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世代出陣》返鄉,北漂族的逆襲─高雄青年選票分析

2018-11-03 06:30

? 人氣

「韓國瑜可能會贏」是個事實,但它是雙向的:對藍營而言,有機會能夠翻轉高雄,所以更要努力表態支持;對綠營來說,因為可能會輸,所以必須努力催票。過去幾次選舉,既然民進黨篤定拿下,實在很難讓人花費大量成本返鄉投票。但這次不一樣了,對「北漂」青年們來說,每個人手中的選票都可能左右選戰,自然刺激他們回家投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北漂」青年有一個共同特徵:普遍擁有大專以上學歷。近一、二十年青年離家的主要因素已經不是為了就業,而是北上念書。高等教育是踏入社會前的最後一環,「北漂」青年們在校園裡歷練,逐步踏入社會,人脈、資源及專業也逐漸定型在求學的所在地。畢業後,該回到家鄉還是原地發展?這是離家遊子們面臨的艱困選擇。

拿到學位證書之後,儘管思念家人,但回到家鄉,好不容易累積起來的資源網絡又要重新開始。況且高雄的勞動環境不佳,工作機會短缺、起薪過低,產業的多元性低,發展性還易受侷限。而留在原地,至少還有老師能夠提攜、同儕可以相互協助,也比較容易找到與自己興趣、專長相符的工作機會。除非是有優越背景的年輕人,家裡有豐厚的老本可以吃,不然大多的「北漂」青年只得忍痛留在原地打拼。

自1998年謝長廷當選至今,大高雄地區已經由民進黨執政二十年,其中陳菊的任期就超過了一半。圖書館、愛河、駁二特區及岡山之眼等為了推行觀光的建設不斷興起,可是民生建設卻少有建樹。在光鮮亮麗的背後,隱藏的是物價不斷上漲的悲哀。強勢推行觀光經濟的結果,雖能夠替高雄產業帶來消費,卻也導致物價水平的飆升,生活支出不停拉高。

2017年的全球最昂貴城市排行榜中,高雄榮登全台第2名,全球45名。除了經濟問題以外,高雄環境汙染的問題依然很嚴重,大量的空氣與水質汙染問題仍在毒害高雄的鄉親。儘管綠營每逢選舉必開出清算國民黨遺毒的支票,但至今民進黨統治也過了二十年了,遺毒不僅還在,近年來在民進黨主導下的生化、科技產業甚至成為了新興污染源之一。

冀望家鄉變好,是「北漂」青年共同的訴求。就因為本次選戰非常激烈,無論誰輸誰贏,「北漂」青年手中的選票較以往更為珍貴,都能夠成為改變家鄉的力量之一,自然能夠突破交通成本,刺激回家投票的慾望。另外,本次大選配合公投案,內容涉及性別、環保及國家認同,皆是時下年輕人最關心的議題,預計也會對返鄉投票有加溫作用。

小結:每到選舉時才會被提起的「北漂」族群

筆者曾於一場座談會中當面向台北市市長參選人,立法委員姚文智發問,若姚委員成功當選,作為國家首都的市長,該如何看待全國各地向台北集中的青年族群?或許是當時提問的人太多,也可能是故意忽略,總之最後姚委員並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在當下,我也沒有打算再舉手追問,因為「北漂」青年議題其實存在已久,但始終沒有看到任何一個政治人物正視它。

然而,在韓國瑜陣營掀起「北漂」議題之後,反對者多持同樣觀點:“過去的政府(國民黨)長期重北輕南,台北作為首都,全國菁英人才向最繁華的都市集中是正常的現象。「然後呢?」沒有然後了,各級地方政府選舉時,候選人經常都會提出青年回流的相關政見,但最後,地方執政者不管換了幾屆,實際上都沒有用心著墨、以改善青年人才外流他鄉的現狀。

本文以簡略的方式計算,實際上高雄「北漂」青年族群的力量,可能將近10萬左右的實力。如果是放在2014年或2016的大選之中,一面倒的局勢使得這個票數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力。但本屆藍綠雙邊捉對廝殺得如此激烈,使得每張選票的價值都格外珍貴。身為「北漂」青年的一份子,筆者也呼籲,該是讓上層的統治者們、那些……的大人們看到我們力量的時候了。

*作者曾任國立政治大學校長特別助理、台灣政治學會執行秘書、台灣北部大專院校學生自治聯合協會秘書長。現為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生。本文原刊《新共和通訊》,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