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壞的三權分立》黨意凌駕民意、議事規則阻礙……美國行政權凌駕立法權,國會地位江河日下

2018-11-07 11:00

? 人氣

意凌駕民意,行政權霸凌立法權,兩黨惡鬥加劇,美國國會形同白宮橡皮圖章。圖為國會山莊。(美聯社)

意凌駕民意,行政權霸凌立法權,兩黨惡鬥加劇,美國國會形同白宮橡皮圖章。圖為國會山莊。(美聯社)

美國建國200多年來,國會在三權分立的憲法架構中,掌控制定法律、制衡總統和對外宣戰的重要權力。然而自2008年以來,兩黨鬥爭導致黨意凌駕國會議員的自由意志,聯邦參議院及眾議院中,黨團幹部利用議事規則阻擋議員對法案提出修正,讓新進議員無法對熱門議案提出修正,眾議院委員會討論法案的次數10年來銳減近一半,本應制衡行政權的國會力量逐漸削弱,幾乎成為白宮的橡皮圖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08年兩黨惡鬥加劇 國會自主蕩然無存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與美國調查媒體ProPublica指出,自2008年歐巴馬(Barack Obama)當選、2009年就職後,伴隨「茶黨運動」(Tea Party movement)興起,過往的兩黨協商默契消失,陷入惡鬥死結。「茶黨運動」是由美國民間保守派人士發起,在全國各地串聯、示威,反對歐巴馬的所有政策,成為當時美國社會不可忽視的反抗力量。

美國民眾抗議川普「零容忍」移民政策、拆散家庭。(AP)
美國民眾抗議川普「零容忍」移民政策、拆散家庭。(AP)

兩黨惡鬥從根本上改變了立法部門的運作方式,本該監督、制衡行政部門的國會變成白宮及政黨的橡皮圖章,在決定優先法案及政策時,國會自主蕩然無存,全以白宮馬首是瞻。以此次期中選舉最熱門的移民議題為例,過去5年來在國會針對移民政策的辯論僅有寥寥數日,沒有得到任何解決方案。在健保議題上,民主黨力保《平價健保法》(ACA,即歐巴馬健保),共和黨則誓言完全廢除,雙方無法達成共識,陷入僵局。

民主中的獨裁 國會領袖動用議事規則阻擋議員修改法案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萊恩(AP)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萊恩(AP)

《華盛頓郵報》與ProPublica分析過去10年來,參議院及眾議院的「唱名表決」(roll call voting)紀錄和委員會開會紀錄發現3點趨勢:

一、新進及較資淺的聯邦參議員參與熱門議題的機會較少,主因是參議院領袖限制了立法修正案的投票次數,並在共和黨參議院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時期創下歷史低點,不到所有唱名表決數量的20%,低於12年前的67%。

二、自從共和黨威斯康辛州聯邦眾議員萊恩(Paul D. Ryan)從2015年擔任議長以來,多次在程序委員會動用「封閉規則」(Closed Rules),也就是讓議案在審議過程中不接受修改或替代,除非委員會主席建議修改。過去2年來程序委員會動用「封閉規則」的次數創下歷史新高,共計58次,約是20年前的眾議院議長金瑞契(Newt Gingrich)動用次數的4倍。

美國聯邦參議院共和黨領導人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推動廢除歐巴馬健保遭遇重挫(AP)
美國聯邦參議院共和黨領導人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推動廢除歐巴馬健保遭遇重挫(AP)

三、兩院委員會開會討論法案的次數比往年還要少。2005年和2006年,眾議院委員會共開了449次法案會議,參議院委員會也有252次。但在2015年和2016年,數字分別下降至254次和69次,次數大幅銳減。代表委員會大部分都在處理人事任命等非法案相關事務。

預算卡關 聯邦政府多次關門大吉

過往參、眾兩院會在預算案死線前批准部分重要預算案,然後利用秋季會期通過剩餘的預算案,但自從共和黨人在2011年接管眾議院後,就開始杯葛預算。2013年兩黨因為《平價健保法》僵持不下,導致預算卡關,聯邦政府從10月1日至16日關門大吉,約80萬政府員工休無薪假。最後在10月16日達成協議並通過開支法案,聯邦政府隔天恢復正常運作。

美國聯邦政府關門。(美聯社)
美國聯邦政府關門。(美聯社)

今年1月,川普揚言停止「童年抵美者暫緩遣返專案」(DACA),該專案保護約70萬名兒童時期隨父母非法入境美國的「追夢者」(Dreamers),兩黨因此爭執不休。雙方談判多日,《臨時開支法案》雖然通過眾議院,但還是在參議院陣亡,導致聯邦政府關門3天。自2011年以來,沒有一項單一支出法案能準時通過,總是要拖到最後只剩24小時一次審查多達2千多頁的預算案。

重要法案不處理 國會花三個月通過川普人事任命案

2018年美國期中選舉在11月6日登場。(美聯社)
2018年美國期中選舉在11月6日登場。(美聯社)

今年七月,共和黨參議員魯比歐(Marco Rubio)要求對一項限制外國勢力干預美國選舉的法案進行辯論,遭到麥康奈爾拒絕,並警告同僚這項法案可能成為「長達2周的磨難」。結果參議院在接下來的3個月中大部分時間都在處理川普的司法和行政人事任命案。

前共和黨聯邦參議員寇本(Tom Coburn)感嘆,國會失去自主權是他決定離開的原因。寇本於1994年當選奧克拉荷馬州(Oklahoma)聯邦眾議員,6年後退休,接著又在2004年成為聯邦參議員,並在2014年辭職。他認為以目前狀況,國會根本做不了任何事情。

期中選舉如火如荼展開,但兩黨卻絲毫不見試圖恢復過去協商機制的跡象。前民主黨參議院領袖達修爾(Thomas A. Daschle)表示,若情況繼續下去,國會很快將變得愈來愈無關緊要。

在參院聽證會上作證的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被提名人卡瓦諾。(美聯社)
在參院聽證會上作證的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被提名人卡瓦諾。(美聯社)

今年的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被提名人卡瓦諾 (Brett Kavanaugh)深陷性侵風波,兩黨互相指責。共和黨籍的內布拉斯加州聯邦參議員塞斯(Ben Sasse)就直言,導致任命案爭執不休的原因就是因為國會已經成了立法部門的工具,「立法權不斷下放給行政部門,兩黨都一樣。立法機關無能為力,只會愈來愈衰弱」。

2018年10月6日,美國聯邦參議院投票通過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卡瓦諾(Brett Kavanaugh)任命案,引發民眾聚集抗議。(AP)
2018年10月6日,美國聯邦參議院投票通過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卡瓦諾(Brett Kavanaugh)任命案,引發民眾聚集抗議。(AP)
2018年10月6日,在抗議浪潮之中,美國聯邦參議院投票通過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卡瓦諾(Brett Kavanaugh)任命案(AP)
2018年10月6日,在抗議浪潮之中,美國聯邦參議院投票通過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卡瓦諾(Brett Kavanaugh)任命案(AP)

 

喜歡這篇文章嗎?

魏嘉瑀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