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馬雲都說「沒有金庸,不知是否有阿里」⋯回看金庸一生,真正是所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2018-11-01 10:23

? 人氣

一代文人金庸,此生成就無人能及。(圖/德國之聲)

一代文人金庸,此生成就無人能及。(圖/德國之聲)

《明報》創辦人、筆名金庸的武俠小說泰斗查良鏞昨日 ( 30日 ) 離世,享年94歲,死訊震動整個華文社會。其子查傳倜在微信留言 : 「有容乃大俠客情,無欲則剛論政壇,看破放下五蘊空,含笑駕鶴倚天飛」,總結其笑傲江湖的一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查良鏞逝世的消息一傳開,整個華文社會都彌漫著一股追憶不舍的情懷。

 

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向查良鏞家屬致唁電,贊掦查良鏞作品深蘊民族大義和家國情懷,對海內外華人產生了深遠影響,又指查良鏞畢生心系國家、愛國愛港,為促進一國兩制發展做了大量工作,為弘揚中華文化作出了重大貢獻。

阿裡巴巴馬雲亦於微博上發文悼念,表示若沒有金庸,「不知是否還會有阿里。」馬雲表示「惟願我們能如先生書中俠客,以肝膽豪情行走於這天地之間。」

查良鏞出生於浙江省海寧巿,可謂書香門第,家族及親戚文人輩出。據稱,著名詩人及筵翻譯家穆旦、徐志摩、瓊瑤也是他的親戚。

金庸生前寫下15部武俠小說,每部作品情節豐富而曲折多變,筆下人物個性鮮明。由1955年的《書劍恩仇錄》開始至1972年的《鹿鼎記》正式封筆,包括膾炙人口的《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等等。

香港出版社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認為,金庸把通俗的武俠小說提升至文學作品層次,把消閒娛樂變成文學名著,是一個巨大成就。而金庸作品屢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甚至電子游戲和漫畫,在出版方面不斷帶動風潮。

中國文化界獨一無二的風雲人物

與查良鏞相交相知數十年,曾在《明報》及《明報月刊》任總編輯的著名作家董橋,稱金庸是當代中國文化界獨一無二的風雲人物,也許也是中國歷史上靠一枝筆成功影響幾代人的稀有傳媒人物。

董橋表示,「他創辦的報章一紙風行,統領一九四九年之後兩岸三地憂國憂民的思想潮流,朝野注目。他創作的武俠小說風靡讀書界,傾倒數代人,讓他的廣大讀者或深或淺受了中國文學的熏陶。在時局風湧雲起的時刻,他的政論始終抱持知識人的良知和傳媒人的天職,不亢不卑,字字入骨。」

另一名香港作家陶傑,形容查良鏞是中國近300年來最傑出的文人,一生的成就除了小說創作,在報業的貢獻亦對後世有很大影響。他表示,查良鏞的三點堅持,包括要有原則、有分寸和有底線,是最值得敬佩和學習的地方。

創辦《明報》

1946年查良鏞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調往香港分社。

因不滿《大公報》政治色彩濃厚,不能發表反對大躍進運動路線的意見,在風雲不定的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查良鏞毅然離開《大公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