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受日本援助40年,為何從來不提?專家:面子上掛不著,過去只說「與外國合作」

2018-10-26 17:30

? 人氣

中日外長王毅與岸田文雄。(美聯社)

中日外長王毅與岸田文雄。(美聯社)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今天抵達中國進行三天國事訪問。日本媒體報導,安倍將在北京正式宣布,結束40年的對華經濟援助。消息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引發議論,有網民說,從來不知道日本對中國進行經濟援助,援助都去了哪裡;也有網民說,這是日本給中國的戰爭補償,不需要對日本歌功頌德。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稱,「日本對華官方資金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日本也從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到底40年來日本給中國提供了什麼樣的援助?是否真如中國官方所說是兩國互利雙贏?為何中國政府一方面接受日本援助,一方面又能對非洲進行大量援助?安倍此行將如何重整日中關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嘉賓:美中日比較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楊中美;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松田康博

楊中美:日本援助替代賠償,中共「要面子」隻字不提

美中日比較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楊中美說,中國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參觀日本時走訪了日立等公司,感慨日本是真正實現了現代化。他訪問美國後說,世界上跟美國走的都發達了,跟蘇聯走的都窮困。他認定要走西方道路,要用西方資金來推進中國現代化。而日本方面,因為侵略過著中國,所以存在一種歷史負疚感,想通過經濟援助來抵消戰爭賠款。中國也同意經濟援助這種說法,因為對雙方來說都很體面。中國改革開放中,日本資金起了很大的作用,尤其在基建、環保、能源、醫療等方面。北京和平醫院就是用的日本資金。當時胡耀邦總書記曾經說,我們的現代化是以日本為模式,而不是以美國為模式。這就是正面評價當時日本的援助,讚賞中國經濟建設中日本的成績。

楊中美表示,對於中國外交部稱,日本對從中國的援助中獲利,這是中共要維護自己的面子,因為它從來沒有很好地宣傳過日本的經濟援助,而是把改革開放的成就歸結於共產黨領導的政權,是因為中共「領導有方」。這是為自己的一黨專政進行粉飾,是把共產黨的統治進行合法化和優越化,是一種說辭。

楊中美:一直得益日本,中共為掌權反向宣傳

楊中美說,網友有很多的不同看法,但是,從歷史上來說,正如毛澤東曾經也講過的,中共應該感謝日本的侵略,因為沒有你們的侵略共產黨政權早就被消滅了,怎麼可能取得以後的勝利。實際上,這種說法是白紙黑字,是有根據的,也是歷史研究者都知道的。其實,當時擔負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任務的是國民黨,這直接導致在根據地的共產黨趁機發展壯大,成為利用抗戰成長出來的一股巨大的力量。但是,如果中共直接把實情廣而告之的話,對老百姓是不好交代的,似乎成了侵略有理。中共從來不會在這方面說明歷史的真相,而是對老百姓進行另外的宣傳,讓他們以為中共是抗日主力。但中共自己看歷史是清楚的。另外,如果承認改開中取得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日本的幫助,這對於中共的正面統治也是不利的。所以,中共要維護政權,要宣傳,不提或者盡量少提西方的援助和技術。

與此同時,日本用經濟支援作為賠償金的代替手段,我覺得也是合理的,因為日本的確在二戰時侵略過中國,造成居民和國家的重大損失。所以我贊成這種做法。但是至於所謂的雙贏,這是投資方面的細節。日本廠家和財團到中國投資開廠獲得利潤,這是雙方合作的結果,並沒有降低日本援助的正面動機和積極意義。

楊中美:日本精心挑選時機,兩國體面退出合作

楊中美說,中國一方面獲得西方援助一方卻在非洲等地大撒幣,這的確是一個矛盾現象。日本現在結束對中國的援助時也指出了這樣的矛盾。就是說,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現在也在推行一帶一路,在援助外國。所以說,我們可以在其他方面進行合作,比方說在一帶一路上,在第三國進行基礎建設方面進行合作,把這些錢用到那些地方。這樣也是解決困局和矛盾的方法。我覺得,日本政府提出這個說法合情合理,中方也接受了。我認為,日本選擇現在宣布的時間點非常妥當。2010年,中國國民總產值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結束對中國的援助從道理上是說得過去的,中國也很難提出反駁。既然日本已經幫助中國獲得了優越經濟地位,中國可以體面接受,日本也可以體面退出。

松田康博:中共獲日援保密,日本批評聲漸長 

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松田康博說,當時,中國剛剛結束文化大革命,非常希望推動自己國家的經濟發展,希望實現當時呼聲很高的「現代化」。而中國那時面臨的處境是中蘇對立,要獲得幫助的話一定要向美日靠攏。而中國作為一個共產黨統治的國家,從共產主義理論來講,如果跟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借錢來推動自己的現代化是不光榮的事情。所以,中共一直不讓人民知道,一直說是與外國合作,而不說是援助。大概在2000年左右,日本國內開始出現批評的聲音,中方也開始改變一些說法,但是都是宣傳,也說中日進行的是經濟合作。

松田康博:日援致高速發展,中共稱對方獲利不禮貌

松田康博說,1979年前後,中日開始就日本援助舉行談判。當時雙方分享的默契是,這種援助實際上是戰爭賠償的替代,儘管他們沒有公開表述。這種提法並非完全錯誤。中方放棄索求賠償,但是日本對中國進行巨額經濟援助,中方表示感謝,這是一種良性循環,也是中日兩國關係的大局。但是,這些年來,兩國關係走錯了路,使得氣氛不好,才會出現一些令人遺憾的雜音或者噪音。一般來說,對於他國的援助,受援國獲得的利益當然比較大,但是提供援助的國家也有一些利益,比方說中國對非洲的援助就是同樣的道理。但是非洲受援國大概不會特別之處中方也獲得利益,這是國際外交禮儀的克制姿態。覺得在中國,一般民眾怎麼說無關緊要,但是官方公開強調援助國獲利的說法在國際外交上是少見的。

松田康博:戰爭賠償複雜,日本有意補償

松田康博說,對於中日之間的愛恨情仇關係,1952年,遷到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跟日本政府談判,雙方簽署友好條約指出,中華民國放棄賠償請求權。中日1972建交,日本法律的解釋是,既然台北政府已經放棄請求權,中華人民共和國不能放棄請求權,只能放棄賠償。這是一個複雜的背景。就是說,中方已經沒有選擇,不能再提出要求賠償。但是,日本一直在尋找替代方案。毛去世後,鄧上台推動開放。在東南亞有援助經驗的日本希望在大陸使用同樣的方法。中方作為共產黨國家不宜借外國資金,所以一直沒有在中國提起。而後來因為中日兩國歷史問題糾葛導致中國發生反日活動,日本國內批評聲音越來越大。九十年代中期,中方進行核試驗,而且對台灣實施了軍事威脅。日本方面認為,對中國進行經濟援助,是希望中國將來變成更加富裕,更加民主,更加與國際接軌的國家,這也是日本跟美國等西方國家所共享的一個意圖。但是,好像中方是越走越遠。這也是日本方面批評和要求結束這種援助的聲音越來越高越來越大的原因。接下來就是如何來結束,以及結束的時機問題,不能讓它變成惡化關係的導火線,現在實際上就是一個很好的時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