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隱性偏見、刻板印象…百年來僅3位女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8-10-25 19:00

? 人氣

這是隱性偏見的例證:這是一種無意識的、不自覺、自然而然又無法避免的假設,我們所有人,無論男性還是女性,均對我們周圍的世界持有這一假設。人們做出決定是根據潛意識的假設、偏好、刻板印象,即便有時它們會與人們所持的顯性觀念相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研究表明,對女性專家與女性科學家的隱性偏見無處不在。它表現為優先重視、肯定及獎勵男性取得的學術成果,而非女性的。隱性偏見的存在將影響女性的聘用、晉升及工作成功得到認可。例如,學術工作求職過程中,女性很可能會因個人信息和外貌而被審視和評判。給女性寫的推薦信中也更可能提出疑惑或使用導致負面事業結果的語言。

隱性偏見將影響女性發佈研究成果及因自身努力獲得認可的能力。相較於女性,男性引用自己的論文的機率要多56%。這種在認可度、獲獎率、引用數方面的男女差距被稱「瑪蒂爾達效應」(Matilda Effect)。比起男性,女性的研究成果被引用的概率更低,而她們的想法也大多會歸為男性所有。女性作為單獨一作的學術文章其發表的審核週期是男性作品的兩倍。期刊編輯領域如擔任高級學者、第一作者及同儕評審等的女性鮮少。研究把關人職位上的性別邊緣化也不利於女性科研的進步。

1963年格佩特-梅耶榮獲諾貝爾獎後,時隔55年,加拿大科學家唐娜·斯特裏克蘭(Donna Strickland)與美國科學家亞瑟·阿斯金(Arthur Ashkin)、法國科學家傑哈·莫羅(Gérard Mourou)共同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63年格佩特-梅耶榮獲諾貝爾獎後,時隔55年,加拿大科學家史崔克蘭(Donna Strickland)與美國科學家亞瑟.阿斯金(Arthur Ashkin)、法國科學家傑哈.莫羅(Gérard Mourou)共同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當某位女性成為世界一流的科學家,隱性偏見也會導致她很難被邀請作為主題演講者或客座演講者去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進而大大減少了她在該學術領域的曝光,並且會降低她被提名相關獎項的可能性。這一性別失衡的現象非常顯著,我們從女性專家在大多數話題的新聞報導中被引述的頻率之低便可窺得一二。

人們給予女性科學家與其成就相稱的尊重和認可是少於男性的。研究表明,當人們談到男性科學家或男性專家時,人們更有可能使用他們的姓氏,而在談到女性科學家或女性專家時,卻更會使用她們的名字來指代女性。為何這點很重要?因為實驗表明,以姓氏來指代的個人更有可能被認為聲名顯赫。事實上,有研究發現,以姓氏稱呼科學家讓人們覺得這些科學家應該被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授予成就獎的機率高出了 14%。

作為一名物理學副教授,榮獲諾貝爾獎於史崔克蘭是一項巨大的成就;而作為一名相比男性同行要面臨更多壁壘的女性來說,能榮獲該獎項,在我看來,意義深遠。

當被問及成為史上第3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得主感受如何時,史崔克蘭表示,起初她在得知獲得該獎的女性如此之少時非常驚訝。「但我想說,我的確生活在一個男性佔絶大多數的世界,所以看到得獎的人基本是男性,我也並不意外」,她說。

科學史上得獎的基本是男性,這就是現狀。若我們不想再等五十年來見證第4位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就得解決Stem領域的結構性與隱性偏見。希望到那時,一位女性在獲此科學殊榮時被新聞報導並不是因為她的性別,而是因為她的科學研究成果。我期盼著這一天的到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