大選執政黨的得票率,會否繼上屆大選創新低後再下跌,比留意反對黨的議席數目變化更有價值。這次執政黨的總得票率,多少能夠反映現今民間對黨國關係的看法。不過,學者Bilveer Singh認為,在緬懷李光耀與新加坡50週年國慶常提到的執政黨往績這些因素下,今次大選未必是另一場「分水嶺」選舉

今次大選有甚麼議題?

日前新加坡報章Today報導了一個關於新加坡人生活焦慮的民調,最令新加坡人感到壓力的三個生活議題,分別是:外來人口、樓價與生活成本。

外來人口、樓價與生活成本是讓新加坡人感到壓力的三大問題。( 資料來源:todayonline)
外來人口、樓價與生活成本是讓新加坡人感到壓力的三大問題。( 資料來源:todayonline

政府也意識到其寬鬆人口政策已引來怨聲載道,因此最近再次保證,在中至長期,新加坡經濟體內工作人口的三分二,會是新加坡本地人;換言之,政府會努力維持1比2這個外地僱員與本地僱員比率。 不過,工人黨黨員余振忠立即撰寫文章提出疑問:這個比率會維持多久?

而在最近發表、勾劃來年國家政策的群眾大會演說,總理李顯龍的發言重心,也在房屋與人口這兩個範疇──例如鼓勵生育,以及幫助置業。這某程上反映政府對上述民調顯示的社會情緒有一定掌握。事實上,Today有報導說,自2011年大選後,現在社會對政府的滿意度相當高。這個結果有多準確、是否能夠如執政黨計算那樣,乘著50週年國慶與李光耀因素推高支持度,還需看選舉結果。

但另一方面,政府官員的言論,亦反映他們與民間想法之間的一些落差。例如,主事房屋政策的部長許文遠便不認同新加坡人有難以置業的問題,與上述民調所反映的社會觀感不太相同。此外,總理李顯龍也為現行的人口政策護航。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系教授、工人黨黨員吳佩松(Daniel Goh)日前便回應,新加坡當下人口政策的重點,是以本地人為基礎──如鼓勵他們生育、提升他們的技能等,但重申這不等如反移民;換句話說,按其觀點人口移入必須在重視本土的某些條件下進行(如要更詳細理解這種主張,可看工人黨2013年發表的報告A Dynamic Population for a Sustainable Singapore)。

另外還有一個較少人注意的議題,就是新加坡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之後對國家的影響,與新加坡應有的取態。

執政黨與反對黨有甚麼值得留意的地方?

執政黨人民行動黨剛發表了他們的競選宣言。在這場相當受矚目的選舉,執政黨以何定位競選,很值得留意。人民行動黨今屆大選的競選口號,是「你我同心,為國為民」。李顯龍在發表競選宣言時,強調本屆選戰將是一場硬仗。此外,新加坡裡中國新移民的妻子、前淡馬錫控股投資總監孫雪玲,代表人民行動黨出選,也引來了相當的議論

反對黨中的新面孔,也是一個值得留意的地方。例如,另一新加坡網媒mothership.sg最近訪問了工人黨的新人何廷儒(He Ting Ru)。她是在英國劍橋大學畢業的32歲律師、是很多新加坡人眼中的典型精英,於訪問中她解釋了為何加入反對黨。

反對黨也有負面新聞。例如國民團結黨就是否願意與工人黨協調、不在MacPherson單選區進行「三角戰」,決定反覆,最後更令黨員Hazel Poa不滿決定而退黨。 工人黨吳佩松被指涉婚外情、是否選舉抹黑的爭議,也在發酵中(關於政府對新加坡媒體的影響力,可閱讀文章Government counting on the media)。

新加坡年輕選民在想甚麼?

今年八月,媒體the Establishment Post回顧近年新加坡青年對國家發展觀感的調查,發現不少受訪者都想離開這個國家。例如在去年的調查中,十位之中有六位青年表示,他們想離開新加坡以追尋夢想。想離開的主要原因,包括生活節奏太快,生活成本太高,以及認為其他地方會有更多機會。新加坡50週年國慶、正值決定未來的大選之際,青年人「離家」慾望背後的具體原因、未來新加坡要怎樣才更像一個「家」、這個「家」會否成形、新加坡青年「離家」意欲在世界上是否孤立,都是很多人會思考的一些問題。

延伸閱讀:

民間媒體the online citizen製作的大選介紹短片,提供了另一個很不錯的參考。

*作者為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碩士,著有《港英時代:英國殖民管治術》。原題為〈新加坡大選前奏:五點觀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