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紅觀察:「反恐」究竟是在反什麼﹖

2015-07-13 06:00

? 人氣

而同時﹐英國的反恐﹐反「極端主義」﹐並沒有應用到極右勢力那裡。當極右份子採取恐怖主義行動時﹐比如縱火清真寺﹐殺害穆斯林﹐從來沒有得到媒體太多的注意。上個月(六月)底﹐一名英國納粹青年拿着大刀追砍一位信奉錫克教的亞裔男子(這位納粹青年無法分辨錫克教和伊斯蘭教﹗)﹐亞裔男子的手幾乎被砍斷﹐幸有路人救援﹐否則恐怕連性命難保。而這事件並無得到媒體特別關注﹐納粹青年的政治背景也是輕描淡寫。這些極右的恐怖主義事件﹐經常是被當作單一的事件來看待﹐處理。從來沒有政黨或媒體會要求整個白人社區負起責任﹐向受害者和社會大眾道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目前﹐政府的新《反恐怖主義和安全法》正在通過國會審核﹐在此法下﹐不僅是警方和邊境單位的權力大增﹐可沒收公民的護照十四天﹐並可剝奪公民返國權兩年等等﹐而且反恐的措施將更進一步透過國家和社會機構﹐全面地實施公民的監控。它的焦點不再只是恐怖主義﹐而是更廣泛的﹐所謂非暴力的「極端主義」。何謂非暴力的「極端主義」﹖它定義模糊﹐概指那些「持有激進思想﹐但尚未訴諸武力」的個人。試想﹐我們身邊有多少人﹐甚至包括你我﹐都能符合這個定義﹖

極右的「英國護衛聯盟」反穆斯林的遊行﹐英國中部都德裡城(Dudley)  (白曉紅攝)
極右的「英國護衛聯盟」反穆斯林的遊行﹐英國中部都德裡城(Dudley) (白曉紅攝)

國家透過各機構﹐從幼稚園﹐中學﹐大學﹐到醫院﹐銀行等等﹐來執行「防範極端主義」的工作。這些機構被給予「辨識潛在威脅」的責任。至於如何判斷何謂「潛在威脅」﹐因人而異﹐因此給予了既存的社會偏見和歧視很大的空間。比如﹐倫敦有一中學裡的老師﹐在課堂上發問卷給學生﹐測試他們的「激進化」。問卷裡的問題包括學生「是否認為自己的宗教比他人的優越」﹐並問學生如何自我認同﹐答案限於「基督教徒﹐穆斯林﹐或佛教徒」。很明顯地﹐問卷本身已設定了穆斯林的特質和傾向﹐也設定了這些特質和傾向與「極端主義」之間的必然關係。在這過程中﹐透過像學校這樣的機構﹐穆斯林的思想和行為受到了全面的監控。

在這種社會監控下﹐英國許多穆斯林經歷的是日常生活層次上的社會不公﹐

他們自然感覺被困鎖在一個充滿敵意的社會環境裡。這種監控早在本世紀初就已開始﹐于二零零三年伊拉克戰爭後更為加強。如今﹐反恐措施的目的可說是要讓每個公民成為國家的間諜﹐他們每個人都有責任通報「可疑的」思想和行為 -- 不論「激進份子」是他們的學生還是同事。穆斯林經常要受到公眾的注視﹐他們的公共生活成為被評論﹐被審視的空間﹐而他們的私人領域﹐比如個人穿着﹐也經常成為被辯論﹐被指責的對象。在最近的反恐措施下﹐可預見的是﹐個人自由和基本公民權將更加受到威脅。社區人士擔懮﹐在這些缺乏理性的反恐措施下﹐許多原本長期遭受歧視和邊緣化的英國穆斯林﹐他們的社會疏離感將更為加深。這些沒有理性的反恐措施﹐將製造新一代的疏離青年﹐他們之中可能有少數人最終將會「背棄」這個他們成長的地方﹐遠走一個在事實上不存在的理想國。

*作者為獨立記者。曾任英國《衛報》記者,專責勞工、移民、少數民族社區等議題,並以《Chinese Whispers: The True Story Behind Britain's Hidden Army of Labour》,2009年入選奧威爾獎;在台出版作品有《隱形生產線》、《隱形性產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