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連戰走到國共歷史的風陵渡囗

2015-09-01 05:50

? 人氣

連戰30日晚間抵達北京,將參考北京系列紀念抗戰活動。(中評社)

連戰30日晚間抵達北京,將參考北京系列紀念抗戰活動。(中評社)

在台灣政局極可能再度政黨輪替之前,在馬英九、國民黨中央、台灣民意的多方責難之下,連戰依原定計劃去了北京。九月三日,當連戰站上北京天安城樓,閱兵觀禮,他個人的政治生涯和國共關係都走到了歷史發展的 風陵渡囗。海峽兩岸之間此後的風起浪湧、吉凶難測, 連戰 能夠為和平發展找出一個有望可行的津渡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先說「連習會」,和台灣人物來往, 中共是重視歷史淵源的。 抗戰前一年, 連戰出身 在西安 ,在台灣成長,家、學、黨、政資歷完整,遺憾未能 選上總統。歷史的弔詭是,連戰反而因此得以國民黨黨主席的身份,做了兩岸破冰之旅,建構國共平台,成了兩岸交流的樣板人物。現在又一個 關鍵時刻,連戰 想在歷史為自己留一席之地,他想對 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有歷史性的貢獻,也是可以理解的 。中共可能的安排可能有:全面公開 連習會談的內容,或以記者會公告部分內容,或在某些場合讓 連戰接受媒體問答。不同的安排,所透露的象徵性、談話份量也都會不同。連戰個人的歷史地位,國共平台在未來的兩岸關係還能扮演什麼角色?這都會引發連帶的影響。

全國皆曰不可,日後歷史再還以公道的,也是有前例的。九一八事變之後,蔣介石請他的換帖兄弟黃郛出來和日本人周旋。1933年5月,黃郛以北平政整會委員長的身份和日本簽下了塘沽協定,此協定等於中國默認滿洲國和日本佔領熱河合法,也喪失了部分華北主權,在當時激揚的抗日聲浪中,背上了賣國的罵名。

抗戰後, 蔣介石為文追念黃郛,說「自來志士仁人,臨湯火而不避者易,受疑謗而不辭者難。」肯定 黃郛是一位為他背黑鍋、為國家去跳火坑的愛國者,爭取到準備抗戰所需的時間。

陳英士、黃郛、蔣介石結拜為兄弟時,有約言:「安危他日終須仗,甘苦來時要共嚐」,彼此有生死與共的信任 關係 。而 當年出席APEC的台灣領袖代 表人選,馬英九囑意的第一人選是有「國民大會議長」 資歷的錢復,北京願意接受的人卻是 連戰。馬、連之間有猜忌之心,信任不夠,也使幾次「連胡會」、「連習會」的正當性、代表性不足。   

我們可以回顧一下國共兩黨的合作抗戰。 1937 年7月8日,中共中央發表「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 ,呼籲「國共兩黨親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進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又於1937年7月15日,交付了「共赴國難宣言」,其中說:

「當此國難極端嚴重民族生命存亡絕續之時,我們為著挽救祖國的危亡,在和平統一團結禦侮的基礎上,已經與中國國民黨獲得了諒解,而共赴國難了。

中共中央再鄭重向全國宣言:

一、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為中國今日之必需,本黨願為其徹底的實現而奮鬥。
二、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停止以暴力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現在的蘇維埃政府,實行民權政治,以期全國政權之統一。 
四、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轄,並待命出動,擔任抗日前線之職責。」

國共兩黨的第二次合作於焉展開,毛澤東、周恩來成為國民參政員。國民政府任命周恩來為軍委會政治部副主任,允許中共於重慶創辦《新華日報》。一直到1941年皖南事變爆發,雙方的合作關係又瓦解。

至於中共的真心實意為何?1937年9月13日,《解放周刊》刊出陸定一(中共建政之後,做過中宣部部長)的〈上前線去〉:

「盧溝橋的炮聲。來到突兀,也並不突兀。日本鬼子的野心和技倆,誰都知道,整個華北在虎口里了。『我們是工農出身,不侵犯群眾一針一線,替民眾謀福利,對友軍要親愛,對革命要忠實.如果侵犯民族利益,願受革命紀律的制裁,同志的指責!謹此宣誓!』

宣誓完畢,一律換上青天白日徽章的帽子。

『舊帽子怎麼辦?』

『舊帽子?我們要把它包在包袱里,永遠帶在身邊。』

隊伍走開,大操場上沒有留不一頂舊帽子。沒有一個人,願意把舊帽子拋掉的。因為那上面有五角星,紅的。

『我知道的,你們改名字是為了要打日本。你們的名字改了,你們的心是不變的。』土橋的農民說。點著頭。」

重讀這些舊資料,有助於調整我們的歷史思維,知道「共軍也曾是國軍」,也提醒國共合作的風險和歷史代價。 我們建議連戰和他的幕僚也重讀一下他祖父的詩作 《甲寅十月十日》,這是1914 年,連橫在北京,看袁世凱北洋政府閱兵 時所作的,其中有:

「天安門上閱兵來,萬馬無聲紫禁開。

九派龍蛇將起陸,一時鷹犬亦登臺。」

到了北京,眾所注目,連戰不想做一個無聲的人,他有話要說。我們相信連戰不是做鷹犬的材料。至於會成為一條裏外不是人的蛇,或無愧家門和過往歷史的一條龍,那不只在連戰的人格信念,也要看中共願意給連戰多少空間,讓連戰說出夠格又對得起中華民國和台灣人民的表述。黃郛當年說過:「但國家既需要我唱這齣戲,只得犧牲個人以為之。」海峽兩岸之間是需要有人能唱出一齣好戲 連戰受疑謗仍堅持去北京,也可以說是一種 犧牲,我們祝福他能漂亮演出。

*作者為上司公司獨立董事,專欄作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