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益中觀點:黑箱課綱反什麼? 五個破解教育部謊言的證據

2015-07-29 05:50

? 人氣

反課綱抗議學生在教育部前。(余志偉攝)

反課綱抗議學生在教育部前。(余志偉攝)

課綱爭議延燒,反黑箱課綱陣營開始遭受汙衊,扯進統獨歷史觀的解讀。教育部長吳思華自己都說了:「課綱議題在台灣社會爭議已久,顯示大家對於部份史實、事件脈絡、甚至國家定位確有不同看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事實上,我們早就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從去年(2014年)二月以來,反黑箱課綱一直是我們的主要訴求,始終強調先有程序正義,才有可能達到實質正義。

那教育部到底是怎麼說謊程序合法的呢?

(一)教育部說:課綱微調是2013年8月1日函請國家教育研究院檢視評估課綱微調之必要,國教院在9月1日委託「普通高中課程課務發展工作圈-國立宜蘭高中」王垠校長執行進課綱檢視工作。

事實是:「課務工作圈」宜蘭高中校長表示:「2013年9月1日起蒐集到的基層意見,跟微調內容不同,我看報紙才知道微調內容」。

從鄭麗君委員提供的關鍵錄音帶,我們才知道微調案根本與課務工作圈無關,而是檢核小組成員朱雲鵬在2013年11月23日國教院的會議中,未經教育部授權,提出臨時動議,自行決定展開課綱微調。根據逐字稿,檢核小組痛恨原本「去中國化」的課綱,甚至還大爆粗口!這個錄音帶證明了檢核小組強推課綱微調,完全就是將自己的特定意識形態強加於教育之上。

(二)教育部說:課綱微調是採納基層教師及學科中心意見。

事實是:基層課綱推動單位「歷史學科中心」與「公民與社會學科中心」一致指出,教育部決策過程完全沒有讓教師表達意見,整個計畫執行過程未通知學科中心,拒絕專業參與。

歷史學科中心直言,檢核工作小組指稱自102年11月至103年1月共召開五次會議,但學科中心均未參與,而且2014年1月14日的會議及17日的公聽會,學科中心都沒有接獲正式公文。

公民與社會學科中心洪慧瑩老師則表示,該中心這幾年來透過每年十幾場研習蒐集基層教師的意見,是最能反映課綱調整方向的資源,但教育部決策前,完全沒有讓教師表達意見。直到1月16、17日兩天,才在課綱微調公聽會首度看到草案。

(三)教育部說:國教院於2014年1月16、17日完成北中南三場公聽會廣徵各界意見。

事實是:從實際收文時間來看,北部學校1月14日收文,報名截止時間是1月15日。南部學校1月15日收文,報名截止日期卻是1月14日。請問這些公聽會正當性何在?

(四)教育部說:高等行政法院今年2月判決教育部必須把審查過程的相關資訊對外公布,但課綱審議會議的委員名單和個人發言若都公布,將衝擊整個行政體系。

事實是:法院判決書已經寫明:「課綱微調案,對於教師、受教之學生乃至於社會大眾均影響甚鉅,則微調案之會議進行過程是否合法、有無踐行正當法律程序、相關到場委員之意見究係表示同意、反對或並未表示明確之意見、對於該課綱微調案之討論相關情形等事項,既然攸關社會大眾之公益,具有社會大眾監督之高度正當性,應使社會大眾有知的權利及有檢驗及監督之機會,方符合政府資訊公開法第1條之立法目的。」

至於教育部擔心公布審查委員名單受到民眾干擾,法院也說:「課綱案既屬社會大眾亟為關心及重視之議題,則參與之委員必須承受一定壓力及受社會大眾之檢視乃在所難免;況苟真有被告所指發生干擾之情事,法律上將有民事、刑事等責任相繩。」

(五)教育部說:關於最有爭議的2014年1月25日課審會高中職分組會議,部長說他仔細聽當時錄音帶,是由主席宣布會議採共識決,主席說明「共識」後「確實有鼓掌」。

事實是:會議主席湯志民並未當場開票。如果是共識決,那會議記錄應該是寫在場24人無異議通過,但PTT流出的會議紀錄顯示是15人同意、8人反對。這不只是重大瑕疵,甚至可能觸犯刑法「偽造文書」,公務員登載不實罪。

這些課綱主導者,完全顯示出威權心態的傲慢,對他們而言,反正現在是我們執政,課綱要怎麼改本來就是我們的權力。甚至有擁護者也說陳水扁時代怎樣怎樣的,我建議他們乾脆說蔣介石蔣經國時代好了(也許正合他們意)。

歷史的面相不可能只有單一觀點,課綱要怎麼訂,本來就應該是由下而上、公開透明,唯有透過程序正義的保障,才能廣納多元意見,達成真正的民主審議。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出來反對黑箱課綱的原因。

*作者為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台灣居住正義協會理事長,「巢運」發起人之一,並擔任公民教師行動聯盟發言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