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臺商鮭魚返鄉熱 又用真新聞包裝假新聞!

2018-10-03 07:10

? 人氣

「除非蔡英文政府在此民調已趨低迷、經濟惡劣情勢進一步惡化之際,忽忽竟有斷然『乍回首』的決心,大幅調轉治國執政戰略取向⋯⋯否則,這幾天經濟部高喊鮭魚返鄉政策,必將再度淪為空話空談,且又創新一則官『假新聞』。」圖為總統蔡英文出席「2018大陸台商春節聯誼活動」。(資料照,盧逸峰攝)

「除非蔡英文政府在此民調已趨低迷、經濟惡劣情勢進一步惡化之際,忽忽竟有斷然『乍回首』的決心,大幅調轉治國執政戰略取向⋯⋯否則,這幾天經濟部高喊鮭魚返鄉政策,必將再度淪為空話空談,且又創新一則官『假新聞』。」圖為總統蔡英文出席「2018大陸台商春節聯誼活動」。(資料照,盧逸峰攝)

中美貿易大戰正激起臺商鮭魚返鄉熱潮?是近半個月來社會關注與熱議話題。但有意思的是,大家真正追究的重點卻在於:這究竟是真新聞還是假新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美貿易戰逼外資企業出走中國

今天兩岸之間因為「九二共識」的認同矛盾正陷入嚴厲關係僵局,恰又處在臺灣經濟嚴重頹退衰敗階段,適逢中美貿易戰爭驟轉激烈,川普濫行關稅制裁措施,直接衝擊所有外資企業在中國大陸之投資營運前途,正在大陸投資營運中的臺商,當然也不可能例外。

因此有超過半年時間,在大陸的外商企業,紛紛嚷嚷謀求移出中國,轉往目標市場國家或有競爭潛力他國,另圖再起之道。隔海的臺灣社會,乃有不少偏綠的所謂專家意見領袖,應時建議蔡英文政府,應該好好把握此一難得之絕佳機會,設法積極吸引在中國臺商「鮭魚返鄉回流投資」。

然則,既已出走他遷多年的各地臺商,真有搶做鮭魚歸鄉夢回流臺灣投資?

「臺商回流投資臺灣」意願正高升?

2018年9月25日偏綠且偏向支持臺獨「世界臺灣商會聯合總會第24屆年會」,為回應蔡英文「臺商回流、投資臺灣」呼籲,有東南亞及中南美臺商相繼表態說,「海外臺商都對臺灣經濟很有信心,很多人都期盼回臺投資」。這樣子的說法,可謂是臺灣人流、物流、金流對外淨流出三十年來,首見的臺商大回流「新景象」。

特別是第一代臺商在外奮鬥已經30~40年,佈局全球,基於落葉歸根與愛臺灣,臺商及其第二代所以選擇回流投資臺灣,很多人用意在積極前瞻利用「臺灣優勢」,包括臺灣醫療先進、法規正在鬆綁、新南向等政策措施所能提供的事業發展利基,或能誘惑外資對臺灣經濟發展的興趣與信心。

經濟部應急啟動「鮭魚返鄉」回流投資政策

以至近日,更有大咖意見認為,這是三十年來首見臺商回流投資臺灣最熱潮,政府應該更有氣魄抓住難得良機;特別是大陸臺商,因中美貿易戰加速回流臺灣,已因此肇致全臺灣工業園區土地迅速翻揚暴升。

正因為如此,蔡政府經濟部日昨宣佈重啟吸引臺商「鮭魚返鄉」回流投資之議,隨即祭出「減稅」「覓地」兩大政策性措施,冀能乘勢吸引大陸臺商回流投資。

主政單位也興奮宣稱,既有電子資訊、紡織、自行車等高科技、傳統產業廠商,積極表達了考慮鮭魚返鄉意願,已向經濟部探問回流臺灣可能性與可行性。

鮭魚返鄉政策毫無翻轉改善機會

不過,客觀細看,目前所見的種種切切,恐怕多祇是一種探詢性的「意願表示」,是完全祇聽「聲音」響卻尚無具體行動作為的想像,實難作為「既有行動」看待。祇是,光是如此這般聲音的發出,就已肇致蔡政府當局主管機關的莫大振奮了。

事實上,今天所見的吸引臺商「鮭魚返鄉」政策,發軔於2012年馬英九政府,當時經濟部為爭取臺商製造業回流臺灣投資營運,設定每年吸引臺商回流投資,至少46家、投資金額2,000億元之政策目標。

但可惜的是,這項政策的施行,到兩年之後的2014年,每年吸引僅20餘案,累計金額亦僅兩位數,根本達不到初始政策目標值的四位數。

也因此,這一臺商「鮭魚返鄉」政策全案,已於2014年8月正式喊停。

2018年臺商回臺投資意願驟降

在客觀上,在中國的臺商要「鮭魚返鄉回流投資臺灣」的意願並不高。

電電公會從2000年起,連續18年發布「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報告,隨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2018年對中國大陸投資環境評估報告,也由原來風險評估1.0版,升級為更積極的產業發展2.0版,針對中國大陸112個城市進行調查,有效問卷2,136份。2018年8月30日公佈「2018年調查報告」發現,臺商對中國大陸經營的五大趨勢現象,呈現「一升四降」:包括臺商對大陸佈局意願下滑、臺商與大陸企業合資意願上升(臺商自陸撤資尋求接手)、回臺上市融資意願下滑、回臺投資意願下滑及對未來中國大陸經營預期呈悲觀態勢。

2017-01-11-蔡英文訪尼加拉瓜-參觀台商今一成衣-總統府提供
「『2018年調查報告』發現,臺商對中國大陸經營的五大趨勢現象,呈現「一升四降」:包括臺商對大陸佈局意願下滑、臺商與大陸企業合資意願上升、回臺上市融資意願下滑、回臺投資意願下滑及對未來中國大陸經營預期呈悲觀態勢。」(示意圖,總統府提供 )

這是中美貿易大戰爆發以來,第一個針對臺商在大陸經營所做環境衝擊的調查。報告顯示,臺商回臺投資及上市融資意願「雙降」,不啻是臺灣資本市場大警訊。

臺商返臺上市意願不如留在大陸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增加對大陸投資佈局及回臺投資或上市融資,都出現下降,顯示臺商在兩地投資佈局意願都受到影響;而針對2018年「企業佈局策略」,無論是「擴大對大陸投資生產」或是「希望回臺上市融資」、「希望回臺投資」的比例都大幅度下降,其中臺商返臺上市創5年新低,是一大警訊。

這次調查發現顯示反差最大的是:臺商返臺上市意願連八年上升後,首度下滑;早在報告發布之前,市場已有高蹈傳聞,大陸上市企業本益比高對企業籌資有利,同樣是科技業,臺灣本益比大都約十倍,大陸則高達三、五十倍,使得臺灣企業不願在臺上市、積極西進掛牌。

中國政府積極鼓勵台企到A股掛牌上市,近期有多家規模台資企業熱烈響應,最著名的是鴻海集團旗下工業富聯(FII),而台資企業積極赴陸掛牌「FII效應」,正在擴大蔓延。

2018年臺商回臺投資意願驟降,最主要還是受到「兩岸關係不穩定」所肇致,多數大陸臺商都認為:倘若蔡英文政府極左派意識形態治國理政策略不調適改變,產業經濟政策的「空心化」以及生態環保政策「偏執民粹化」、基本勞動政策「極端臺灣式保護主義」、民營企業公司法制政策「高度社會主義化」等問題無解,肇致整體臺灣投資營運環境嚴重惡劣化,則不知道臺商「回來以後能做什麼?」

中美貿易戰爭對臺灣影響甚大

儘管說,中美貿易戰爭之前,中國大陸對於環保標準要求的普遍性大幅度提高,對投資營運傳統產業的眾多臺商,的確帶來莫大壓力,加以工資和仲介費用高漲,更使得人力密集的臺灣經營產業都面臨艱鉅的轉型需求,2000年以來勃興的全球化「紅色供應鏈」激烈競爭,對大陸臺商已造成極大「必須外移他遷」壓力。

但是,中美貿易戰爭爆發之後,顯然臺灣經濟本身也已然受到嚴重波及影響:臺灣是全球供應價值鏈(global value chain, GVCs)的深度參與國,在全世界產業供應鏈交錯複雜的環境下,美國中國兩大經濟體正升高讓熱打貿易戰爭,美國既已聚焦鎖定中國大陸科技產業發展,積體電路占出口近3成的臺灣勢難獨善其身;中美貿易戰爭的持續深化擴大,受到衝擊產業除半導體產業之外,代工製造業、石化、金屬與紡織業等,也勢必嚴重遭到波及;而自蔡英文坐天主政以來,臺灣整體經濟與投資信心,以及臺灣產業經濟在全球供應鏈地位,已同時大受影響。

中美貿易戰(AP)
「自蔡英文坐天主政以來,臺灣整體經濟與投資信心,以及臺灣產業經濟在全球供應鏈地位,已同時大受影響。」(示意圖,美聯社)

在這種情境之下,臺商回臺投資意願驟降,也是必然的大趨。

臺商回臺投資頭號障礙是「政治因素」

今天蔡英文政府大張旗鼓擬欲「鼓勵臺商回臺投資」,首先遭遇到的頭號困難,即所有「全球臺商」最所關注的,無非正是「政治因素」障礙,以大陸臺商為例,到中國大陸開發拓展市場成功成就之後,蔡英文政府現正希望臺商「鮭魚返鄉」,「回臺上市」或「把事業產業全盤帶回臺灣發展」,以能再振興臺灣的頹退經濟;但是,過去三十年來早已被惡劣激化的無端偏執左傾的臺灣社會民粹,以「偽民主、假言論自由」方式,濫用理盲濫情民族情緒,肆無忌憚攻擊臺商「不愛臺灣」之罪,或是扭曲為「回臺灣炒地皮」「把落後低級垃圾帶回臺灣、敗壞臺灣之美」;而在另一方面,既已有三、四十年中國經濟市場經營成功經驗的諸多大小臺商,早就已經習慣了中國大陸經濟市場運作型態與實地實戰經營管理做事情的方式,乍然回流臺灣、重頭來適應以新世代為主流的臺灣經濟市場生態,並不容易成功,以康師傅方便麵集團「回饋臺灣投資」經驗為例,就是適應不了臺灣而爆發危機。

而臺商回臺投資所要面對的「純經濟因素」障礙,更讓絕大多數臺商大大卻步;首要的核心障礙,正是「五缺問題」(缺水、電、土地、人才與人力)迄今無解。而事實上,「五缺問題」根本還是源自於蔡政府死抱意識形態神主牌的政治障礙,否則在今天,全世界投資人都無法置信,公共建設完善的臺灣,何來「五缺問題」?

嚴苛民粹「抵死阻攔抗拒」臺商鮭魚返鄉

而到了中美貿易大戰開打今天,蔡英文政府見機想重啟臺商「鮭魚返鄉」政策,惟臺灣主客觀情勢早已大變,當前所存在的困難,甚至於比較過去存在更多困難:過去這兩年,蔡英文執政當局的「仇富反商」意識形態治國,打根本忽視產業經濟部門「嚴重五缺問題」,並因為強力主導的亂政教改及課綱亂改,已使得整個臺灣嚴重陷落「產業人力大闕漏」與「人才斷崖」大惡漩、更加上嚴苛民粹充滿敵意地對於「在目標市場上戰場失利的條件不良臺商」之返鄉回流投資,一向就是採取「阻攔抗拒」,絕然不表歡迎。

凡此等等障礙問題,使得兩年來「停滯不前的鮭魚返鄉政策」不但毫無翻轉改善機會,甚且反而出現變本加厲狀況;如此僵滯情況,則又將如何可以迎接臺商鮭魚返鄉回流投資營運呢?

而今天從中國大陸市場撤出,乃至從泰國、印尼、越南撤出的「劣勢臺商們」,其有辦法的,有條件能力的,都已直接,或者間接跟從中心廠商,逕往歐美等目標市場國家,逕直移轉投資營運過去;唯其即使無有能力條件的廠商,也多轉向東亞、南亞地區,優先尋求出路,其會真正回流臺灣投資營運的,其實為數相當有限;當然,尚有極少數廠商,是基於完整掌握全球化供應價值鏈關鍵段落的「有能有力廠商」,固有返鄉落戶再造意願與價值,但是,仍然不免將格於當今主政蔡政府的僵直意識型態治國之限制,而有嚴重「近鄉情怯」之虞。

懲罰陸資當作「抗中制中」國安工具

在這樣子的背景狀況下,蔡英文政府竟又驚人地祭出「反回流」國安措施。

行政院2018年9月27日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93條之1修正草案,待完成立法程序後,陸資未經許可來台投資罰鍰,由現行新台幣12萬元以上60萬元以下,修正為新台幣5萬元以上2500萬元以下,並得按次處罰至改正為止;這項修正草案為政院列為立院本會期最優先修法的「國安五法」之一。此即表示,依「仇中反中」意識形態治國,所擬對付中國大陸的子彈武器,還會更多。

對行政院2018年9月27日通過的「抗中制中」策略工具草案,民間專家認為,在今後的大趨勢方向看,與其堵阻陸資來台,還不如優先思考「根留臺灣」上策,讓臺灣廠商企業在發展成長、提升魅力競爭力之際,都完全沒有「五缺」顧慮,這應該才是當今政府「愛臺灣」「壯大臺灣經濟」的當務之急。

損害臺灣「產業升級資本」活水機會

為何過去這三十年間,會有許多陸資寧願非法來台,而不願循正式管道申請?主要就是李登輝兩國論以來,對陸資來臺一概嚴審,用充滿「不透明」過濾方式,反而使得在臺灣的廠商企業,因此減損了很多得到「產業升級資本」活水的機會,有害無利。尤其是,正當臺灣廠商企業面臨產業轉型關鍵時刻,更需資金的注入,防堵陸資來台,當然肇致臺灣產業升級更加增添財務支持不足之困難。

蔡英文坐天主政兩年來,陸資來台投資,不但毫無增加,反而越來越發減少:2018年前8月僅93小件,投資1.5億美元,比2017年同期減少8.87%。

中國大陸資本想要投資或併購臺灣企業,當然有其擷取技術、品牌與通路考量;而臺灣本身從優勢的IC產業,到諸多擁有know-how中等企業,以這些條件,能夠跟大陸企業合作發展,甚至於國際化、全球化也都大大有利。

祇是蔡英文執政以來,因為堅決否定「九二共識」而致兩岸關係墜降到了冰點,綠政府對陸資始終抱持恐共防諜態度不變,造成兩岸企業合資合作莫大阻力。

「鮭魚返鄉熱」是與「新南向」並列的假新聞?

為了呼應蔡英文大張旗鼓極力鼓吹「鼓勵臺商回臺投資」齊力振興臺灣經濟,而在綠官主政機關、綠專家與綠媒體共同喧鑼呼喊之下的「臺商鮭魚返鄉熱潮」, 究竟是臺灣當下的「真新聞」或「假新聞」?正引起各方莫大注意;祇是有識者,立即連想到的,兩年前也是由蔡英文御駕點兵大張旗鼓極力鼓吹「新南向政策」,迄今已然成為臺灣逆乎國際全球化大趨的世界級經典傑作「新難向」負面教材。

今天「鮭魚返鄉熱」恰與兩年前「新南向」,完全相反方向的對外經濟政策,讓人擔憂的是,「新南向」把「真新聞」炒作結果成了臺灣經濟發展「假新聞」,是則,今天「臺商鮭魚返鄉熱」,是否會是把「假新聞」炒作成真的「假新聞」?一種另類的臺灣「真新聞」或「假新聞」政治事件的新笑話。

除非蔡英文政府在此民調已趨低迷、經濟惡劣情勢進一步惡化之際,忽忽竟有斷然「乍回首」的決心,大幅調轉治國執政戰略取向,針對兩岸政策、產業經濟發展政策,進行一百八十度大調適既往做為方式,否則,這幾天經濟部高喊鮭魚返鄉政策,必將再度淪為空話空談,且又創新一則官「假新聞」。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