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偉觀點:錢學森感謝俞大維的提攜?

2018-11-11 07:10

? 人氣

錢學森特別提到三個他最感謝的人,第一是俞大維先生、第二是吳大猷先生、第三是翁文灝先生。圖為我國國防部長俞大維。 (資料照,取自網路)

錢學森特別提到三個他最感謝的人,第一是俞大維先生、第二是吳大猷先生、第三是翁文灝先生。圖為我國國防部長俞大維。 (資料照,取自網路)

在《傳記文學》457期(2000年出刊)中,由王奐若先生(註一)所發表的《中共火箭飛彈之父錢學森感念三位哲人》一文中寫道──「在1999年9月18日下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召開大會,表彰研製「二彈一星」作出突超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在授獎典禮上,錢學森因身體不適因此被安排坐在輪椅上台代表講話…在致詞中錢學森特別提到三個他最感謝的人,第一是俞大維先生、第二是吳大猷先生、第三是翁文灝先生……(註二)

然根據大陸知名文史作家葉永烈先生所寫的──《錢學森和他的老師們》(中國教育報/2011年12月12日刊出)一文中卻指出,有「中國航太之父」和「火箭之王(火箭飛彈之父)」稱譽的錢學森在生前曾親筆寫下一份珍貴文件,回憶在一生中給予他深刻影響的人,總共17位,分別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父親錢家治——寫文言文;

母親章蘭娟——愛花草;

小學老師于士儉——廣泛求知,寫字;

中學老師董魯安(於力)——國文、思想革命;

俞君適——生物學;

高希舜——繪畫、美術、音樂;

李士博——礦物學(十級硬度);

王鶴清——化學(原子價);

傅仲孫——幾何(數學理論);

林礪儒——倫理學(社會發展);

大學老師鐘兆琳——電機工程(理論與實際);

陳石英——熱力學(理論與實際&預備留美);

王助——經驗設計(留美經驗傳承)(註三); 

Theodore von Karman(馮․卡門——德國與美國著名空氣動力學大師);

與──毛澤東、周恩來、聶榮臻(註四)。其中並沒有王奐若先生所寫的以上三人(俞大維先生、吳大猷先生、翁文灝先生)

porno:圖一:民國36年(1947年)9月27日,王助與有──「中國(大陸)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錢學森(1911~2009)於上海龍華機場合影。(作者提供)
民國36年(1947年)9月27日,王助與有──「中國(大陸)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錢學森(1911~2009)於上海龍華機場合影。(作者提供)

還原當年「兩彈一星」的授勳頒獎典禮現場實景

中國大陸在1999年9月18日慶祝建政五十周年紀念前夕,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及中央軍委製作了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在人民大會堂授予或追授給──錢學森、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等23位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傑出貢獻的科技專家。這些獲獎的23位中國科學家均被稱為「兩彈一星元勳」。其中「兩彈」指的是──原子彈及導彈、而「一星」則是代表──人造衛星。當時中共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李鵬、朱熔基、李瑞環、胡錦濤、李嵐清及尉健行等均親臨參加表揚大會。

據說當時原本預計由錢學森上台代表受獎人員致答詞,但因錢老身體不適而改由有中國氫彈之父稱號的于敏(1926~)上台致詞(註五)。也就是說,當天錢學森不但沒有出席授勳典禮,更不可能如王奐若先生在《傳記文學》發表的文章所稱還上台代表致詞,但至於錢學森有沒有在其他場合說過類似的話,或許就需要更多的資料來佐證。中共是在1964年自力完成了第一顆自製的原子彈的試爆。緊接著在1967年6月17日,繼續完成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註六)。就原子彈進化為氫彈的研發時程來看,蘇聯用了4年、英國用了4年零7個月、美國花了7年零4個月、法國用了8年零6個月、而中國僅花了2年零8個月就達標,是目前世界上氫彈研發速度最快的國家。而由于敏所設計的氫彈其構型比美國T-U構型設計更加巧妙,首爆氫彈體積也比美國要小。

就因為錢學森的身體不適無法參加授勳典禮,因此在典禮結束後,時任中共政協副主席、著名核子物理學家朱光亞,中央軍委委員、總裝備部部長曹剛川上將,總裝備部政委李繼耐上將,還特地趕赴錢學森家,將「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及獲獎證書親自呈交給錢學森(如下圖)。

porno:圖二:照片左起為時任中共總裝備部政委李繼耐上將、中共政協副主席、著名核子物理學家朱光亞、錢學森、錢老的夫人蔣英教授、中央軍委委員、總裝備部部長曹剛川上將。(作者提供)
照片左起為時任中共總裝備部政委李繼耐上將、中共政協副主席、著名核子物理學家朱光亞、錢學森、錢老的夫人蔣英教授、中央軍委委員、總裝備部部長曹剛川上將。(作者提供)

附註:

(註一):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

(註二):莊崚在他所寫的:《紅錐葉:父輩的西南運輸總處抗戰歲月》這本書中也有類似的敘述──「……世紀之交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之時,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舉辦表彰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大會,受獎的首席科學家錢學森在講話中說:『今天我們能交出這樣一張成績單,要特別感恩和懷念三位先賢前輩;第一位就是俞大維先生。例如在場的受獎人任新民、屠守鍔、姚相斌、孫家棟、黃緯祿、徐蘭如、沈正功及謝光選等均係在俞大維的兵工廠及研究機構工作或資送出國留學培養出來的人才。』在座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胡錦濤等均報之以熱烈的掌聲。」

莊崚的伯父莊漢開、父親莊漢定早年都在俞大維轄下的──西南運輸總處(全稱:軍事委員會西南進出口物資運輸總經理處)服務,是俞大維先生生前非常親近的部屬與朋友。

參見──莊崚:《紅錐葉:父輩的西南運輸總處抗戰歲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p14。

(註三):王助(Tsoo Wong),字禹朋,1893年(清光緒19年)生於北京。1905年,12歲時考入位於天津的煙台海軍學堂。1909年(宣統元年)與曾貽經、巴玉藻等20名優秀青年隨海軍大臣載洵、副大臣薩鎮冰赴歐美考察與學習,到英國後先被分發至位於巴羅和弗內斯(Barrow and Furness,1983年前稱為:巴羅因弗內斯/Barrow-in-Furness)的維克斯船廠(Vickers)實習。1912年再上位於英格蘭東北部杜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阿姆斯壯工學院(Armstrong College in Newscastle)就讀。

1915年王助取得機械工程學士學位(Degree of BSc)。同一年在北洋政府的支助下,王助與巴玉藻、王孝峰等三人轉赴美國進入紐約寇提斯航空學校(Curtiss Flying School)學習飛行,完成飛行課程後,三人再於9月27日一起進入麻省理工學院(MIT)就讀航空工程學系(Department of Aeronautics Engineering),並於隔年(1916年)6月9日畢業。王助從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後,正巧遇上袁世凱稱帝,北洋政府幾乎癱瘓,使得王助只能暫時停留在美國找工作。不久進入剛於西雅圖成立的太平洋飛機產品(航空器材)公司(Pacific Aero Products Co.)擔任該公司的工程師。太平洋飛機產品(航空器材)公司成立於1916年7月,隔年(1917年)改名為波音公司(The Boeing Company)。由於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打的正火熱,為了預作參戰準備,美國海軍需要大量教練機,因此王助進入波音公司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要設法改良舊有的B&W水上飛機的起降成功率。為此,王助改變了飛機的部份設計,通過了美國海軍部的測試之後,海軍決定以57萬美元向波音公司訂購了50架,這份訂單為波音公司帶來了可觀的收入,是波音發展史上很重要的一步。為紀念王助對波音公司的貢獻,1991年11月21日波音公司公司國際合作發展處處長查爾斯․史雷特先生在中華民國第三屆航空工業會議上,贈送給王助來臺後任教的成功大學一座王助研發成功的C型機水晶模型。同時,波音公司也宣佈,每年將會定期在成功大學航太系舉行為期兩週的航空工程講座──「王助紀念講座」。2005年8月22日,波音公司在西雅圖新成立的飛航博物館(Museum of Flight)中還特別闢了專區來詳細介紹王助設計改良的B&W水上飛機等相關歷史,以紀念王助對波音的貢獻。

錢學森是在1934年(民國23年)考取「航空機械」留美公費生,當時負責出題的就是王助,放榜之後,王助特別召見錢學森,並給他很多留美時必須注意的學習建議。

參見──

(Ⅰ)褚晴暉:《王助傳記》研究報告(成功大學2010年6月出版)。

(Ⅱ)拙著:《衛國戰士的搖籃:三軍官校的草創與沿革》之附錄六【被遺忘的中國航空工業先驅──王助】(蒼璧出版有限公司),p288~294。

(註四):以上資料另可參見──葉永烈:《走近錢學森(修訂版)》(四川人民出版社)。

(註五):參見──《傳記文學》465期(2001年2月出刊),p134。

此為讀者來函之區塊,有讀者質疑王奐若在《傳記文學》457期所發表的《中共火箭飛彈之父錢學森感念三位哲人》中有關錢學森代表其他「兩彈一星」有功人員上台致答詞是錯誤的。王奐若回答:「…于敏先生代表受獎人講話是事實」,「但事先原安排錢學森先生坐輪椅上台代表講話,也是我先前所知悉的,大概錢老臨時身體違和,而改由于敏先生代表說話」。

于敏除了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外,在2015年1月9日,還獲習近平主席於北京人民大會堂頒發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註六)一般來說,製作核子武器的原料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以能夠發生核分裂的鈾235作為原料,但在自然界存在的天然鈾中,只含了0.7%的鈾235,必須把它提煉出來濃縮到90%以上,才能當作核子武器來引爆。這種設計需要極高的技術及特殊裝備,才能將鈾235濃縮到期望的目標,所以只掌握在美、法、英、蘇、中這些核武大國手上。

第二種方法就是直接利用未經濃縮的天然鈾,以重水式的核子反應爐,日夜不停運轉,讓核子原料中占99.3%、不會發生核分裂鈾238吸收中子後,轉變成鈽239,再將鈽239提煉出來,它與鈾235一樣可以發生核分裂。二戰時美軍轟炸日本長崎那一顆叫做「胖子」(Fat Man)的原子彈,就是這一型的,當時也造成六萬以上的人口死亡。這種鈽彈是第三世界想製造原子彈國家的最佳選擇,因為不需昂貴的濃縮鈾技術,只要細火慢燉,燒個十年八年,等產生的鈽同位素夠了,就出其不意來個試爆,嚇嚇有核武或沒核武的國家,所以它又被稱為是「窮人的原子彈」。為什麼有些核武大國那麼反對有核電的國家進行核廢料再處理?就是怕戰時美軍轟炸日本長崎的「胖子」原子彈核廢料裡的鈽239被提煉出來做原子彈。

第三種核子武器就是氫彈,它是以氫融合的方式來產生殺傷力,二戰結束後,那批原來研究原子彈的科學家,就繼續發展出這種可怕的核武,它需要由相當於一顆原子彈的能量來引發氫原子的融合,之後再發生爆炸,產生的威力要比以核分裂方式引爆的原子彈大上百倍、甚至千倍。

參見──賀立維:《核彈MIT:一個尚未結束的故事 》(我們出版),p36~38。

*作者為中正理工學院專科班畢,自由作家。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9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忠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