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允諾廢死卻執行槍決 英國國會議員痛心再次訪台:為何台灣要回到處決人的小團體?

2018-10-05 08:50

? 人氣

時隔25年,發現了新證據,證實當初被控小酒館恐怖攻擊的那些被告是無辜的,警方重啟調查,也找到真正凶嫌。施凱爾嘆,如果當時這群人被判處死刑,他們無法證明自己是無罪的,無法讓陳年冤情有被洗刷的一天,「反對死刑最有力的一句話就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施凱爾說,死刑必然具備恣意性,會發生冤案、不人道、殘酷的事情:「因個案司法證據關係、科學蒐證、法官心證甚至有政治因素在內,被判處跟執行死刑的這些人,是很多不幸累積下來的結果……」

被判處死刑的,也往往是底層弱勢者,施凱爾嘆:「我們看到太多人為因素了,死刑是由人做出的決定,他不是完全科學的,只要是人的決定都會有犯錯、充滿了歧視,這些人可能常是社會邊緣人、精神障礙者跟非常貧苦的窮人──不是因為他們是精神障礙或窮人他們犯罪就有正當性,但我們看犯罪者都有共同的特徵,我們是否該去思考死刑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死刑無法讓社會變得更安全、無法阻止犯罪,那我們真的需要嗎?這是我希望大家思考的。」

廢死公投 「問題設計」很關鍵

對於「台灣民意不支持廢死」這點,施凱爾指出,若是要以公投案決定,問題設計的本身就是「問題」。以台灣過去民調說,若問「你是否支持死刑」,過往都有超過80%的人會同意,但若換個說法問:「你是否支持凶殺案犯罪者終身監禁、在監獄要工作、工作所得全給受害者家屬?」也是高達71%會說支持。

而雷紹爾補充,民意是很複雜的、不是黑白分明的,問題設計很重要,時間點也很重要,例如在公投案前一天發現5個死刑冤案、或前一天才發生重大謀殺案,兩個情境得到的結果可能完全不一樣。

雷紹爾嘆,不只是台灣,所有維持死刑的政府對「民意」的看法時常讓他困擾,這些政府完全不知道關於廢死的問題會有什麼答案。若在台灣簡單問「你是否支持死刑」,曾經高達85%的人同意,但若問「你是否『強烈』支持死刑」,數字會掉到35%以下,所謂民調、民意,也是看政府如何解讀的。

施凱爾又點出「民意」一個重大盲點:人權是普世價值、人人適用,最重要的是保護少數族群的權利,而不是以多數族群意見為依歸。他說,「如果另一個國家有民調發現80%都支持酷刑,你覺得我們應該要讓這事發生嗎?當然不要!不能因為80%的人支持,我們就要有酷刑……」

20181003-廢除死刑真人圖書館,廢死聯盟執行長林欣怡。(甘岱民攝)
廢死聯盟執行長林欣怡。(甘岱民攝)

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執行長林欣怡指出,廢死聯盟曾在2013年與中研院合作調查台灣對死刑的看法,雖然長期以來都有高達80%支持,甚至高達85%支持,但研究發現,支持與否其實受到情境影響──關於「你是否支持死刑」這題,當時問卷設計是單數問卷放第14題、雙數問卷放第100題,結果竟然就產生88%、82%支持比率不同的結果,放第100題的那份問卷中間有許多人權與冤案的情境題,而這些資訊就導致6%的差異。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