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北漂是為了南歸、讓高雄找回藍領精神!

2018-11-12 05:30

? 人氣

打造高雄為美麗城市,要找回藍領精神。圖為總統蔡英文出席「2018 IESF世界電競錦標賽」。(總統府提供)

打造高雄為美麗城市,要找回藍領精神。圖為總統蔡英文出席「2018 IESF世界電競錦標賽」。(總統府提供)

我是高雄「南歸的北漂族」,從高中畢業到臺北生活了十八年、白手起家買房子、買車子、娶妻生女,再回到高雄,心中感觸是百感交集。今天不談政治,只談談這個孕育我長大的城市過去和未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藍領精神:踏實付出、努力的活著!

小時候,每到上下班時間,中山路、成功路上擠滿了往返兵工廠和加工區的「腳踏車瀑布」,就連今天紅到國外的台北橋「機車瀑布」也無法和當時景況相比,許多外縣市的朋友們也移居到這裡,城市雖然住要是拆船、碼頭、貨櫃、電子零件……等充滿「油味、油漬」的產業,但也算得上欣欣向榮,是個有陽光、大海和自己特殊節奏、步調的城市。

長大以後才知道,高雄被定位成「藍領城市」,以勤奮的勞動力支撐著臺灣奇蹟。當時是人力密集產業,我們的父母承擔經著經濟發展的重責、沒時間想到生活和享受,這是高雄過去被稱為「文化沙漠」的原因,並不是我們不愛藝術、休閒,而是高雄人堅信「流淚播種的、必歡呼收割」,為了家庭、國家,選擇踏實的用勞動、耗歲月,扮演好產業螺絲釘的角色。

北漂,讓我看到不同的生活樣貌

大學刻意選了臺北的學校,想體驗不同城市生活、追求廣告詞裡常聽到的「夢想」。這裡五光十色、應有盡有,可以讓年輕人很快找到資訊和物質的滿足感。在大眾傳播業興盛的當下,讓我有機會因為工作走遍世界三十個國家、城市、也了解到自己成長的這片土地特色在哪裡。

近二十年的臺北生活目標相對單純,賺錢、買房子、成家、養活一個家……只是時間久了,就會感受到商業城市的空洞、虛榮與冷漠,於是選擇放下百萬年薪,回到高雄再出發。

20181030_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中)今晚北漂到台北信義區,在酒吧與80名青年舉辦「北漂青年見面座談會」。(周怡孜攝)
「北漂」成為今年選舉的話題。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到台北舉辦「北漂青年見面座談會」。(周怡孜攝)

南歸,台北看不到的高雄!

再回到高雄,這裡變漂亮了!

老家過去被工廠包圍,讓我到了不惑之年才知道原來自己離海這麼近!小學上體育課曾被滿天「木屑雨」攻擊的場景不再、夜裡偷排廢氣的企業也停業了。城市依舊是寬寬大大的道路、可以讓人展臂迴旋的空間,只是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漸漸發現,產業轉型的過程讓高雄人失去舞臺,過去相信再累也能靠雙手養活一家的邏輯不再適用。主要工作類型不是軍、公、教,就是國營、半公營事業,剩下的多屬零工或是專業技工。

讀者不妨點開網路「人力銀行」選項,高雄人連想要找個「踏實」也成為一件困難的事。

這是擁有從總統府到各級部會,以及滿是企業總部大樓的臺北人所感受不到的問題,高雄的「美麗」已經是支撐這個城市的唯一「賣點」了。

城市價值不在硬體、是滿足土地上的每一口呼吸

選舉到了,這次不同顏色間的攻擊目標鎖定在高雄「老、窮」與否。其實城市的價值不在於建築物的美觀或新穎程度,而是每一個生活在這裡的人是否真正能夠找到溫飽、安全、愛、尊嚴,與自我實現的意義。當然,做為一個觀光客或是已經有了一份好工作,住好、吃好,不用擔心溫飽、安全的「旁觀者」可以站在「制高點」強調建設重要性、細數有多少個國際競圖的建物,談未來、論自我實現;但面對高雄市青年失業率12.0%的現實,再美好的建築、跨世界的設計也無法帶給城市未來希望和溫度、更別談給這片土地上的人榮耀感。這也是年輕人選擇「北漂」主要原因。

產業不再是線性、跳躍思考才能找到可能性!

臺灣進入「已開發國家」,這幾個字代表是全球的模範,也就是發展充國家參考的樣版;換句話說,臺灣必需走在其他國家的前面,沒有樣版可以抄襲、複製了。

我曾經和市府官員在公開場合對話,得知他們也是百般無奈的道出高雄產業困境:不是不想做,是不知道能做什麼!所以每次在面對議會的業務報告書上寫得讓人眼花撩亂,有觀光、電影、動畫、半導體、會覽、文創、石化高值化……各式各樣的產業,講白點就是「臺北有的我們都有,但沒有一樣成氣候!」。

拿「會展」來說吧。高雄展覽館到目前連臺北南港展覽館的規模都趕不上、更別提周遭香港、澳門、大陸……各地都有設備完善、配套完整的宏偉場館,早就在相關產業上站穩腳步。

現今產業發展已經不是「線性」、而是跳躍性的思考!但高雄的邏輯還是停留在「中央補助什麼,我就做什麼!」,最近正在興建「體感大樓」,等到房子蓋好,這些東西也許早就過時了。

城市定位正確,產業就出現了!

「北漂」問題不是靠口水、攻詰、謾罵就能解決的!接下來不管誰選上,都必需思考短期、長期、面對中央及國際的策略。

短期內要盤整在地資源、穩固既有發展:例如高雄雖然高喊發展觀光,但卻捨本逐末,不斷興建和其他國家一樣的建物、卻遺忘屬於自己調調的感動。像《孤獨星球》評價高雄是世界十大旅遊景點,介紹的並不是價值幾十億的建築、也不是從威尼斯抄來的「貢多拉」,而是鹽埕區的「小堤咖啡廳」、田寮區的石頭廟、以及旗津天后宮……等等充滿民間文化特色的景點,顯見執政者一昧外求、並沒有回溯城市本身的內涵,了解觀光是決戰在地特色的道理。

長期必需跳脫偏安思維、大膽找到可能性:對內要求企業總部南遷、如《民視》、《三立》等強調南部人的電視台,總部就該南遷,帶動高雄媒體相關產業發展;對外則需跳躍性思考、搶世界之先,像英國就是以資金吸引全世界文創、社會企業等產業優秀人才進駐,不怕你來,就怕你不來!創造源源不絕的產業和資金動能。

當然,靠山吃山,就算我們非常不願意談,兩岸關係穩定與否還是決定了高雄能否在短期帶來商機、動能的決定性因素。不妨政治放一旁,邊賺錢邊思考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是南進或是邁向世界!

找回高雄藍領價值、回歸本質思考!

目前高雄產業思考都是搭在科技的肩上「往前走」,忘了工業4.0並不是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而是融合雲端、網路、大數據……創造產業更大利潤、客製化的工具而已。其實不管觀光、科技、生技……目前看到的產業都屬「俱樂部財」,只有少數資本家能真正賺到錢,為政者不妨逆向思考,除了這些讓人聽得目眩神迷的名詞之外,是否能回歸「藍領價值」,把踏實再找回高雄?畢竟這是我們熟悉的生活方式,就算僕實、老實了點,但這份只屬於高雄的在地精神是哪個城市也學不來的。

當世界越來越快,可以思考這個陽光、寬廣、有山有海、又有著浪漫踏實個性的城市也許能夠創造出不同於商業城市高所得、高消費的自給自足、有溫度的生活樣貌,真正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幸福城市」!

*作者為大學教師、社福工作、南歸的北漂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