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在線》程式設計課的全面實施,是流行還是災難?

2018-11-20 06:30

? 人氣

「編寫程式的過程是一種邏輯與溝通的建構,然而導演、廚師、甚至婚禮設計師都是會編程式的人,但是他們不一定會用電腦語言。顯而易見的,程式設計並不等同邏輯與溝通的能力。」(資料照,取自兒童程式設計 KidsCoding 樂學科技@facebook)

「編寫程式的過程是一種邏輯與溝通的建構,然而導演、廚師、甚至婚禮設計師都是會編程式的人,但是他們不一定會用電腦語言。顯而易見的,程式設計並不等同邏輯與溝通的能力。」(資料照,取自兒童程式設計 KidsCoding 樂學科技@facebook)

108學年度推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中,生活科技及資訊科技合設成為「科技領域」。一時之間,程式設計及演算法成為顯學,官員們都能侃侃而談。不僅中小學搶著開程式設計相關課程,大專院校也不遑多讓,紛紛將程式設計列為畢業門檻。然而究竟為甚麼要學程式設計或演算法,似乎沒有人能說清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十二年國教科技領域課綱中說道:「資訊科技課程的目標,是增進運算思惟的應用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以及創新思考的能力。」其中除了運算思惟的應用能力之外,其他的能力的培養,似乎都不需要藉著寫程式就可以建構,甚至只要落實童軍活動就能達成。而所謂的「運算思惟」若正是西方談的Computational Thinking,其定義究竟為何?至今仍是眾說紛紜,也未見領域課綱內有任何闡述,更不清楚其與程式設計有任何直接關聯。

程式語言就如同世間的語言,是一種溝通的媒介,有其特殊的詞彙、語法。對於現代人而言,就是專門用來與電腦進行溝通。編寫程式的過程是一種邏輯與溝通的建構,然而導演、廚師、甚至婚禮設計師都是會編程式的人,但是他們不一定會用電腦語言。顯而易見的,程式設計並不等同邏輯與溝通的能力。而演算法就如同食譜一樣,能清楚寫出食譜的人,就已經具有演算法的知能。但是,優秀大廚師能精益求精的改良及創新食譜,這並不是普羅大眾每一位會作菜的人所能及。

且不論學習程式的釋義,至今論述不清,教育部馬上就要投入4年21億的硬體建設。想到之前的建構數學、電子白板、學習共同體、翻轉教室、創客等等,一陣一陣的旋風之後,除了廠商荷包滿滿,到底在學生身上成就了甚麼?也未見教育當局有任何具體的檢討與反思。在西方中小學實施已多年的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讓學生將電腦帶進教室,讓資訊科技的運用融入一般教學。而臺灣似乎還在忙著花大錢建電腦教室,讓學生去「上電腦課」,這種的思惟與20年前有任何差別嗎?

國小電腦課(圖/kl shenao@flickr)
「臺灣似乎還在忙著花大錢建電腦教室,讓學生去『上電腦課』,這種的思惟與20年前有任何差別嗎?」(圖/kl shenao@flickr)

事實上,在即將下臺的「九年一貫課程」中,強調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讓學生將所學之資訊能力充分應用於學習活動中。15年轉眼就過去了,請問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實施的情形如何?在教學現場有哪些具體的改變?更進一步的請教,師資教育的本身,是否有先落實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今日在推動新課綱的當下,不見反思檢討,只有新的花招出籠,不能不讓人憂心,學生究竟是受益還是受害?

十二年國教科技領域課綱中還說道:「高級中等學校教育階段將進行電腦科學探索。」然而,真正的電腦科學(Computer Science)在臺灣已日趨式微,各型大專院校的資訊系所多在簡化課程。諸如形式語言、編譯器、計算機理論等蹲馬步的功夫課程,很少有學校願意開課,多改以市場導向的運用以及證照為主。未來實施108課綱的高中,如能真正落實如領域課綱中所言之電腦科學的探索,教育部當立刻縮編全國大專院校的相關資訊科系,因為高中生具備的電腦科學知識大概會超過大學生。

直觀的大膽假設,12年國教課綱推動資訊科技,莫非是要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或是支持國家資訊科技產業的發展。但是資訊素養是指一個人具備覺知何時需要資訊,並能有效地搜索、評估和使用所需資訊的能力,與程式設計有甚麼關係?而電腦只是工具,使用工具與製造工具是兩件事情。如果全國的學生都學習寫程式,就能提升國家資訊產業,那麼請問全國有多少人騎摩托車,但是我國引擎工業如何呢?

如今是網路時代,少了資訊安全,資訊科技幾乎就戛然而止,且看台積電如何在一夜之間損失76億。但是舉凡當紅的資訊安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熱門學科,都需要扎實的數學基礎。但是以107年國中教育會考為例,數學有兩題非選擇題,23萬多名考生中有4萬221人零分,其中7成交了白卷,雖然有一小題只是簡單的求平均值。不僅如此,三成國中畢業生的數學及英文待加強(白話就是不及格)。

如果國家真的在乎資訊科技能力的提升,則全國的國中生必修離散數學;高中生必修幾何、群論;大學學測必考作業研究,那在未來全球資訊戰場上,還可能有點機會。但是,按照反對108課綱文言文課程的部分學者專家之邏輯:「國民教育欸!學那麼難幹什麼?」因此未來的學生,用課時數去學一些時下流行的套裝軟體,然後寫個小小的App,就企圖來振興資訊科技,如果這不是緣木求魚,那也是掩耳盜鈴。

谷歌日前才剛慶祝20周年,但如今在市場上卻也面對更大的挑戰,與其他科技龍頭已展開正面交鋒。(資料照,美聯社)
「今年Google剛好滿20歲,去年剛被賣掉的Yahoo公司,在20年前面對剛出道的Google,不知道是甚麼樣的態度⋯⋯當大家震天價響的在喊著『創新』,如果沒有扎實的學術根基、缺乏深切的回饋反思,那創新將只會是雲霧、泡沫」(資料照,美聯社)

今年Google剛好滿20歲,去年剛被賣掉的Yahoo公司,在20年前面對剛出道的Google,不知道是甚麼樣的態度?還有何人在乎當年Nokia的不可一世?甚麼人還回憶昨日的MySpace?誰記得曾是世界級的王安電腦?資訊科技前仆後繼,瞬息間變化萬千,今日的超級明星,明日就可能成為落日黃花。當大家震天價響的在喊著「創新」,如果沒有扎實的學術根基、缺乏深切的回饋反思,那創新將只會是雲霧、泡沫。

*本文原刊《通識在線》,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