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瑜觀點:為什麼民進黨遭遇治理瓶頸?

2018-11-05 06:20

? 人氣

中國國民黨第20屆第1次全國代表大會20日登場,國民黨全代會(陳明仁攝)
國民黨沒落後的中央委員選舉依舊熱門。圖為國民黨全代會(陳明仁攝)

在國民黨為了生存而不得不開放選舉之後,大量的在地菁英從選舉中崛起,然後進入到行政體制,這樣的經歷更加保證,他們是在毫無治理文化養成的環境中手握大權。早期起碼有軍公教體系維持既有的治理模式,讓他們誤以為果然執政就是可以為所欲為,仍可沒有後顧之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記得陳水扁初入台北市長之際,他任命的文官副秘書長單小琳後來辭官的事情嗎?就是在內部看到了讓她驚異的貪贓枉法與花天酒地,不敢做下去了。陳水扁所謂的魄力,就是集中所有資源來處理當下的一個問題,換言之,就是不顧一切地動員,這其間完全沒有治理的思維,權宜行事,不把程序放在眼裡,也不把公務員當成同志看,他們都是工具。這叫做,愛拼就會贏。

民進黨是在這樣的基層政治文化中培養、成長出來的。取得政權執政的人,如果不能表現出自己身在體制與規則之上,可以用規則限制對手,而自己不受限制,甚至動員一切軍公教當成統治機器,就會連自尊也無法維持,擔心被瞧不起,失去基層信服。在民進黨政治文化中,這就是治理的內涵,治理的目的,治理的全部。

現在民進黨全面執政,在治理上的主要表現,就是腰斬國民黨時期已經在進行的建設,任意挪移體制中的資源,創造行政人事制度外無數的委員會與職位,建立司法體系以外不必獨立行使職權的司法權力,攫取民間資源豐厚的理事會、基金會。對民進黨而言,日本殖民政府與國民黨一向就是這樣,所以自己做這些事並沒有任何為違和感。民進黨的中央到地方的統治者,更喜歡在言行上表現得好像自己無所不在的樣子,好像老百姓什麼事情自己都知道,他們警告老百姓不能讓國民黨復辟,不是因為他們自己真的在完善治理體系,而是因為換回國民黨的話,為所欲為的就又是國民黨了,那你們就慘了。其實,是他們擔心自己就慘了,在他們的理解中,國民黨一定為所欲為對付自己。

20180819_管中閔在美國矽谷演說。(翻攝Youtube頻道「UChannel TV 」)
管中閔當選台大校長十一個月不能就任,民進黨蔡政府選輸就翻盤的例子還有退輔基金和課綱審議中的文言白話比例。(翻攝Youtube頻道「UChannel TV 」)

民進黨很多表現讓人不理解,其中最值得深入體會的,就是在投票投輸的時候,可以肆無忌憚的翻盤重來,退輔會如此,教科書大綱委員會如此,台大校長如此。非要翻盤的原因是,假如,自己受到刻板程序限制,因而不能為所欲為的話,基層會以為自己要崩盤了。這是台大校長任命至今不准的核心。

親民進黨的學者之所以喜歡開口閉口講程序,因此完全不是因為尊重程序,或理解到正當的程序是治理的關鍵,以及重建體制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礎,而是在於他們相信,必須靠著強有力的程序限制別人,尤其是對手,而自己卻又不受限制,才能夠說服基層自己是統治者,他們也才能夠有自尊。沒有他們口中對程序的絕對價值,如何彰顯自己擁有的正義是更高權力?

可見,民進黨全面執政之後不思治理,主要的文化原因在於不知道治理為何物,相信治理就是統治者身在規則之上為所欲為。這是為何民進黨對軍公教的士氣潰散毫不敏感,對重大工程建設腰斬造成的後果不知預期,對行政程序中的投票後果嗤之以鼻。日本人如此,中國人如此,那台灣人治理的最高境界,為什麼不本來就應該也是無知、無感、無所謂呢?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中山大學教授

本篇文章共 3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35

喜歡這篇文章嗎?

石之瑜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